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年间,有一处名为桃源村的地方。原本这里山清水秀,村民们安居乐业,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村子四周青山环绕,中间是一片肥沃的田野。每到收获季节,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村边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凉甘甜,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美好。不知从何时起,村子里开始有人染上了一种怪病。得病的人先是浑身乏力、头痛发热,接着便上吐下泻,脸色苍白如纸,身体迅速消瘦下去。没过多久,整个村子都笼罩在瘟疫的阴影之下,家家户户都有人卧病在床,凄惨的哭声和痛苦的呻吟声不绝于耳。
村里的郎中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开了各种药方,但都无济于事。村民们人心惶惶,纷纷开始准备后事。一些年轻人甚至打算逃离村子,以躲避这场可怕的瘟疫。但是官家已经封闭了附近的道路,只能进不能出。无奈之下,大家只能绝望地待在村里,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就在村民们陷入绝境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疯疯癫癫的和尚摇着破蒲扇走进了村子。他正是济公。只见他头发蓬乱,满脸污垢,身上的僧袍破旧不堪,还打着许多补丁,脚上蹬着一双露出脚趾的草鞋,浑身散发着一股酸臭味。村民们看到他这副模样,都纷纷皱眉躲避,以为是个疯子。
但济公却毫不在意,他大摇大摆地在村子里走来走去,仔细观察着患病村民的症状。突然,他停在了一位老大爷的床前。老大爷已经奄奄一息,气息微弱。济公伸出手,摸了摸老大爷的额头,又号了号脉,然后皱着眉头说:“这病虽凶,但并非无药可医。”
村民们听了,半信半疑。一位年轻的村民忍不住问道:“你这疯和尚,能有什么办法?村里的郎中都治不好,你难道比他们还厉害?”济公哈哈一笑,说:“贫僧虽疯,但自有妙方。”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村子,去了村子后面的山上。
村民们见济公走了,都以为他是在说大话,纷纷摇头叹息。然而,没过多久,济公又回来了,手里还抓着一把草药。
济公一边走,一边对村民们说:“大喜,大喜。这山上正好长有这一种神奇的草药,名叫‘清瘟草’。它就是治疗这场瘟疫的关键。”村民们将信将疑,但没有更好办法,决定相信济公,去山里寻找这种看似普通柴草的清瘟草。
济公又上了村子后面的山。他身后还跟着一群村民。这些村民手里都拿着镰刀、篮子、背篓等工具。
山上有茂密的树林,树林里生长着许多不知名的草药。在济公的带领下,找了大半天,村民们终于找到了足够的清瘟草。济公又指挥大家把草药带回村子,然后架起大锅,将清瘟草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开始熬煮。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阵阵清香。
济公让村民们把熬好的药汤分给患病的人喝。一开始,大家都不太相信这药汤能有效果,但看到济公那自信满满的样子,还是硬着头皮喝了下去。没想到,喝下药汤后不久,患病村民们的症状竟然渐渐减轻了。头痛发热的感觉消失了,呕吐和腹泻也止住了,脸色也逐渐恢复了红润。
村民们欣喜若狂,纷纷对济公感恩戴德。济公却笑着说:“这清瘟草虽好,但若要彻底根治瘟疫,还需大家注意卫生,保持村子的清洁。”原来,这场瘟疫是由于村子里长期不注重卫生,垃圾堆积如山,污水横流,滋生了大量的病菌和蚊虫,才导致了瘟疫的爆发。
于是,济公带领村民们开始了一场大扫除。他们清理了村子里的垃圾,疏通了排水沟,还把家里的物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条。经过一番努力,村子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从那以后,桃源村再也没有发生过瘟疫。村民们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而济公巧治瘟疫村的故事,也在十里八乡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每当人们提起济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位心地善良、法力高强的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