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随之附议:“依我之见,可先遣密探潜入荆州,刺探贾诩动向。
同时强化江东防线,尤其沿江要塞,必须严密设防。”
孙权闻言,目光坚定:“诸位所言极是,当速行之。
张昭,你主理密探事务,务必选派机敏干练者;张宏,你则专注加强沿江要塞防守,务求万全。”
众人点头应允,然孙权心底隐忧难消。
众人皆知,贾诩非同小可,此战关乎江东存亡,容不得半分疏忽。
孙权心间亦有不甘,本欲借荆州动荡之际牵制贾诩,不想竟遭重创。
面对贾诩,不仅拼的是实力,更比的是智慧。
孙权暗自立誓,不论如何,定要提防贾诩诡计,坚守江东,绝不让其得逞。
数日之后,江东各地紧锣密鼓地筹备防御事宜。
沿江要塞修缮工程如火如荼,张昭派出的密探亦悄然潜入荆州,意图摸清贾诩动向。
另一边,贾诩同样未曾停歇。
他端坐营帐,面前摊开的地图上,江东区域以红笔标注。
指尖轻触地图,最后定格于一处要害之地。
“孙权,这回看你如何脱身!”
贾诩眸光凛冽,唇角浮现一抹冷笑。
荆州捷报传来,贾诩轻抚胡须,眼眸中透着深思。
一名亲兵快步入帐禀告:“大人,万事俱备,甘宁将军亦已联络妥当,只待您一声令下。”
贾诩缓缓起身,目光如炬,遥望天边:“好,即刻传令,全军整装待发。”
甘宁率舰队沿海岸线疾驰,目标直指江东腹地。
本该与贾诩合围交州,但突如其来的风暴延缓了他的步伐。
如今荆州战事告捷,他却依旧远在海面。
“风浪渐息,必须加速!”
甘宁站在舵楼高喊,眼神决绝。
副将面露难色:“大将军,江东水军骁勇,贸然出击恐有不测。”
甘宁哈哈一笑:“贾诩已有所谋,他既然选中江东为突破口,必有万全之策。
我军势如破竹,何惧区区水军!”
与此同时,贾诩在军帐内调兵遣将,令各部伪装成商船混入江面。
“孙权心思缜密,若让他识破虚实,我军优势尽失。
待时机成熟,即刻发起总攻。”
他低声嘱咐道。
夜幕降临,江东防线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甘宁的旗帜隐约可见,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即将拉开帷幕。
江东境内,孙权正与谋士们商讨应对之策。
鲁肃眉头紧锁,沉声说道:“贾诩此人心思缜密,若真对江东动了心思,必有所图。
我们不可大意。”
张昭亦点头附和:“贾诩狡猾多端,江东如今处境堪忧。”
孙权眼中闪过决然之色,站起身来,语气坚定:“那就备战迎敌,江东水军必将誓死守土。
纵使贾诩计谋再多,我也绝不会坐视不理!”
江东将士群情激昂,纷纷表态愿随孙权共赴生死。
于是,军令如山般下达,江东全面布防。
孙权亲临前线,指挥水陆两军严阵以待。
甘宁,锦帆贼之名不仅彰显其水上骁勇,更隐喻其智谋与胆略。
他的舰队宛如幽灵,在寂静夜色中悄然逼近江东核心地带,无人察觉。
他亲自带领亲信直入险境,丝毫不惧。
对旁人而言,这里是危机重重之地;而甘宁眼中,却是绝佳的战场。
他作战从不循规蹈矩,尤其钟爱冒险。
此次攻打江东意义重大,甘宁将自己的计划告知贾诩,后者欣然认可其大胆构想——即待机夜袭,摧毁孙权主营,一举击溃江东防线。
“少主,我们这样深入江东腹地,是否太过冒险?”
甘蓝满是忧虑,虽习惯甘宁的行事风格,却对当前计划感到不安。
甘宁轻笑一声,眼神如初升朝阳般明亮:“有何可惧?江东那碧眼小儿奈何不了我。
另外,今后叫我老大,别再称少主。”
甘蓝无奈应允:“是,老大。”
甘宁率领众人继续潜行,如夜幕下的幽灵般悄无声息,每一名战士皆为精挑细选的水上高手,精通水战与隐蔽行动。
途中经过密林时,听见远方传来破浪声,甘宁示意众人停下,静静等候最佳时机。
甘宁派遣三名水探前往侦查,探子潜入水中,片刻后气喘吁吁浮出水面禀报:“东南方向有数艘船只行动异常,似在探查我军虚实。”
甘宁目光锐利:“应是孙权的巡查船,稍作隐蔽即可。”
庐江岸边硝烟弥漫,战鼓轰鸣震耳欲聋。
孙权的巡查船如游弋的蛟龙,四下巡视,锁定每处可疑目标。
两军对峙,战意已达巅峰。
凌操立于船首,身披铠甲,手持长刀,凝视前方。
他眼神坚定如铁,充满战意。
尽管在江东非威名显赫的统帅,但其屡建奇功无人能及。
许多人或许从未听闻凌操之名,但他确是江东屈指可数的猛将之一。
古人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凌操多次征战,常充任先锋,更曾平定山越。
“凌将军,贾诩已布阵完毕,中军在此,似有重大图谋。”
一名亲卫急报,指向远处贾诩的部队。
凌操微微颔首,眸中闪过一抹冷笑:“贾诩老贼,惯耍阴谋。
今日必让他见识真正的战场。”
“擂鼓!全军备战!”
凌操高声下令。
军鼓声起,江东士气高涨,喊杀声震天,战船如箭矢般直逼贾诩军。
贾诩立于船头,见凌操军势不可挡,嘴角浮现浅笑,似胸有成竹。
“凌操,也算名将,此番定要全力以赴。”
贾诩低声喃喃,眼中掠过一丝兴奋。
然而,就在两军交锋之际,凌操突挥刀止住进攻,目光逼视贾诩:“贾诩,我儿何在?你究竟擒于何处!?”
贾诩眼底泛起复杂的情绪,未料竟在此邂逅凌统之父凌操。
这无疑是绝佳的机会。
贾诩淡然一笑,坦然回应:“凌将军,真让我意外,江东果然人才济济,今日相逢亦是天意。
至于令公子?”
贾诩接着说道:“昔日于荆州,我曾擒拿过一位年轻气盛的江东将领,如今思及,那人大概便是公子了?”
凌操眉间微蹙,却未多言,只冷眼注视着贾诩,沉声道:“贾诩,你诡计之深我早有耳闻,休想在此施展。
今日,便在这庐江上决一胜负。”
贾诩轻蔑一笑,摇头道:“凌操,你以为仓促交战便没中我计了吗?”
凌操神色冰冷,紧握手中长刀,稳步迈向船头,对贾诩厉声说道:“贾诩,莫以为你那些奸猾计谋能胜过真刀 的武勇。”
贾诩嘴角勾起笑意,未予反驳,似胸有成竹。
他挥手示意,身后大军迅速调整阵型,显然已严阵以待。
此时,江面骤起浓雾,视线瞬间 ,凌操神情微变,心中疑惑这是否为贾诩所为。
“贾诩,你莫非真是妖邪?”
凌操怒喝。
贾诩浅笑不语。
未曾涉足洪荒之人,怎知这起雾之术不过是雕虫小技。
他目光穿透迷雾,直视凌操。
雾气间,凌操感受到难以言喻的压力。
他知道,此战不仅是力量的比拼,更需提防这诡异莫测的贾诩。
多年征战,他从未见如此突兀的大雾,必须谨慎应对。
忽而,凌操脑中灵光一闪,立刻下令:“全军弓箭手准备!目标,正前方敌军中军!”
江东将士迅速遵命。
箭矢破雾而出,精准命中贾诩中军。
贾诩眉心微凝,没料到凌操竟在这种境况下还能准确判定敌方方位。
他知道这是老将的经验直觉,此战定不会如预期般简单。
幸而贾诩早已做好败北准备。
两军于雾中交锋,战事愈发激烈。
凌操武艺超群,指挥若定,在贾诩设下的迷雾中依旧精准调度,屡次击退来犯之敌。
贾诩忽然下令撤退,无人知晓其意图。
对江东众人而言,凌操勇猛难敌,贾诩似已无计可施。
凌操目送敌军隐入雾中,深知这只是暂时的胜果。
“贾诩,无论你使何诡计,庐江我必守稳。
我江东儿郎岂是易与之辈?”
他低声自语,目光坚定。
深吸一口气,决心今日必有一战,既为江东,也为救回爱子,他高声呼喊:“兄弟们,为江东,与我共赴生死!”
江东大军齐声响应,士气高昂。
两军于庐江展开殊死对决。
尽管贾诩布下大雾制造压力,江东将士斗志不减,反而愈战愈勇。
凌操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每挥一刀便有敌军倒下。
贾诩见状暗叹:“此人不容小觑,不过匹夫之勇亦不过如此。”
激战数小时,双方势均力敌,但凌操一方损失惨重。
即便贾诩未动用主力,凌操凭借卓越指挥与江东将士的顽强,渐渐压制对方。
见局势明朗,贾诩率军撤离。
凌操并未追击,而是整肃队伍,救治伤员,妥善安葬阵亡将士。
战后,凌操立于江畔,凝视因战火而破碎的江水,百感交集。
他深知胜利来之不易,更觉贾诩似在玩弄自己。
敌军单兵实力出众,若强攻本可占据优势,奈何贾诩屡次下令撤退。
凌操思虑良久不得其解,最终释然放下。
孙权亲自迎接归来的凌操,轻拍其肩:\"哈哈,凌将军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我江东的功勋老将!此役击退贾诩,令我军威大振!\"
庐江城中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处处欢声笑语。
庆功宴上,群臣畅饮欢谈,如释重负。
这场胜利对江东意义非凡,众人皆感振奋。
孙权率先举杯敬凌操:\"凌将军骁勇无敌,实乃我东吴之福!今日之捷,皆因将军之功。
\"
凌操微笑回应,虽心存隐忧,但在众人赞誉下亦觉荣耀。
他举杯回敬:\"多谢主公厚爱,操定当竭尽全力,护江东周全。
\"
群臣同贺,对凌操致以敬意。
在这欢乐氛围中,凌操暂忘战场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