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洒在陈国皇宫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然而,这看似祥和的景象下,朝堂之上却弥漫着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息。
吴冯早早便来到朝堂,他身着朝服,神色冷峻,心中暗自思量着今日的计划。昨晚与西宫娘娘的密谈让他底气十足,但他也深知梁海涛绝不会轻易罢休。
待陈国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威严地扫视着朝堂众人后,吴冯率先出列,双手抱拳,高声说道:“陛下,臣以为帅印非犬子吴海涛莫属。我儿自幼研习兵法,对各种战略战术了如指掌。早年边陲匪患,他巧用奇谋,不费一兵一卒便将其平定,彰显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如今边关战事紧急,唯有他能带领我陈国将士,击退敌军,保我江山社稷!”
他的话音刚落,梁海涛便冷哼一声,从队列中走出,神色严肃:“丞相所言虽有些道理,但白啸天同样不可小觑。他出身江湖,虽无朝堂背景,却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行侠仗义多年,在江湖上广结英雄豪杰,这些人脉在战时皆可成为助力。况且,他对陛下忠心不二,一心报国,定能不负重托!”
吴冯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反驳道:“一个江湖草莽,不懂军中规矩,不懂排兵布阵,如何能统领千军万马?若让他挂帅,岂不是拿我陈国将士的性命和江山社稷开玩笑?”
梁海涛毫不示弱,向前迈了一步,目光如炬:“丞相莫要以出身论英雄。白啸天虽无军旅经历,但他机智过人,应变能力极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正需要这样灵活应变之人。反观吴海涛,虽有些军事理论知识,但实战经验未必比白啸天丰富,若遇上复杂局势,能否应对得当还未可知!”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其他大臣们都屏气敛息,不敢轻易出声。
此时,吴冯心中暗自焦急,他知道这样争论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拿出更有力的论据。突然,他灵机一动,说道:“陛下,臣听闻白啸天近日与江湖上一些来路不明之人往来密切,其中不乏有意图不轨者。如此行径,怎能让他执掌帅印,手握重兵?这岂不是将我陈国置于危险之地?”
梁海涛心中一惊,他虽知晓白啸天江湖朋友众多,但没想到吴冯竟以此做文章。他迅速镇定下来,回应道:“丞相莫要捕风捉影。白啸天结交江湖豪杰,是为了广纳人才,为国家效力。他的为人我最清楚,绝不会做出任何背叛国家之事。倒是吴海涛,臣听闻他近日大肆购置田产,扩充私宅,行为高调,不知是何用意?”
吴冯心中恼怒,但脸上却不动声色:“梁丞相,莫要胡乱揣测。我儿购置田产,不过是为家族日后考虑,与此次挂帅出征毫无关联。陛下,臣恳请您三思,莫要被不实之言误导。”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一直沉默的礼部尚书王大人站了出来。王大人与吴冯交情匪浅,昨晚受西宫娘娘所托,此时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吴海涛将军之才众人有目共睹,且丞相一门对陛下忠心耿耿。如今国家危难关头,正是需要像吴海涛这样知根知底且有能力之人挂帅,方可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说罢,朝堂上一些与吴冯交好的大臣也纷纷附和。
皇帝听着众人的进言,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两位爱卿莫要再争了。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帅印授予吴海涛。吴海涛自幼研习兵法,且有过实战经历,朕相信他能担当此重任。至于白啸天,可作为副将,辅佐吴海涛,共同御敌。”
吴冯心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代犬子谢陛下隆恩!”
梁海涛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违抗圣旨,只得跪地说道:“陛下英明决断,臣遵旨。”
就这样,吴海涛顺利拿到帅印。欲知后事如何下回接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