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上一回我们说到,随着马里亚纳群岛的相继陷落,日本所谓的“绝对国防圈”,被撕开了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缺口。

这道跨越太平洋的噩耗,如同一道闪电,精准地劈在了东京的政治心脏上,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这场地震,直接导致那个战争狂人、权倾一时的“幕府将军”——东条英机,从权力的巅峰,轰然倒台。他的上台,本就是一场“以毒攻毒”的政治豪赌;他的倒台,则成了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寻找“替罪羊”的必然结局。从一个极端集权的“东条幕府”,到一个由陆海军元老“联合执政”的古怪内阁,日本高层用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承认了其领导核心的彻底破产。

就在太平洋的战火将日本本土烧得火烧眉毛的时候,让我们把视线暂时调转一万多公里,回到战争的另一个策源地——西欧。在这里,一场同样决定世界命运的殊死搏斗,正在一片更广阔、更冰冷的战场上,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展开。

自从不列颠空战的硝烟散尽,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法国沦陷之后,一直到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前,西欧的陆上战线,奇异地陷入了一种长久的沉寂。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之下,一场决定英国生死存亡的大战,早已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日夜不休地进行着。

说到二战时期大西洋,我们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恐怕就是“潜艇”。的确,在太平洋上,美国和日本正围绕着航空母舰这种全新的海战核心,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钢铁与烈火的对决。海军的天空,似乎已经被舰载机所统治。可是在大西洋上,故事的主角,却是一群潜伏在水下的“狼”,它们神出鬼没,用鱼雷撕开一艘又一艘商船的肚腹,企图用这种阴冷而致命的方式,勒死大英帝国的生命线。

这就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为轴心国,为什么德国海军选择了潜艇,而不是像日本那样,将国运赌在航空母舰上?难道德国人看不出航母的威力吗?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一个代号为“Z”的宏伟计划说起。这个计划,是德国海军一个华丽而又致命的梦想,它解释了德国海军为何强大,也注定了它为何悲壮。

1919年,在苏格兰北部的斯卡帕湾,阳光惨淡。被拘禁在此的德国公海舰队,那支曾让整个大英帝国辗转反侧的钢铁巨兽,接到了它最后的命令。官兵们打开了舰艇的通海阀,平静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战舰一艘艘地倾斜、翻滚,最终沉入冰冷的海底。这场史无前例的集体自沉,是德国海军骄傲的、悲壮的、也是决绝的谢幕。它不仅让德国海军在一夜之间“家徒四壁”,更在其精神深处,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记,催生了一种近乎扭曲的、对复兴的渴望。

随后的《凡尔赛和约》,则像一道道法律的锁链,将这头受伤的猛兽死死捆住。条约规定,德国海军只能保留6艘老旧的万吨级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一些小型舰艇,并且严禁其拥有潜艇和航空母舰。这支海军,从纸面上看,连防卫自家门口都显得捉襟见肘,更何况挑战世界霸主——英国皇家海军。

然而,德意志民族的工程师基因和军人的狡黠,在条约的缝隙中找到了生存空间。墨迹未干,德国海军的重建便已在悄然进行。他们的第一个杰作,是一种名为“装甲舰”的全新舰种。这东西的设计理念,堪称舰船设计史上的一个奇葩,简单概括就是一句话:“比任何火力比我强的军舰跑得都快,比任何跑得比我快的军舰火力都强。”它装备了战列舰级别的大口径主炮(280毫米),却拥有巡洋舰般的高航速(28节约52公里),而装甲又薄得像纸片一样,总吨位只有1.2万吨左右。

英国人被这玩意儿吓了一跳,给它起了个更响亮的外号——“袖珍战列舰”。这三艘“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从诞生之日起,就预示了德国海军在一段时间内的战略方向:我打不过你的主力舰队,那我就不跟你打正面。我溜到大洋上,专门打你的运输船队,破坏你的海上交通线。你派巡洋舰来追我,打不过我;你派战列舰来追我,又追不上我。这种流氓打法,让英国人头疼不已。

1933年,那个留着小胡子的奥地利下士登上了德国权力的顶峰。希特勒的上台,如同一阵狂风,吹散了笼罩在德国上空的《凡尔赛和约》的阴云。他毫不犹豫地撕毁了条约,德国的武装力量重建,正式进入了快车道。

此时,德国海军的总司令,是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元帅。这位老派的海军将领,是美国海权论大师马汉的忠实信徒。在他的脑子里,海军的真谛只有一个:强大的主力舰,堂堂正正的舰队决战。他认为,斯卡帕湾的自沉,是德国海军最大的耻辱,而要洗刷这份耻辱,就必须建立一支比当年公海舰队更强大的水面舰队,与皇家海军在大洋上进行一场宿命般的对决,并一举将其击败。

基于这种思想,一个宏伟到近乎疯狂的舰队建设计划,在他的主持下诞生了。这,就是“Z计划”。

“Z计划”的核心,是要在1945年左右,建成一支足以碾压英国海军的庞大舰队。这支舰队将包括:

10艘代表着当时技术顶峰的超级战列舰(包括已建成的“俾斯麦”级和更为庞大的h级)

4艘航空母舰(以“齐柏林伯爵”号为代表)

15艘装甲舰和重巡洋舰

以及大量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

雷德尔元帅幻想着,当这支无敌舰队建成之日,便是德意志的战旗,飘扬在五大洋之上之时。希特勒对这个计划也极为欣赏。作为一个艺术家出身的政治家,元首本人对那些线条优美、炮塔林立的巨舰大炮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最经典的就是咱之前讲过的“古斯塔夫”巨炮)。巨大的战列舰,就像陆地上的宏伟建筑一样,是国力的象征,是权力的图腾。于是,在元首的支持下,“Z计划”成了德国海军的最高国策。

然而,就在雷德尔和他的信徒们沉浸在巨舰大炮的幻梦中时,海军内部,一股截然不同的、冷静甚至有些冰冷的思潮,正在悄然涌动。

这股思潮的倡导者,是当时的海军准将,后来的潜艇部队总司令——卡尔·邓尼茨。

邓尼茨这个人的经历,和雷德尔完全不同。他没有那种对水面舰队的执念,因为他的一战,是在狭窄、阴暗的潜艇里度过的。他还曾作为潜艇艇长被英军俘虏。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对海战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他深刻地认识到,以德国有限的国力、漫长的海岸线和糟糕的地理位置,想在水面舰队的规模上和坐拥全球殖民地、掌控海洋要道的英国进行对称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是纯粹的自杀行为。

他坚信,德国唯一的胜算,在于“非对称作战”。具体来说,就是发动一场无情的“吨位战”。

这个理论很简单:大英帝国是一个岛国,它的一切——粮食、石油、原材料、军队——都依赖海上运输。只要我们用潜艇击沉英国商船的速度,超过英国及其盟友建造新船的速度,那么英国的战争经济就会被活活扼杀。就像一头巨兽,只要割断了它的动脉,不管它多么强壮,最终都会失血而亡。

因此,邓尼茨声嘶力竭地主张,海军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尤其是宝贵的钢铁——优先用于建造一支由数百艘(他最初的设想是300艘)远洋U型潜艇组成的庞大舰队。这些潜艇,就是他后来闻名于世的“狼群”。至于那些昂贵、建造周期漫长、又极度脆弱的“钢铁玩具”(指水面战舰),在他看来,不过是些华而不实的摆设。

于是,在德国海军内部,一场雷德尔的“巨兽”与邓尼茨的“狼群”之间的战略分歧,激烈地展开了。这堪称德国海军的“理论内战”。最终,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希特勒选择了雷德尔的“Z计划”。传统海军思想的深厚根基,以及元首个人的审美偏好,压倒了邓尼茨的实用主义。

然而,这场内部斗争的破坏性,还远不止于此。一个更致命的、来自外部的因素,是德国海军与赫尔曼·戈林领导的德国空军之间那无法调和的军种矛盾。

戈林,这个浮夸、贪婪、权力欲极强的帝国元帅,把德国所有的飞机都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他坚决抵制海军建立独立的、强大的航空兵部队。这直接导致了德国海军航空力量发展的严重滞后。耗费巨资的“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虽然在1938年就风光下水,但直到战争结束,它都未能完工服役。原因很简单——戈林根本不给它配备专属的舰载机联队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一艘没有飞机的航母,不过是一个巨大的、漂浮的钢铁棺材。

更要命的是,海军在广阔的大西洋上作战,急需远程海上侦察机来寻找目标。最适合干这个活的飞机,是Fw 200“秃鹰”远程巡逻机。但这种飞机的控制权,也被戈林牢牢地抓在空军手里。结果就出现了非常滑稽的一幕:空军飞行员缺乏专业的海上导航和舰船识别训练,他们在大西洋上空兜风,找到了盟军船队,往往更热衷于自己扔下几颗炸弹攻击船只,以便抢功,而不是耐心地为远处的U艇或水面舰队提供持续的侦察和引导。这种缺乏协同的“单干”行为,极大地削弱了德国海军的整体作战效能,无数战机因此而错失。

现在,我们可以给“Z计划”做一个总结了。这个计划,从根本上说,是一场基于狂妄自信的战略误判。

首先,它严重脱离了德国的工业能力和希特勒的战争时间表。雷德尔和他的幕僚们,在勤勤恳恳地为一场计划在1945年才爆发的未来战争做准备,而他们的元首,却在1939年就迫不及待地点燃了战火。战争提前了整整六年,宏伟的“Z计划”才刚刚开了个头。

其次,建造巨型战舰耗费的巨量钢铁和资源,直接挤占了陆军坦克和潜艇部队的份额。这导致战争爆发时,邓尼茨梦寐以求的“狼群”也只是个雏形。

最后,与空军的制度性矛盾,使得这支尚未成型的水面舰队,注定将会在缺乏空中掩护和侦察的情况下,赤裸地面对拥有强大海空协同能力的敌人。

因此,“Z计划”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个华丽而悲壮的幻想。它催生了一支在纸面上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结构失衡、体系不完整、且与即将到来的战争形态格格不入的舰队。

那么,当1939年9月战争的警报拉响时,德国海军的家底到底有多么“厚实”呢?宏伟的计划与骨感的现实之间的差距,简直令人触目惊心。Z计划的蓝图上,骄傲地规划了10艘超级战列舰,但现实是,德国海军一艘真正的战列舰都没有(俾斯麦号在1936年下水,但在8月才完成试航),仅有的主力舰是两艘更像是战列巡洋舰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计划中那4艘将要与英美航母一较高下的航空母舰,现实中的数量是一个冰冷的“零”,唯一的独苗“齐柏林伯爵”号,只是个停在港口里、永远等不来舰载机的空壳子。至于巡洋舰部队,计划中的15艘重巡洋舰和22艘轻巡洋舰,在战争爆发时,分别只有8艘(这还包括了3艘“袖珍战列舰”)和6艘堪用。

最讽刺的是,就连后来被证明是德国海军最致命武器的U型潜艇,其状况也同样可怜。Z计划的目标是拥有近250艘潜艇,而邓尼茨在1939年9月,手中能指挥的U艇总共只有57艘。更糟糕的是,这57艘里,真正能够进入大西洋执行“吨位战”的远洋型潜艇,仅仅22艘。用区区22艘潜艇,去对抗整个大英帝国的海上生命线,这已经不是大胆,而是绝望了。

用这样一支规模有限、结构失衡的舰队,去投入一场它并未准备好的全面战争,其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已经写好了。而这所有悲剧的缩影,都将集中在Z计划最璀璨、最骄傲的一颗明珠上——“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Z计划”幻想的巅峰之作,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技术与工业实力的终极象征。它标准排水量超过4万吨,装备着8门令人生畏的380毫米主炮,航速高达30节,其设计之精良、火力之强大、防护之坚固,在当时堪称世界第一。在德国人的心中,它不仅仅是一艘战舰,它是德意志民族骄傲的化身,是一座浮动的、不可摧毁的海上堡垒。

然而,就是这样一艘被寄予厚望的超级战舰,它的首次作战任务,也是它最后一次作战任务——“莱茵演习行动”,却以一种高度浓缩的形式,预演了德国水面舰队的全部悲剧。它的生命,从出航到沉没,不过短短十天。

行动的目标,是经典的德国海军破交战术:由“俾斯麦”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组成编队,突破盟军在丹麦海峡的封锁线,像幽灵一样闯入广阔的大西洋,猎杀盟军那些缺乏保护的护航船队。

但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祥之兆。雷德尔元帅最初的设想,是一个强大的战列舰编队,由“俾斯麦”号和它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再加上经验丰富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四艘主力舰一同出击。这样一个编队,足以在大西洋上掀起一场毁灭性的风暴。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提尔皮茨”号尚未完成训练,“沙恩霍斯特”号在维修,“格奈森瑙”号则在空袭中被重创。最终,浩浩荡荡的无敌舰队,缩水成了仅有“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两艘战舰的孤军。

指挥这次行动的,是京特·吕特晏斯海军上将。这是一位在海军服役多年的老将,经验丰富,但性格却异常悲观谨慎。他似乎从一开始就预感到了这次行动的结局。在出航前,他私下向一位同僚坦承,以德国海军和英国海军悬殊的实力对比,这次行动生还的希望极为渺茫,很可能是一次有去无回的自杀之旅。

这种宿命论的悲观情绪,似乎从一开始就笼罩着整个行动,并深刻地影响了吕特晏斯的决策。

第一个关键性的失误,发生在挪威的卑尔根港。编队在这里短暂停留,“欧根亲王”号补充了燃油。但吕特晏斯上将,或许是为了赶时间,或许是过于自信,他取消了为“俾斯麦”号加满最后2000吨燃油的计划。这2000吨燃油,在当时看来似乎无足轻重,但正是这个决定,为几天后“俾斯麦”号的燃油危机,埋下了一颗致命的定时炸弹。

1941年5月24日凌晨,在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冰冷的晨雾中,“俾斯麦”号编队与前来拦截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狭路相逢。

来的,是英国人的骄傲——“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当时最新锐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胡德”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是皇家海军的象征,在英国人民心中有着女神般的地位。然而,它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作为一战时期设计的战列巡洋舰,它的水平装甲异常薄弱,根本无法抵御现代大口径炮弹的垂直攻击。

海战爆发之初,吕特晏斯再次展现了他那过度的谨慎。他严格遵守着作战命令中“避免与同等级的敌方主力舰进行不必要的交战”这一条款,一度犹豫是否还击。直到“俾斯麦”号的舰长,恩斯特·林德曼上校再也按捺不住,焦急地质问:“难道您要让我的战舰在我的指挥下,从敌人的炮火下溜走吗?”吕特晏斯这才下令开火。

战斗过程短暂得令人窒息。“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精准的炮火,很快就对英舰形成了跨射。开战仅仅几分钟后,“俾斯麦”号的第五轮齐射,一枚重达800公斤的380毫米穿甲弹,以一个完美的抛物线,划破长空,如死神的手指般,精准地命中了“胡德”号的后部主弹药库。

一声人类历史上都罕见的巨响传来,约112吨的线状无烟火药被瞬间引爆。一道冲天的火光和浓烟柱,将“胡德”号巨大的船体撕成了两截。这艘大英帝国的骄傲,在短短8分钟内,就带着它1419名官兵中的1416人(仅3人生还),迅速沉入了丹麦海峡冰冷的海底。

这是一次战术上辉煌到极点的胜利。它震惊了整个世界。

然而,胜利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致命的代价也随之而来。“威尔士亲王”号在撤退前,也拼死打出了几发炮弹,其中三发击中了“俾斯麦”号。最致命的一发,击中了舰艏水线以下的位置。它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但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导致海水不断涌入,更污染了前部的几个燃料舱,使其无法再使用。

此时,吕特晏斯海军上将,面临着他军旅生涯中最关键的一个抉择。

“俾斯麦”号的林德曼舰长,此刻正沉浸在击沉“胡德”号的巨大兴奋中。他激动地力主,应该立刻追击并击沉那艘已经遭到重创、主炮塔还出现故障的“威尔士亲王”号。从战术上看,这完全是可行的。

但吕特晏斯再一次被他那刻板的、出发前背得滚瓜烂熟的命令所束缚。他拒绝了林德曼的请求,理由是:我们的任务是攻击商船,不是和战舰决斗。这个决定,后来引发了无穷的争论。如果他当时听从了林德曼的建议,或许历史将会改写。但历史没有如果。

这个决定,加上舰艏的伤势和不断泄漏的燃油,迫使吕特晏斯不得不痛苦地宣布:放弃原定的闯入大西洋的破交任务,转向德占法国的圣纳泽尔港进行维修。

从这一刻起,“俾斯麦”号的命运,发生了180度的逆转。它从一个令人胆寒的猎手,变成了一只被整个大英帝国追杀的、受伤的猎物。

“胡德”号的沉没,深深刺痛了英国人。首相丘吉尔亲自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击沉俾斯麦号!”的死命令。整个皇家海军都被动员了起来,从本土舰队到地中海的h舰队,所有能动弹的军舰,都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从四面八方向“俾斯麦”号的预估位置扑来。一场海军史上规模空前的海上大追捕,就此展开。

在逃亡的路上,吕特晏斯犯下了他的第三个,也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在一次成功的机动中,“俾斯麦”号暂时摆脱了英军的雷达跟踪。但吕特晏斯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行踪一直被英军那神乎其神的先进雷达所掌握着,根本无从遁形。基于这个错误的判断,他认为既然对方一直知道我在哪,那保持无线电静默也就没有意义了。于是,他向德国海军总部发出了一封长达30分钟的、详细描述丹麦海峡之战和自身状况的无线电报。

他不知道,此时的英军早已跟丢了他,正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大西洋上乱转。这封长电报,如同黑夜中的灯塔,瞬间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英国人立刻截获并对电报进行了三角定位,一度失去目标的追击舰队,重新锁定了“俾斯麦”号的准确方位。

最后的、也是最富戏剧性的一击,来自一群看似最不堪一击的对手——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剑鱼”式双翼鱼雷攻击机。

这些老式的、用帆布蒙皮、看起来像是一战古董的飞机,被德国水兵戏称为“弦线包”。在1941年5月26日傍晚的狂风巨浪中,这群“老古董”摇摇晃晃地起飞,在恶劣到极点的海况下,对“俾斯麦”号发动了近乎绝望的攻击。

“俾斯麦”号强大的防空火力网,在海面上织出了一片火网。然而,命运,或者说概率,在此时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

在无数次规避后,一枚“剑鱼”投下的鱼雷,以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不偏不倚地命中了“俾斯麦”号最为脆弱的舰艉。它没有击沉战舰,却造成了比击沉更糟糕的后果——它精准地摧毁了舰艉的舵机系统,将左舵死死地卡在了12度的转向位置上。

这艘价值连城的巨舰,这头威风凛凛的钢铁猛兽,瞬间变成了一头在原地不停打转的、无助的困兽。它失去了航向控制,失去了速度,只能在北大西洋的狂风恶浪中,无助地画着圈,等待着末日的降临。

1941年5月27日清晨,“俾斯麦”号迎来了它的最后一战。英国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以及数艘巡洋舰,将它团团围住。这已经不是一场海战,而是一场处决。

在英舰毫无悬念的轮番炮击下,“俾斯麦”号很快变成了一座燃烧的、扭曲的钢铁残骸。它的主炮塔在一座接一座地被摧毁后,彻底失去了还手的能力。根据幸存的第四炮术军官布卡德·冯·米伦海姆-雷希贝格男爵后来的回忆,在最后的时刻,为了避免这艘帝国海军的骄傲被敌人俘获,副舰长汉斯·厄尔斯下达了最后的命令:打开通海阀,引爆预设的炸药,执行自沉程序。

上午10时40分,“俾斯麦”号,这艘仅仅服役了8个月的战舰,带着它不倒的战旗和2200多名船员中的绝大部分,缓缓地向左倾覆,最终从海平面上永远地消失了。

“俾斯麦”号的沉没,不仅仅是一艘战舰的损失。它用一种极其惨烈和直白的方式,向柏林海军总部的雷德尔元帅和所有“Z计划”的信徒们,宣告了他们那个宏伟水面舰队梦想的彻底破产。

这次短暂的远征以最残酷的方式证明:在没有制空权、面对数量占绝对优势且拥有航空母舰的敌人时,再强大、再先进的单一水面战舰,也无法在广阔的大西洋上生存。它的沉没,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那些沉浸在“大舰巨炮”旧梦中的德国海军将领。

从此以后,德国海军的战略重心,不可逆转地,也是无奈地,转向了那个一直被忽视、被排挤的角落——转向了邓尼茨和他的U型潜艇。大西洋上的战斗,将以一种更阴冷、更漫长、也更残酷的方式,继续下去。巨兽的时代结束了,狼群的时代,正式来临。

不过德国的水面舰艇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俾斯麦”号还有一艘姊妹舰“提尔皮茨”号,那它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下回再说。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穿越自带超市,村长让我来当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唐朝好地主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大唐再起大明国士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张逸风姜凤小说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女友都想捅死我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