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自八月登基以来,南京方面便启动了对紫禁城的大规模修缮工程,在朱聿键执政时期,为迎接太子即位,曾下令整修奉天殿和武英殿。
弘光帝登基后,对宫城的破败景象深感不满,加之户部太仓库中存有从北方运来的大量银两,于是决定全面重修宫城。
将朝中事务全权委托给马士英和阮大铖打理,作为东林党的排斥对象,掌权的阮大铖开始对朝中的东林党人进行无情的报复。
原本身为东林党之首的钱谦益,因选择与马士英和阮大铖合作而被逐出党派,如今他尽心尽力地为阮大铖效力,早已失去往日的气节。
与此同时,卢九德成为东厂提督,与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联手,大肆抓捕那些对弘光帝出言不逊的官员与百姓。
为彰显其正统性与仁德之心,弘光帝先是宣布大赦天下,随后立即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追封行动,追封范围竟追溯至明初时期。
先否定清廷为崇祯上的“怀宗”庙号,重新定为“思宗”,并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然后追封周皇后“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将在济宁的懿安皇后张嫣尊为太后,尊祖母郑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
又将自己的汤头王父亲朱常洵追封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
接下来,先是承认建文帝朱允炆的地位,追谥朱允炆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又恢复了朱允炆父亲朱标的帝号,追谥他为“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并将朱标和朱允炆的正妻都追封为皇后。
然后将目光对向了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镇复位之后,曾去除朱祁钰帝位,降为郕王,并给了他一个恶谥:郕戾王。
成化帝朱见深登基之后,给叔叔朱祁钰恢复了帝位,追谥朱祁钰为“恭仁康定景皇帝”,给的谥号并不全,且也没有庙号,不入太庙受祀。
弘光君臣一步到位,将景泰帝朱祁钰追谥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接下来,又恢复一批洪武朝被革爵除名官员的名誉,又被追封了建文朝的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和一些因靖难之役殉难的大臣。
以及正德年间因为弹劾刘瑾被处死的一批官员,再加上京城沦陷之后,在京城殉国的文官和武将,都给予追封。
同时也没忘了远在山东的太子朱慈烺,名义上增加了东宫属官,又增加了太子护卫,又增加各式仪仗和俸禄,但没有一个南堂官员敢去山东传旨。
九月初,在守备太监韩赞周的建言下,弘光朝廷开始以大婚的名义,在南京城中四处搜罗民女入宫,此事由太监屈尚忠负责。
屈尚忠带着一众内臣,竟借机大肆敛财,南京城内,凡是家中有女儿的人家,不问年龄,不问是否有婚约,统统在门上贴黄纸标记。
这户人家了给了银子,才将黄纸撕下,继续前往别家敛财,城中鸡飞狗跳,百姓恐慌不已,坊间怨声载道。
朱由崧将所有的事情都抛在脑后,对大婚一事尤其上心,在南京城中物色对象不得,便令人前往苏州、浙江等地的选拔。
瞬间就引起了各地的恐慌,导致家中有女儿的人家,纷纷四处抓婿,连夜嫁女,婚嫁礼乐在城中络绎不绝。
这期间,为了缓解寂寞,将南京教坊司六十名女子统统罗入宫中,供其宣淫,有一日更是深夜宣淫,致两名童女死亡,被太监偷偷抬出宫掩埋。
九月中旬,朱由崧因纵欲无度,体力不支,便寻出药方,令宫中太监四处寻找蟾蜍炼制春药,被民间称蛤蟆天子。
且极度嗜酒,常与众臣一起饮酒作乐,劝大臣喝酒时,称只喝一杯,大臣喝了半杯之后,便令宫人填满,周而复始,直到所有人都酩酊大醉为止。
因为太仓库银子充足,朱由崧比原本历史上更加挥霍无度,动不动就赏赐群臣和宗室,经常举办宴会,喝酒听戏。
江北四镇,军费开支巨大,以各种理由向朝廷要银子,弘光君臣全部应允,可怜朱慈烺千辛万苦从李自成和清军手中争回来的银子,两个月的时间不到,就被挥霍大半。
正如时人张岱评论:“自古之国之君,无过吾弘光者,汉献之孱弱、刘禅之痴呆、杨广之荒淫,合并而成一人。”
马士英和阮大铖铲除异己的同时,还大肆卖官鬻爵,把本就混乱的朝堂整的更是乌烟瘴气,官场流程\"弓箭不如私荐,人材怎比钱财\"。?
十月初,江西总督袁继咸等主战派纷纷上书,称李自成西侧之后,中原不少州县都驱逐了顺官,要求朝廷派人前往接收,并将兵力部署在河南。
此刻朝中群臣一直认为,现在不宜与清廷交恶,要先将其稳住,派人前往北京和谈,然后借清军之后消灭流贼,贸然收复失地,只怕会失去诚意。
甚至商议出三种最低底线,一是想学澶渊之盟,将山海关之外的土地,正式割让给清廷,并承认其同等地位,每年给予岁币。
二是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在退一步以淮河为界,互不侵扰,割地赔款,甚至可以称臣,只要息事宁人便好。
于是南堂决定派遣使团前往京城试探清廷的意图,都督同知陈洪范自告奋勇,愿前往北京,前往北京谒陵,祭高先帝,答谢清王。
安庆巡抚左懋第上疏,愿与陈洪范一同出使北京,都被逐一应允,南堂礼部开始制定出使的章程,并确定其余使团人员。
十月十日,南堂进左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河北,统筹北地军务,都督同知陈洪范加太子太傅衔。
还有兵部职方郎中马绍愉进位太仆寺少卿,以及祖大寿的儿子锦衣卫指挥同知祖泽博一同组成北使团,出使北京。
携“大明皇帝致北国可汗”御书,白银二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并派遣了两千护卫,由南京出发,沿运河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