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斯派遣了一支八人侦察队出发执行任务。他们的目标锁定在距离阵地前方约 100 米处,位于树林旁的一处俄军机枪阵地。在侦察队出发之前,威尔斯调配集合了八门80毫米迫击炮,从后方和侧翼对目标区域进行孤立。随着重型迫击炮的火力加入,驻守在那里的俄军机枪小组几乎与他们的大部队断绝了联系。黎明破晓时分,身着雪地服的侦察队员们悄然出发。
迫击炮与机枪同时开火,对苏军士兵形成压制,侦察队趁着这火力掩护迅速向前推进。起初,一切进展顺利,然而,当士兵们准备发起最后的冲锋时,问题出现了。他们发现地面明显埋有地雷,一个士兵触发了地雷,俄军听到动静,察觉到危险,纷纷四散逃命。一名德军士兵眼疾手快,抓住了一名正在奔逃的俄军士兵,可不幸的是,他同时也踩到了地雷。这名德军士兵瞬间倒下,其余五名队员虽然返回了阵地,但均未能完成任务,且或多或少都受了伤。
到了夜里,隔壁连队也执行了同样的抓捕俘虏任务。他们的巡逻队运气稍好,竟然成功抓获了一名俄国士兵。然而,在押解这名俘虏返回防线的途中,意外发生了。那名俘虏趁看守不备,偷偷拿起一把刀,狠狠地割断了自己的喉咙。他就这样一声不吭地死去,与他同行的两名党卫军士兵身上溅满了鲜血。
两天后,威尔斯接到换防命令,终于得以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此地地势开阔,除了夜间,与后方几乎无法取得联系。幸运的是,在俄军完成对该地区大规模进攻的兵力集结之前,他们成功撤离。而几天后,前来换防的士兵却不得不直面残酷的战斗风暴。后来威尔斯听说,那些援军几乎没有一个能活着从那里离开。
换防后的休息日对威尔斯和士兵们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惬意时光。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在坚硬如石、冰封似铁的战壕和散兵坑里站岗,没有了震耳欲聋的炮击声,没有了隐藏在暗处、伺机而动的阴险狙击手,也没有突然俯冲而下、令人胆寒的战斗机。
他们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漱一番,刮干净胡子,尽情舒展疲惫的身躯。手指间夹着香烟,享受这久违的宁静。还能有机会脱下那破烂不堪的制服,换上干净的内衣,让肌肤感受那份清爽舒适。威尔斯仔细清理了自己的武器,随后前往前线电影院。在那里,只能隐隐听到从前线传来的模糊声响。
在温暖宜人的电影院里,白色的屏幕上播放着衣着光鲜亮丽、干净整洁的人们,居住在舒适的公寓里。房间里铺着柔软的地毯,摆放着精致的扶手椅,灯光明亮而温馨,四处弥漫着书香,悠扬的音乐在空气中流淌。他们用精美的瓷器、银质餐具,搭配洁白的桌布,烹制着美味可口的佳肴。
对于长期身处前线的士兵们来说,这一切就像是一场遥不可及的美梦。他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躺在户外的泥泞雪地之中,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里,死神如同最亲密的 “伙伴” 时刻相伴,长久以来,映入眼帘的只有战友和敌人。
连队安安稳稳地睡了一夜,没有被战斗和袭击打扰。第二天,他们便精神抖擞地奔赴前线,执行新的任务。短暂的休息让士兵们恢复了体力,他们抵达了位于港口城市以东约 40 公里的普里库勒新战区。由于威尔斯连队原来都是火箭炮兵,在这里,威尔斯获得了新的职位,团长为他指定了一个阵地位置,就在一座小山的后面。除了 8 门 80 毫米迫击炮,威尔斯还得到了 20 门步行斯图卡火箭炮。这些火箭弹重达 82 公斤,口径达到 28 厘米。
威尔斯不禁暗自感叹,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成为炮兵指挥官的一天。与之前在前线充当填线步兵相比,这个职位可算是轻松多了,他心里美滋滋的。
在最初几天,一切都显得格外平静。然而,一天清晨,平静被彻底打破,局势急转直下。苏军火炮毫无预兆地开始了猛烈轰击,那密集的炮火持续了好几天,仅有短暂的停歇。在这期间,俄罗斯步兵试图突破德军的防区。
威尔斯所在的迫击炮阵地,不幸成为了这场猛烈炮火的首批攻击目标之一。苏军发射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而且落点越来越近,彼此之间仅有几米的间隔。随着炮火的持续轰炸,士兵们只能躺在地上,等待着这恐怖的时刻过去,那种煎熬几乎让人难以忍受。周围的地面在炮火的冲击下剧烈颤抖,土制掩体里的木头在强大的冲击力下发出痛苦的哀嚎,冻僵的泥浆也从掩体的缝隙中不断渗落下来。
临近下午,炮击愈发猛烈,达到了最为疯狂的程度。显然,威尔斯前方左侧的连队已成为了苏军重点攻击的目标。在这猛烈的炮击中,威尔斯接到命令,要求他的迫击炮必须立即投入战斗。
此刻,威尔斯再也没有了之前对前线步兵的那种优越感了。他只能深吸一口气,冲出了防空洞,眼前的景象已完全改变,炮击前那些微微起伏的地势,已被苏军的炮火彻底夷为平地。地面上弹坑密密麻麻,就如同奶酪上布满的孔洞。其中一门迫击炮显然遭受了直接命中,炮管被炸得像剥开的香蕉皮一样,扭曲地挂在炮座上。由于隐藏的巧妙,其他的火炮以及大约 150 枚炮弹都安然无恙。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准备向苏军致以最沉重的 “问候”。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对威尔斯而言,堪称战争中最为疯狂的时刻之一。想要敌人停止对迫击炮阵地的攻击,好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发动反击,这无疑是一种奢望。然而,他们的火力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每隔一分钟,威尔斯和他的士兵们就得赶紧钻进附近的弹坑,躲避呼啸而来的炮弹。
在此期间,威尔斯必须依据前方某处炮兵观察员通过战地电话直接传来的修正数据进行射击指挥。他带着背着背负式电台的贝克下士,在一门门步行斯图卡火箭炮之间来回奔波。每次开始射击之后,他都会立刻冲向最近的弹坑躲避,稍作等待后,又马不停蹄地冲向另一门火箭炮。毕竟精准不够只能靠频率来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