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过去了一周,纪风的下乡任务又要开始了。
春节期间是组织放映活动的高峰期,之后的大半个月,纪风估计都得待在乡下了。
那小九这丫头毕竟年纪还小,带着她跑来跑去有点遭罪了。
于是照顾小九的任务就交到何雨水她们几个女孩子身上了。
在纪风一阵沟通过后,何雨水、朱玉兰,还有赵素春,又重新住回纪风家里。
还是一样的地方,上苇甸村。
因为是大冬天,山上的雪还没融化呢,山路还是非常泥泞的。
又是赶了大半天的路,才到达村庄,陈小云、陈小山兄妹早早地在村口等候着纪风了。
这次和纪风来的是朱全有师徒,进村以后便被村长领到了许富贵之前住的那家。
“大哥哥。”
陈小山看见纪风,便扑了上来。
“嗯,有没有想你大哥哥啊?”纪风把他抱起来,笑道。
“想!”
“是想你大哥哥,还是想你大哥哥口袋里的红包啊?”
“都想!”
“哈哈,你个小机灵,来,拿着,大哥哥给的新年红包。”
纪风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红包,一个给了陈小山,另一个递向陈小云,“小云,来,拿着。”
“谢谢大哥哥!”
陈小云高兴地接过了红包,而陈小云则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红包,发现是一张一万块的纸币,“大哥哥,这太多了,小云不能拿。”
毕竟在村子里,他们给亲戚什么的拜年,顶多给个一百块,或者一颗糖,像纪风这么大方的,从来没有。
“没事,这是大哥哥给你的过年红包,必须收着,大哥哥在城里有工作,每个月有八十多万块呢,这点钱不算什么,拿着给自己买点东西。”
纪风解释道。
“哦,谢谢大哥哥。”陈小云见纪风这么说,便没再拒绝,而是把红包重新装好,放进口袋里。
三人很快就回到了牛爱花家,此时的牛爱花正在忙活着做饭,刚才在村口听到有人说纪风他们马上到了后,她就立马跑回来热菜了。
“小纪啊,那个饭马上好,你先进屋坐一会儿。”牛爱花看到纪风进来,热情地打着招呼。
“好的,婶子,你别急,我路上吃过东西了。”
纪风回了一句。
陈小云则跑到牛爱花旁边帮忙,顺便把纪风给的红包给了牛爱花,“妈妈,大哥哥给的红包,有一万块呢,大哥哥说他工资高,给我买东西。”
牛爱花一听纪风给了陈小云一万块,那陈小山肯定也有,一下就给了两万块,这纪风真的是太大方了,这人情欠的,是越来越多了。
“妈妈!”
陈小云拉了拉愣神不说话的牛爱花,把手里的红包举的更高了。
“云啊,大哥哥给你,你就自己拿着吧,但是别乱花,知道吗?”
牛爱花回过神,摸了摸陈小云的头,并没有接过红包。
“哦,谢谢妈妈。”陈小云见牛爱花没收,便小心翼翼地把红包塞回口袋里。
屋里,陈小云已经拿到纪风给的玩具,什么玩具,是一个纪风从天桥买来的小风车,木制的,性能挺不错的,轻轻一吹,就能转起来。
过了一会儿,饭菜就热好了,几人坐在饭桌上。
菜还算丰富,猪肉炖粉条,非常经典的家常菜,还有一盆小鸡炖蘑菇,都香的很,这些都是牛爱花过年都没舍得吃,特意留到纪风来的时候,才做的。
纪风也没客气,直接和牛爱花一家吃了起来。
吃完了饭,纪风便开始给东西,给陈小云带了一点学习用品,和女孩子用的日用品,给牛爱花带了一点布料,让她做点衣服。
“谢谢小风了。”牛爱花摸着手里的布料,感激道。
“别客气,现在啊,城里也要实行物品限购了,趁着过年的时候,管的不是很严,我就多买了一点,你拿着给孩子们做做衣服吧。”
纪风摸了摸陈小山的小脑袋,回了牛爱花一句。
票据时代是在55年八月份才开始,现在还是凭证购买,当然许多时候这个证并不是一定需要,就像过年的时候,大部分物资还是可以放开限制,无限供应的。
到了晚上,牛爱花还是带着陈小云到隔壁睡,把火炕留给了纪风和陈小山。
陈小山因为纪风的到来,便缠着他讲故事。
纪风也是满足了他这个小小的要求,毕竟才是几岁的儿童,没了父爱,还是很可怜的。
一夜过后,陈小云便来叫纪风起床了,顺便帮陈小山穿好衣服。
山里冬天的时候,特别冷,所以穿衣服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因为他们的棉衣里棉花并不多,保暖性有点差,所以必须多穿几件衣服才行,有的人为了保暖,甚至要在身上穿七八件衣服。
村民们一般没什么要紧事,许多人都不愿意下炕,尤其是孩子,基本都被要求待在炕上不下来。
而要想把一件又一件衣服全部套在身上,可不是容易的事。
很容易卡住,要有旁人帮忙把缩进去的衣袖拔出来,每穿一件衣服,都要整理好,不然衣服皱巴巴的,会很不舒服。
当然纪风就没这个烦恼,一件绿色的军棉衣直接搞定,这年代的军棉衣还是很保暖的,被称为“三斤棉”。
里面只要再穿件内衫或者背心,再加一件用羊毛做的毛衣就行。
纪风看着兄妹俩在旁边费劲地穿着衣服,也没帮忙,不过他心里已经决定,等自己农场种完这次的茄子,他要种点棉花出来,这玩意以后实在太紧缺了,自己虽然不缺什么衣服,但还是需要备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