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京城,积雪尚未完全消融,朱雀大街却已被涌动的人潮烘出融融暖意。青石板路上撒满金黄的银杏叶,百姓们手持五彩旌旗,将街道装点得如同绚丽的长河。当李家长枪方阵踏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城门时,爆竹声、欢呼声顿时响彻云霄,惊起城楼上成群的白鸽。
“李将军威武!”
“多谢李家护我京城平安!”
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秦安逸身披染血的玄甲,怀中抱着收缴的九幽阁骷髅令旗,神情庄重地走在队伍前列。他肩头的绷带渗出丝丝血迹,却丝毫不减英姿。在他身后,数十辆马车满载着缴获的兵器、密信与法器,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沉重而踏实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胜利的分量。
李静言端坐在八抬大轿中,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腰间的家传玉佩在晨光中温润生辉。当轿帘掀起的刹那,百姓们自发跪倒行礼,有老者涕泪横流:“老祖宗保佑!这下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李静言颤巍巍地起身,向众人抱拳致谢,目光扫过街边孩童纯真的笑颜,眼角也泛起湿润——为了这一刻,李家子弟付出了太多。
庆功大典设在李府的演武场。占地百亩的场地内,三百盏琉璃宫灯高悬,照得飞檐斗拱金碧辉煌。中央搭建的观礼台上,朝廷钦差捧着明黄色的圣旨,声音激昂:“李静言护国安民,功在社稷,特封镇国公,赐丹书铁券;李敏慧、秦安逸等将士,皆破格升迁......”宣读声未落,场中已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夜幕降临时,庆典进入高潮。八名舞姬身着火红色绸裙,踏着鼓点翩翩起舞,裙裾翻飞间,仿佛重现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李敏慧换上了许久未穿的襦裙,发间簪着素雅的玉兰花,倚在廊柱旁轻笑:“真没想到,还能有这般安宁的夜晚。”她的目光投向远处的城墙,那里曾被战火熏黑的砖石已悄然修复,新长出的藤蔓正沿着墙缝攀爬。
主宴上,李静言举起盛满美酒的青铜爵,声音铿锵:“这杯酒,敬在战场上牺牲的李家儿郎!敬与我们并肩作战的百姓!更要敬每一个为守护京城拼尽全力的人!”言罢,他将酒洒向地面,在场众人纷纷效仿,一时间酒香弥漫,哀思与豪情交织。
庆典最震撼的当属\"凯旋灯阵\"。三百六十盏孔明灯冉冉升起,在夜空中拼成李家的族徽与“山河永固”四个大字。李睿哲带着参与奇袭的小队成员站在灯阵下,年轻的脸上还带着未褪的稚气,眼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们望着缓缓升空的明灯,仿佛看到那些倒在战场上的兄弟,正乘着这温暖的光芒,魂归故里。
当最后一盏孔明灯消失在天际,李府的大门依旧敞开着。百姓们提着花灯,带着自家的吃食,自发加入庆功的队伍。厨房中,“百味楼”的大厨们使出浑身解数,蒸羊羔、烤鹿腿、翡翠豆腐......一道道佳肴流水般端上宴席。孩童们穿梭在人群中,举着糖画嬉笑打闹,老人们围坐在廊下,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这些日子的惊险故事。
这场庆功大典,从日升到月落,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它不仅是对胜利的庆祝,更是对新生的礼赞。当第一缕晨曦再次照亮京城,李府门前的石狮依旧威严,只是身上多了百姓们悄悄系上的红绸——那是对和平最朴素的祈愿,也是对李家最真挚的感恩。而李家众人站在城楼上,望着炊烟袅袅的京城,心中明白:守护的使命,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