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神色平静,抬手扶起了赵亥和章邯。
“这是秦国的典客赵亥,这是我手下魁首近卫统领章邯。”吴巨介绍道。
“公子和夫人在赵国受了不少苦!”赵亥眼泪直流。
“都过去了。”嬴政微微一笑,随即苦笑着拍拍赵亥的手背:“赵卿还是先让我好好休整一下吧,这副模样可真让人难受。”
赵亥连连点头:“是臣考虑不周,我这就安排!”
随后他就让人准备了帐篷,烧了热水供他们清洗,并向月氏人借了一套女人的衣服送给赵姬。
……
吴巨洗了个澡,将草原上的风沙彻底洗净,纠结的头发总算理顺了。
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吴巨在装满热水的浴盆里泡了将近十分钟才出来。
章邯前来探望。
“你来得正是时候,帮我刮刮胡子。”吴巨拿出一把剃刀。
章邯一愣,说:“属下的手怕是不太稳。”
“没关系,你总不至于把我脖子割破吧。”吴巨找个地方躺下。
章邯只能硬着头皮上阵,小心翼翼地为吴巨刮去胡须。
“还是您厉害,说把公子政带回来就真的做到了。”章邯闲聊道。
“谋定而后动,我没有十足的把握,怎么会轻易承诺。”吴巨闭着眼睛说。
他转向章邯说道:“这一回你劳苦功高,大家都值得嘉奖,我会向大王奏明此事,为你们请功。”
“多谢吴卿!”章邯笑着回应。
吴巨摆了摆手,随即问道:“章邯,你担任近卫统领多久了?”
“大概有十来个月了吧。”
“以你的才能,担任这个职位实在是屈才了。”
“不觉得屈才,跟着吴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章邯真诚地回答。
吴巨接着说道:“时间过得真快,我还记得我们在岐山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当时我邀请你加入近卫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此话一出,章邯也陷入了回忆。
“那时你说志在军旅,我劝你地方驻军没有前景,不如跟我走。即便如此,你也随时可以返回军旅,我会助你一臂之力。假如现在让你重新选择,你会留在近卫,还是去当将军?”吴巨直视着章邯问道。
……
章邯沉默片刻,手中的剃刀停了下来,他沉思良久,却迟迟未能给出答复。
吴巨看出他的犹豫,便开口说道:“近卫统领这种职务,董翳和司马欣都能胜任。你精通兵法,正值壮年,本该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若运气不错,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名将……趁此机会重回军旅奋斗吧。”
听到吴巨的话,章邯下定决心,起身拜谢道:“多谢吴卿栽培!我铭记您的恩情,即便投身军旅,也永远是您的部下。若有需要,我定当全力以赴。”
吴巨摆摆手示意不用拘礼:“我们相识已久,你应该清楚我最随性。你若将来能带兵打仗,多打胜仗,早些升官,这就是对我的最好回报。日后也能自豪地说自己出自我的门下。但如果总是失败,就别再提认识我了。”
“当然不会失败,我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章邯对自己掌握的兵法充满自信。
他坐下继续为吴巨剃须,心中想着日后能 ** 统率军队,不由得喜形于色。
吴巨见状无奈一笑:“专心点,我还活着,不是为了被你的刀误伤才来到赵国的。”
“啊,是是是……”
众人整理一番后,终于恢复了原本的模样。
吴巨剃完胡子后来到赵亥的营帐。
赵亥热情迎接,说:“你突然离开京城让我感到不安,没想到竟是去做这件大事了。”
他竖起大拇指:“把公子带回,这功劳不小,回咸阳定有封赏,我提前祝贺!”
“哈哈,多谢!都是为了国家,赵大人促成秦月互市也是大功一件。”吴巨笑着回应。
交谈中,众人陆续到场。
嬴政英姿勃发,少年意气风发。
赵姬换上了月氏女子的装束,这几日草原风吹日晒,肤色稍显粗糙,但依旧美丽动人。
乌倮、王翦、董翳、司马欣、赵高几人也清洗完毕。
赵亥一眼看到嬴政时,不由眼前一亮。
之前并未察觉,此刻仔细打量,果然与传闻中的俊朗模样一致。
赵亥先引嬴政和赵姬入座主位,再请其他人落座。
“我备了些酒菜,请大家随意享用!”赵亥邀请道。
众人饥肠辘辘,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
“听说赵大人此行是为了商议互市,不知秦国的互市进展如何?”嬴政边吃边问。
“非常顺利,通过互市,月氏已为我国提供了近一万五千匹战马!”赵亥伸出一根手指,接着张开手掌。
嬴政眼中一亮!
正如吴巨所言,互市对赵国利益显着,但相较六国更为突出;若与同样积极开放互市的秦国相比,其优势并不明显。
能享受这种政策红利的感觉真是美妙!
可以预见,北方两国中,燕王喜定然嫉妒得不行,而**丹或许正在痛斥模仿者。
想到此处,嬴政忍不住微笑。
然而,他们并非抄袭,毕竟创意出自吴巨,可惜知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这份功劳却被冠以不配的郭开之名。
“互市取得如此成果,赵大人功不可没!”嬴政称赞道。
“臣不敢居功,毕竟无功可居。月氏人愿意与我们交易,互市毫无阻碍。”赵亥微笑,接着说道,“即便有功,那也是吴巨的功劳。”
“哦?”
“此话怎讲?”
嬴政挑挑眉,他们并未告知赵亥互市之事与吴巨有关。
低头吃牛筋的吴巨也抬起头看向赵亥。
“哈哈,若非吴巨,我们哪有这么多货物卖给月氏?他在月氏那边的货物非常抢手!他才当得起头功!”赵亥竖起大拇指。
原来如此!
嬴政恍然,他对吴巨在秦国的商业布局没有太多了解,但在赵国时已感受到吴巨旗下产业对赵国本土商品的冲击,因此有所体会。
“赵大人过奖了!”吴巨笑呵呵地说。
不可否认,他的贡献确实不小。
仅提倡议互市这一点就很重要,而在货物方面,秦、赵相较之下,秦国明显占据优势。
首先,在种类上,秦国货物丰富多样。
其次,在数量上,吴巨的货能满足秦国的需求,可以优先供应,不像赵国那样收集货物困难重重。
最后,在价格上,吴巨曾写信给子楚,表示如果互市需要,只需支付成本价即可。当然,子楚不会这样做,会适当让吴巨和他的手下赚取一些利润。
与赵国相比,货物的成本差距巨大。
这对子楚、嬴政、成蛟而言无疑是三重利好。
“对了,大王让我带一句话给你。”赵亥说。
“什么话?”
“大王近期要北上上党慰问边防,他让你回秦后直接去上党。”赵亥说道。
嬴政点头,嘴角微扬:“正好,我也想去看看这次秦赵之战!”
众人边吃边聊,谈论着这些日子在草原上听到的七国发生的各种事情。
赵亥说,秦赵战事进展顺利,蒙骜再次攻克五城。
对此,吴巨并不意外,历史上这次攻赵确实收获颇丰。
话题渐渐转向雁门关相关的事情。
吴巨询问起赵儋的情况,但赵亥对此并不了解,毕竟他在月氏,消息未必灵通。最后反而提到李牧离开雁门关,回到了邯郸。
“李牧回朝?是因为战事不利才把他派到前线吗?”董翳问道。
嬴政摇头:“李牧不会上战场的,至少这次不会。他守边十年,在朝中根基不稳,首要任务是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
“而且他不熟悉战况,打外族和打秦国,于雁门和晋中作战是完全不同的。”
“再说,即便重用李牧,也不会让他分散廉颇的权力。否则廉颇会怎么想?他麾下的将士又会怎么想?”
赵亥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心想这位大公子果然如传闻中一样聪慧,对局势看得透彻,大王后继有人了!
“李牧是个人物,若他上了战场对秦国来说是麻烦。幸好现在廉颇在他之上,这是秦国之福!”嬴政感慨道。
“廉颇压制不了多久,李牧的时代即将来临。”吴巨摇头,默默地吃了一块羊肉。
这句话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此时赵国的廉颇如日中天,身为假相与上将,而李牧刚到赵国,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击败廉颇的人。然而,这话出自吴巨之口,不得不让人思考其中是否有深意。
“先生为何这样说?”嬴政好奇地请教。
吴巨摇头,选择了保持神秘:“静观其变吧,很多事情提前说不准。”
历史上,赵国的核心力量从廉颇转为李牧,并非因为李牧击败了廉颇,也不是廉颇败给了李牧。而是在太子偃即位后,用乐乘取代了廉颇,导致廉颇愤然出走魏国,郭开又添了一把柴火,使得廉颇无法回国。
廉颇一走,自然就是李牧的时代了。
有了赵偃和郭开这对组合,赵国还能有什么作为?
众人听吴巨这么一说,便不再追问。
“那么现在的雁门关令是谁?”嬴政问。
“李牧的副将,司马尚。”
宴席进行中,月氏使者突然到来。原来月氏王听说“野人”事件,特派人向赵亥询问详情。
赵亥心生忧虑,遂向嬴政请示应对之策。嬴政沉思片刻后说道:“话多易失,但友邦之间若无坦诚交流,难免滋生嫌隙。不妨告知月氏人,我们是从赵国逃来的,无需提及具体身份。”
他又转向吴巨问道:“先生意下如何?”
“甚妥。”吴巨点头回应。
赵亥微挑眉梢,似对公子嬴政与吴巨的信任有所观察。
“如此甚好。”嬴政应允,并立即遣人回复月氏。
月氏王得知消息后,内心反而安定下来。
至于逃自赵国一事,月氏王觉得不足为奇。两国交战,若秦军没有卧底或内应,那才叫奇怪呢!至于他们究竟在赵国做了什么,月氏王并不在意,只要不是针对月氏就好。
当下秦月关系融洽,月氏王也未察觉秦国对其有何图谋。他传话给赵亥,称晚间族内将设宴,邀其共赴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