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楚到上党后,发现局势一片大好。
“优势明显……好极了!”
原本想赞叹形势,但想起吴巨曾警告过这句话暗示不佳,上一位这么说的人如今被戏称为运输大队长,甚至失去半壁江山沦为岛主,于是子楚立刻改口。
眼前十余万秦军披甲待命,有的佩剑,有的负弓,有的持矛,有的骑马,有的驾战车。
每张面孔都写满坚定与冷峻,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子楚对这支军队颇为满意。
他站在城墙上,举起手臂,向士兵们喊话:“赵国与廉颇不过是土鸡瓦狗,岂是我大秦对手?诸位将士是否有信心击败赵军,拿下晋阳?”
“杀!杀!杀!”
战鼓雷鸣,黑红交织的旌旗迎风招展,上面绣着的“秦”字透着一股凛然杀气。
子楚高呼:“大秦雄壮!大秦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
……
检阅完军队后,子楚走下城楼,蒙骜与众位大臣随行,一同视察军营。
此次巡视,吕不韦与九卿留守咸阳主持事务,蒙毅等少数朝臣随行。
蒙骜询问:“大王欲往何处查看?”
“嗯……先去伤兵营,我要慰问受伤的将士。”子楚答道。
众人来到伤兵营。
自上次大战结束已过数日,如今伤兵营中的伤兵大多恢复良好,但由于行动不便仍需卧床,于是和同病房的病友闲聊,话题渐渐跑偏,有些不合时宜。
见到子楚、蒙骜等人前来,他们急忙收声,想要挣扎着起身行礼。
子楚摆手示意停下,大声说道:“大家别动,都安心躺着,无需行礼!医生该治伤就治伤,莫因寡人到来而耽搁了正事。”
众人这才止住动作,犹豫地重新躺下。
子楚走到一名圆脸士兵面前,坐在床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禀大王,小人名叫陈大壮。”士兵回答。
子楚微微点头,看向他被夹板固定的双腿,问道:“不要拘谨,你的腿受伤了吗?”
“还有胸口也受了伤。”陈大壮说。
“是怎么受伤的?”
“被赵国士兵砍了一剑,倒地后又被马踩到腿,若不是隔壁床的老刘相救,我早就完了。”陈大壮讲述道。
子楚连连点头:“你命大福大,活着就是奇迹。”
他嘱咐陈大壮好好休养,然后起身继续前行,看到军医正在为伤兵换药,便停下观看。
只见军医用瓷罐倒出酒精进行消毒,接着才开始换药。
伤者疼得龇牙咧嘴。
蒙骜在一旁解释:“此次作战,我们提前备足了酒精,吴卿的医术果然高超,自从采用酒精消毒后,军中伤口感染的情况大幅减少。”
子楚频频点头:“他的方法总是可靠的。”
有了酒精,他们在伤者救治方面已领先赵国。
子楚只能感叹,他们已大幅超越赵国。
慰问完伤者后,子楚随即前往军中匠作监,视察工匠们打造军械的情况。
“如今军中军械供应充足,新开发的铁矿和铸造技术让我们不仅为战马配备了完整的‘马术三件套’——马蹄铁、马鞍和马镫,而且兵器的质量也远远超过赵国!”蒙骜展示两把剑,“大王,请看,这是我们的剑,那是赵国的剑。”
他双手举起两剑相击,一声铿锵,赵国的剑顿时出现一道裂痕,而秦国的剑完好无损。
子楚眼中满是赞赏。
他接过两把剑仔细查看,说道:“邯郸的冶铁业闻名七国,锻造出的铁器一向出色,然而现在秦国的铁剑已遥遥领先赵国,这在过去难以想象。有这样的武器,将士们在战场上就多了一份保障!”
这还得感谢吴巨。
若非他分享了炼铁的秘密,并协助秦国开采了临邛的那座铁矿,秦国不可能取得如此优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啊!”子楚感慨吴巨的话,深表认同。
一些君王沉迷于 ** 策,借此凝聚民心,提升军队实力,秦国也曾如此,且颇有心得,这得益于商鞅的治民之法。
但结识吴巨后,子楚逐渐改变了这一观念,如今他认为应当摒弃这种做法!
子楚觉得,采用 ** 策实属目光短浅,未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利益。若他们看得长远些,就会明白,发展科技对国家实力的推动远超 ** 策万倍!
当今秦国便是最好的证明。
然而,子楚随后反思自身,借鉴“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的思想,思考:为何自古至今无人如此考虑?难道炎黄、尧舜禹、齐桓公等圣明君主都不如他子楚聪明?
自然不是。
究其根本,他们缺少一个吴巨!
也只有吴巨能真正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有一次,子楚在与吴巨交谈时提到这个想法。
吴巨当时欣喜不已,他一直渴望改变君王和臣子的传统观念,重视科技发展,让国家走得更远。他告诉子楚,秦国需要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才能繁荣昌盛。子楚深感认同,并庆幸国家拥有吴巨。
蒙骜随后提到准备使用床弩,子楚表示正是检验其威力的好时机。正当他们交谈时,蒙毅急匆匆赶来,呈上边关密报。子楚看完后大笑,宣布政儿和夫人已入萧关,众人同贺。这是子楚的心愿达成,当晚决定庆祝,同时下令沿途城池做好准备。
数日后,蒙骜率军东进榆社,意图削弱赵军实力。在榆社野外,蒙骜倾尽精锐兵力,秦军大胜,赵军被迫退守榆社。
1990年
蒙骜率军追至城外三十里扎营,整顿队伍后,次日清晨向榆社发起进攻。
在榆社城前,士兵搭建起观战台,子楚与蒙骜一同站在台上遥望城墙。
蒙骜放下望远镜,神情坚毅,气势磅礴:“榆社虽不及晋阳、邯郸坚固,但也城高壕深,不妨让床弩试试它的实力。”
“蒙武!”
“末将在!”
“率一支军队攻打西城墙!”
“是!”
“冯劫!”
“末将在!”
“率另一支军队攻打东城墙!”
下达完命令后,蒙骜亲自坐镇中军指挥正面进攻。
子楚在一旁静观,没有插话。他深知外行不应干预内行,尤其是在军事行动上。
秦军气势如虹,让城上的赵军紧张不已。
巳时已到,蒙骜下令,战鼓轰鸣。
“杀!”
秦军如潮水般猛冲向城墙,大战即将爆发!
榆社守将是赵国将领汤术,看到秦军如此阵势,他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眼中充满戒备。
这并非他胆小,而是秦军带来的恐惧早已深入骨髓。
每一记战鼓声都像敲击在人心上,令赵军脸色苍白。
尽管秦军气势逼人,但汤术毫不畏惧,因廉颇早有部署,榆社必能坚守!
旁边的都尉见主将沉默,气氛沉闷。
汤术察觉后,大声呵斥:“都给我振作起来,哪有未战先怯的道理?!”
众人都尉被唤醒,他们身为军人自然无所畏惧,只是暂时被秦军气势所压制,很快恢复过来。
“难道你们真的害怕秦国?”汤术眯起眼睛。
“回将军!绝无此事!”众都尉答道。
“很好!我赵国男儿怎会胆怯?况且,我认为我们占据优势!”
“榆社城内物资充足,火油滚石数不胜数,秦军岂能攻破?在我看来,秦军不过如此!”
汤术话语间充满自信。
都尉们纷纷附和,斗志昂扬。
“传我军令,擂鼓!诸位将士务必坚守城池,未受重伤者不得退后一步,违令者按军法处置!”
“榆社万不可失,此乃廉将军之命!我们守城时间越久,越能为廉将军争取战机!我汤术今日立誓,人在城在,城破则人亡!”
城墙之上,赵军迅速调动。见秦军逼近,一名将领挺身而出,弯弓搭箭,箭雨随即如暴雨般倾泻而下。
秦军冲锋至城下,云梯架起,然而火油、滚石、滚木等防御物接踵而至,战场一片混乱,血迹四溅。
秦军前仆后继,试图攀爬城墙,却始终未能得手。
蒙骜等人远远观望。
“这榆社城中的火油储备相当充足。”蒙骜眉头紧锁。
首次进攻失败后,他果断下令撤军,不愿无谓牺牲。
“装填床弩!”蒙骜一声大吼。
步兵后撤,持盾掩护床弩手上前。因距离较远且有盾牌遮挡,赵军一时无法看清秦军意图,但心中隐隐不安。
谜底很快揭开。
“天哪!这是多大的弩!”都尉震惊,言语间有些语无伦次。
“胡说什么!”汤术怒目而视,身为将领,若自己先乱了阵脚,军心岂不崩塌?
“将军,请看!”都尉急切说道。
汤术望向城下,映入眼帘的是宛如巨兽般的床弩。
他顿时浑身僵硬,失声惊呼:“秦军竟研制出这般武器?”
城下,床弩手准备就绪。
都尉高喊:“装填箭矢!”
士兵遵令行动,两名士兵将粗如婴儿手臂的巨 ** 箭安放在弩机上。
“第一排,抬升三十度!第二排,四十五度!第三排,六十度!”
床弩手转动转轮,弩机缓缓升起。
根据吴巨的设计理念,转轮上的角度经过精心刻画,使得军队进攻时更加有序。操控床弩的士兵无需单纯依赖经验,因为威力、射程和高度都能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操作变得极为便捷。
此时,汤术心中警铃大作,急忙指挥守城将士:“放箭!快放箭!”
然而,秦军的大军已退至射程之外,而摆在阵前的床弩早已装好护盾,弩手不仅有护盾自保,还有战友为其撑伞掩护。几轮箭雨过后,毫无效果。
“上弦!”
魁梧的士卒推动绞盘,发出令人不适的刺耳声响。
“一号上弦完成!”
“二号完成!”
“三号……”
床弩兵陆续汇报。
“放箭!”
士兵用力挥动大锤砸动扳机。
一声巨响后,扳机复位,箭矢呼啸而出!
“蹲下!”汤术喊完,自己率先抱头蹲在城墙下。
尽管这箭雨没有【小说中转2群一】那种压迫感,但能够当作枪使用的弩箭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砰!砰!砰!
伴随着如冰雹般的声响,箭矢全部命中城墙,汤术等人感到脚下不断颤动,城墙似乎都在摇晃。
汤术立刻站起身,趴在城墙上向下望去,只见坚固的榆社城墙已被密密麻麻的箭矢覆盖,如同刺猬一般。
一道道弩箭深深嵌入墙体。
他试图拔下一根箭,却发现根本无法拉动。
箭矢至少一半没入城墙,伴随着撞击,墙面上出现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凹坑,而在箭矢密集处,城墙甚至开始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