在繁华的临安城外,有个名叫桃花村的小村落。村里民风淳朴,村民们大多以耕种为生,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宁祥和。然而,这份宁静却被一个黑心米商的到来打破了。
这个米商名叫赵大富,他听闻桃花村周边土地肥沃,盛产优质稻米,便带着大批手下前来,在村口开了一家巨大的碾米厂。起初,村民们以为来了个大买家,能让他们种的稻谷卖个好价钱,都满心欢喜。可没想到,这赵大富是个心狠手辣、唯利是图的家伙。
每到稻谷丰收的季节,赵大富就会以极低的价格强行收购村民们的稻谷。他对手下恶狠狠地说:“给我把价压得低低的,这些泥腿子不懂行情,不宰他们宰谁!”村民们辛辛苦苦一年,本指望卖稻谷能改善生活,可赵大富给出的价格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大家试图和他讲理,赵大富却蛮横地说:“爱卖不卖,不卖你们就烂在手里!”村民们无奈,只能忍气吞声地把稻谷卖给他。
而赵大富把碾出来的米囤积起来,等到市面上米价上涨时,再以高价卖出,大发横财。村里有个善良的老农,家里有个生病的老伴,等着卖稻谷的钱抓药治病。可赵大富只给了极少的钱,老农苦苦哀求,赵大富却一脚把他踢开,还骂道:“滚远点,别耽误我做生意!”老农含着泪,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家,看着病床上痛苦的老伴,心如刀绞。
这一天,桃花村来了一位疯疯癫癫的和尚,他穿着破破烂烂的僧袍,手持一把破蒲扇,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这和尚正是济公。他在村里四处闲逛,看到村民们一个个愁眉苦脸,便拉住一位大娘打听缘由。大娘把赵大富的恶行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济公,济公听后,眼睛里闪过一丝愤怒,说道:“大娘莫急,我济公定要惩治这个黑心家伙!”
第二天,赵大富的米厂刚开门,就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这乞丐正是济公扮的。他摇着蒲扇,大摇大摆地走进米厂,大声喊道:“掌柜的,给我来一百袋上等好米!”赵大富一看是个乞丐,不屑地说:“你这臭要饭的,买得起米吗?别在这里捣乱,赶紧滚!”
济公却不恼,笑着说:“掌柜的,你可别小瞧人。我虽看着落魄,但可是有大买卖要和你谈。”赵大富一听有大买卖,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问道:“什么大买卖?说来听听。”济公神秘兮兮地说:“我在城里有几个大主顾,他们要大量收购米,而且出的价格比市面上的高很多。不过,他们有个条件,要先看看米的品质。”
赵大富一听有高价收购,顿时喜出望外,连忙说:“没问题没问题,我这儿的米都是上等好米。”济公说:“那好,你先给我一袋米,我拿去给主顾们看看。要是他们满意,后面还有大单子呢。”赵大富为了做成这笔大买卖,毫不犹豫地让手下拿了一袋米给济公。
济公扛着这袋米,哼着小曲离开了米厂。他并没有把米拿去给什么主顾,而是来到了村外的空地上。他施展法术,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那袋米像流水一样从袋子里涌出来,不一会儿就堆成了一小堆。然后,济公又用法术把这些米变成了无数只小老鼠。这些小老鼠叽叽喳喳地叫着,四处乱窜。
与此同时,赵大富在米厂里等得心急如焚,左等右等都不见济公回来。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赶紧带着手下去村外找济公。当他们来到村外空地时,看到漫山遍野都是小老鼠,而那袋米已经空了。赵大富气得暴跳如雷,大声吼道:“这个缺德鬼骗米,还引来老鼠!”
就在这时,济公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走了过来。赵大富一眼就认出了他,冲上去抓住济公的衣领,恶狠狠地说:“好你个臭和尚,竟敢耍我!快把我的米还回来!”济公笑着说:“掌柜的,你的米被老鼠吃掉了。这可怪不得我。不过,我倒是可以帮你把老鼠给消灭。”
赵大富一听,连忙说:“那你快些消灭老鼠!”济公说:“要我消灭老鼠也可以,但你得答应我几个条件。”赵大富为了消灭老鼠,只好点头说:“你说,什么条件我都答应。”济公说:“第一,你要把之前低价收购村民们的稻谷,按照合理的价格补给他们差价;第二,以后不能再囤积居奇,哄抬米价,要按照市场公平价格买卖;第三,要拿出一部分钱来,给村里修桥补路,救济穷人。”
赵大富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济公眼睛一瞪,说:“你要是不答应,这老鼠还会越生越多,而且你以后还会遭更多的报应!”赵大富吓得浑身一哆嗦,连忙说:“我答应,我全都答应!”
济公见赵大富答应了,便再次施展法术。只见那些小老鼠全跑过来,聚集到一起,并变回了大米。赵大富看着已经消失的老鼠和失而复得的米。虽然心疼钱,但也知道不敢再耍花样。他按照济公的要求,给村民们补了差价,还拿出钱来为村里做了好事。
从那以后,桃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祥和。村民们对济公感激不已,而济公惩治黑心米商的故事,也在村里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