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柔将门口的鼓敲响。
众人听到了,很快便聚集在议事厅。
议事厅里,段锦吩咐众人坐下,然后将柳石截获的书信拿出来:“诸位看看有什么想法?”
众人轮流看了一遍。
刘谌兴奋道:“老大,这不是天助我也。”
段锦眉头紧皱:“只怕是个圈套。”
“那又如何?”刘谌不懂:“那咱们就拖他个十天半个月的,这怕什么呀?”
一语惊醒梦中人。
段锦眉头渐渐松开了,他与杨悠对视了一眼,也是,如今形势,段家军占据主导位置,不说拖半个月了,拖半年都没问题。
他笑起来,指着刘谌道:“哈哈,不错,不错,这句话你说得对。”
“力行,熙和帝那边怎么样了?”
他又扭头望向沈力行。
沈力行忙起身,行礼:“王爷,我已经派人去散布消息了,但目前还未有新的消息传来。”
“也罢。”段锦听了刘谌的话,反而没有那么着急了:“一有消息立即通知我。”
“是。”
临安,御书房。
熙和帝将全空的信递给郝太师:“太师,全空他们又缺粮食了。”
郝太师接过来,看了一遍,又恭敬地递过去:“陛下,那咱们就给他粮食。”
熙和帝叹气:“我是没想到卓坤转眼便投降了段锦,否则沐城早就被拿下了。”
郝太师皱眉:“陛下,段家军一直在北方,不擅长水战,应该将他们引诱到水里歼灭。”
说到这里,熙和军想到全空之前的情报,他从一摞奏折里拿出来,递给郝太师:“太师,你看看这个。”
郝太师接过来,读了一遍,叹气:“没想到段锦小小年纪就如此沉得住气。”
“太师有何主意?”熙和帝问道。
郝太师行礼道:“陛下,无论如何不能退兵,一旦退下去熙和军的威名会一落千丈的。”
“但粮食消耗的太多了,我怕国库负担不起。”熙和帝担忧道。
郝太师沉吟半晌道:“那唯有增加赋税了,相信百姓会了解的。”
“太师,你说让全空主动进攻如何?”熙和帝犹豫地问道。
“陛下是否听到什么闲话了?”郝太师愣了一下,反问道。
“是。”熙和帝叹气:“我听到有人在传,咱们已经大胜段家军的水军了,但因为全空与耿飞怯战,不敢登陆,所以一直久久未攻下。”
“这...”郝太师对军事也是一知半解:“陛下,全空可有其他奏折?”
熙和帝又翻出来一张道:“这是刚开始他给我奏报的情况。”
郝太师接过来,读了一遍,道:“陛下,这奏折中说全将军确实已经战胜了段家军的水军,那他为何不上岸呢?”
熙和帝与郝太师对视了一眼:“难道他真的怯战了?”
熙和帝脸色渐渐阴沉下来:“太师,你说增加税赋这个办法不错,后面我们打仗肯定需要粮食,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郝太师叹气,应道:“是,陛下。”
“但...”他眼神一凛:“不能让全空这些小人消耗国库了。我这就下令,让他全面进攻,必须半个月拿下沐城。”
“陛下。”郝太师犹豫半晌:“会不会太仓促了。”
“不会。”熙和帝态度很坚决:“只能再给他十天的粮食,不能多了。”
郝太师只是叹气,却没有再劝陛下。
很快,这封密信连带着十天的粮食就到了全空手里。
全空看到大吃一惊,连忙召耿飞过来。
耿飞看到密信也非常惊讶,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道:“完了。”
“将军,怎么办?”耿飞焦急地问道。
全空一时也没了主意,他沉思半晌,知道除非撤兵,要不只能进攻了,于是下定决心:“打,咱们的军队不一定比段家军差。”
“好。”耿飞见全空如此坚决,心里倒是有了着落,他抱拳行礼道:“属下誓死追随将军。”
全空走到寨门口,亲自敲响门口的大鼓,召集所有人过来。
等所有士兵整齐地站在一处。
全空登上高高的点将台,大喊道:“将士们受委屈了。”
众将士忙单腿跪下:“誓死保护国家。”
“好。”全空喝道:“诸位,现在要到了决战时刻了,打起精神来,诛杀段锦与卓坤。”
“杀!杀!杀!”
三声杀字震耳欲聋,一直传到了芦苇荡上的一条小船上。
船夫一副渔夫的打扮,本来躺在小船上歇息,忽然听到熙和军召集士兵的鼓声,他心里一凛,起身划着船慢慢从芦苇荡出来,靠近熙和朝所在的小岛。
但他怕发现不敢靠太近,其他的听不到,但三句杀字却很清楚。
他知道熙和军可能要有行动了,急忙又架着小船往沐城赶去。
快天黑的时候,他才登上岸。
很快,柳石便带着他前去禀告段锦。
此时,段锦与杨悠正在吃晚饭。
听到此人描述,与杨悠对视了一眼,急忙道:“快去请力行过来。”
沈力行急匆匆跑过来:“王爷,怎么了?”
段锦指着船上的那人道:“此人是柳石派过去监视熙和军军营的,你说说看发生了何事?”
“是。”此人对沈力行行礼道:“大人,我本来在小船上休息,然后就听到熙和军传来召集士兵的鼓声,我便顺着声音过去,其他的没有听到,但三句杀字却很清楚。”
沈力行若有所思:“王爷的意思是他们想要决战。”
“不错。”段锦点头,问他道:“熙和帝可有行动。”
沈力行道:“只是说给了粮食,并未有其他消息。”
“给了几船?”杨悠问道。
“三十船。”沈力行急忙道。
段锦与杨悠对视了一眼,三十船很多了,难道不对?
“请问大人。”那个人忽然开口说话道:“船吃水多少?”
众人都望向他。
那人低头道:“大人,小人从小在江边长大,这船如果重的话,在水里就陷得深,如果轻的话,就陷的浅,熙和朝虽然派出了三十条船,但如果每条船上只装一点粮食呢。”
段锦与杨悠听到他所言都十分惊喜,没想到此人头脑如此清晰,还懂得水性。
段家军现在正缺这样的人才。
“你叫什么?”段锦问他道。
“小人姓盛名景龙。”
“盛景龙。”段锦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将来必有大用。”
盛景龙自然知道段锦此话的分量,大喜,单腿跪在地上:“多谢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