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师父的肯定,我顿时信心大增,感觉一下子就有了底气。
我又问师父,羊肉泡馍档口的老杨,他女儿跳楼身亡的事情,以及那个烂尾工程里面的血骨邪阵,这件事又该如何处理?
师父沉吟了一下,对我说道:“这件事就得你自己去调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血骨邪阵和地下古墓必然有着某种关联。你也不用管那个老万怎么说,一切都要亲自求证,这样得到的才会是真相。”
师父说的很对,我不应该只听老万的一面之词,凡事还是要自己亲自去求证。
然后我又对师父说:“我的三个室友基本合格了,原定的计划到底什么时候执行?”
师父想了想,对我说:“现在出了血骨邪阵的事情,又确定了郝老师的眼睛里面就是那棵大松树的魔气,所以原计划要立刻执行,我已经给你寄了桃木钉,你收到之后,先找到学校的七关位置,跟你那几个室友分头行动,把七关钉了,先从根本上断了那邪灵的路,让它乖乖在地下躺几天,等我忙完了寒衣节的法会,就去收拾它!”
师父这么说,显然是要亲自出手了。
我心里也很高兴,说实话出了这么多的状况,我感觉自己明显能力不足,本来也想跟师父求助的。
然后我又问师父,郝老师带过去的那个面具碎片,有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
师父告诉我,那个面具碎片里面蕴含的阴气更重,他已经拿去了坛前,还布了一个小型阵法,暂时给镇压起来了。
等郝老师的眼睛治好后,再去研究那个面具。
我心里更踏实了,本来还想再跟师父多聊一会,但这时候郝老师回来了,师父便没再多说什么,让我注意查收快递,然后就挂了电话。
跟师父的这番通话,无疑等于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回到宿舍休息了一会,静心打坐,修炼功法。
大概一个多小时之后,我就又恢复了精神奕奕的状态,估计是练了一会功,身体里沾惹的阴气被清除了。
但这也证明了,昨天夜里的血骨邪阵确实很古怪,等下午的时候,我得给王健看看,帮他也处理一下。
这时候,也就快到中午饭点了,我匆匆赶去食堂,开始上班。
等忙过了午餐时间,大概一点多的时候,老万又被老板派出去进货了。
这次我没跟他一起去,因为我只负责早上帮忙买菜,其他时间我要上课的。
不过这时候我也无心上课,往羊肉泡馍那边瞄了一眼,刚好我还没吃饭,于是心生一计,干脆今天吃羊肉泡馍吧。
当下,我便来到老杨的档口,对他说道:“杨叔,给我来一碗,要两个馍。”
我在食堂这么久,大家自然都熟悉,虽然平时不咋聊天,但我腿脚勤快,嘴又甜,人缘还是不错的。
老杨应了一声,问我:“馍是要掰好的,还是你自己掰?”
我说道:“自己掰吧,反正我也不急着上课。”
老杨便拿了两个馍和一个碗递过来,说:“掰细点,大了不入味,掰好了喊我给你煮。”
我接过两个馍,便在他档口前面找了个桌子坐下,慢条斯理地开始掰馍。
说到这个羊肉泡馍,我得跟大家讲讲。
如果有机会去了西安,吃羊肉泡馍的时候,一定要亲自手掰,别要那种现成的机器绞的馍。
因为这个手掰馍才能更入味,机器的则没有手掰的那种蜂窝状,汤汁不容易渗透,吃起来口感也差一些。
这也是羊肉泡馍的精髓,必须把馍掰成花生米那么大的小块,才能使汤汁充分渗透到馍里,口感也更劲道。
如果掰的太大了,就不入味,端去厨房,人家厨师都得让你重新掰,因为你掰的不合格,口感和味道不好,影响人家的口碑。
如果掰的太小了,馍就会过于粘稠,失去了应有的口感。
所以这也是羊肉泡馍的一个独特饮食文化,也是一种人间烟火的体现。
我常常见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去馆子里慢腾腾的掰馍,一边掰一边跟人聊天。
足足能掰上半个小时,然后才拿去给厨房煮。
所以说,要是性子急的,或者很饿的,恐怕都忍不了这个过程,有些人可能就一边掰一边吃了。
当时我拿了这两个馍,坐在老杨对面,一边不急不慢的掰,一边寻思着,怎么跟他搭上话,套套他的词。
上午老万那种直截了当的方法,当然并不适用,那除了挨骂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但掰了差不多两三分钟,我还是没想到好办法……
这个时候,老杨从里面走了出来,指着碗里说:“你这个不合格,掰的有点大了,重新掰。”
大概每个做羊肉泡馍的师傅,都有这种监管食客的习惯。
我心里一动,抬头冲他笑了笑:“杨叔,这个到底应该咋掰呀?”
他看了看我,干脆坐在我对面,拿起一块馍说道:“掰馍不能心急,是有技巧和步骤的,首先要先将馍从中间分开,再撕成这样的薄片,然后才能开始掰。不然你掰的手疼,块头也大。”
老杨无疑是一个合格的羊肉泡馍师傅,当时就给我演示,如何把一个馍从大块掰成小块,最后变成黄豆大的小碎粒。
而且,还要大小均匀,不然的话,汤汁吸收的程度不一样,口感也完全不同。 ?
他还告诉我,就这样两个馍,掰成黄豆大小,正常需要20-30分钟,像我这样的新手可能更久。 ?
还有,充分掰碎的馍更易消化,且能提升泡馍风味口感的层次。
我一边跟老杨学习掰馍,一边观察着他。
他教的也很仔细,很耐心,眼神里全是对羊肉泡馍的虔诚,以及对自己技术的信心。
除此之外,我看不出半点邪恶,也没有半点的心术不正。
这压根就是一个老实厚道的本分人。
但是我也看出来,老杨的身上确实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或者说气息,让人莫名的就不太想接近。
在食堂里面,老杨也确实比较孤僻,很少跟人聊天沟通。
我一边跟他闲聊,一边学习掰馍技术,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同时我心里也在想,怎么能从老杨这里打开突破口,开始调查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