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沛予澈已经13岁,予浩也12岁,予淮11岁,然而皇帝常常把予淮带在身边,予沛早被李成妃养成温软的性子,太后驾崩后,尤静娴光速滑跪,表示自己绝对支持太子,绝无二心,予浩是慕容氏的孩子,没有即位可能,予淮又一次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皇帝常常夸赞,太子不如予淮聪慧。
“哈哈,魏王聪慧,但太子贤德啊。”众人都觉得皇帝老了,糊涂了,起了废长立幼的心思,实则是立太子后,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太子党,等着把女儿送进东宫,皇帝却不甘心了。
予淮最终站起来反驳皇帝,嚅嗫着说,自己虽然有勤妃父亲的支持,但勤妃本人都不支持自己,自己只是幼子,还请自己的亲父皇不要再害他了。
皇帝大怒,责打予淮,并把他关起来反思,或许是看现在的儿子都不顺眼,皇帝开始吃丹药,频繁召幸宫妃,试图再生一个。
陵容没有阻拦,而是借此机会,加大药量,最终皇帝嗑药太多,暴毙而亡。
乾元三十年,皇帝驾崩,大臣们哭的昏天暗地,然后都急着催促新皇选秀,把自己家女儿选进去。
但是皇帝面对一大堆的先帝留下的后宫嫔妃犯了难,实在不是他想搞事,是人太多了,寿祺宫,凝寿宫等只怕装不下。
陵容按照自己的喜好,册封华淑妃为华贵太妃,瑜贵嫔妙清为孙淑妃,勤妃邺芳春为邺德妃,成妃李氏为贤妃,随后穆妃陆氏,丽妃费云烟,吕淑容吕盈风,静贵嫔尤静娴,敏贵嫔慕容世芍,赵容华赵仙蕙,杜婕妤杜佩筠,仰婕妤,姜婉仪都获封太妃,容华管文鸳和倪秋月最终也投靠了陵容,在常常给陵容提供情报,在皇帝驾崩之时,稳定秩序,让予澄顺利登基,同样受封太妃。
其余的史移芸,秦芳仪,方淳意,余莺儿,刘令娴,汪轩瑛,周佩,严致秀,穆景秋,鸢羽儿,韦氏金氏季氏等人,一并封了太嫔,但是皇帝说,住不下那么多,淑和接走了欣太妃,温仪接走了丽太妃余莺儿还有鸢羽儿等人,华贵太妃不去公主府,她选了个行宫住了进去,把世芍和予浩留在宫中。
不久又有亲王公主成年,陆陆续续搬了出去。
只是陵容没算到,自己拉拢的人挺多的,分蛋糕也有点难搞了,好在予澄在为人处世上栽跟头过,封赏功臣也斟酌平衡起来,苏遂信反正要致仕了,赠了一个尚书令的职位。
大姑父孙锵加授兵部尚书,加之大伯父想跑路不想守着上京了,又赠了太师,准许他去南京养老了。
大伯父李浅尝仍为中书令,授副相。
外祖父李续被封承恩公,然而李续仍然坚持任织造一职,予澄没忍住,跑去看了看他外公的宅子,其貌不扬,占地宽广但简朴,但是谁能告诉我,屋内怎么藏了这么多绝世孤品?于是予澄哭穷了一番,然后搜刮了一堆自己喜欢的,带走跑路了,只剩下李续一个人风中凌乱,良久,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