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兄长赴汤蹈火,此生无憾。
来世续缘,必不负君。”
话音未落,两人毅然抽出佩剑,直指胸膛,誓言化作碧波,消散于海天之间。
自此,刘备、曹操、孙权相继陨落,天下局势尽归刘煜掌控。
刘备、关羽辞世后,天下形势剧变。
贾诩,作为刘煜的谋臣,察觉时机成熟,立即着手谋划平定交州的战略。
他深知交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若得此地,未来必将受益匪浅。
他召集了徐荣和于禁,两位骁勇善战的将领,对他们说道:“刘备已亡,交州守军必然士气低迷,正是夺取此地的最佳时机。
此事须速决,以防敌方恢复元气。”
徐荣与于禁领命出发,率精兵悄然潜入交州。
果然,刘备麾下的军队失去主心骨后,士气低落,不堪一击。
徐荣与于禁顺利将其擒获。
至于当地的土着居民,贾诩并未多加理会。
一切部署完毕后,贾诩乘船返回。
途中,他与徐荣、于禁商讨天下大势。
贾诩目光如炬,激动地说道:“今日攻下交州,天下再无人可与主公争锋!”
徐荣与于禁听罢,内心振奋,皆知天下统一后的愿景。
船只渐行渐远,贾诩伫立船头,眺望着远方,眼神深邃而坚定。
徐荣走近贾诩,低声询问:\"军师,攻下交州后该如何处置?\"
于禁加入对话,建议道:\"交州土地广阔却人口稀少,应鼓励百姓开垦,以提升地方力量。
\"
贾诩点头附和:\"正是此意,若交州得以发展,必成我方坚实的粮仓。
\"
三人于船舱内商讨未来战略,直至深夜,皆兴致勃勃,渴望早日归于刘煜身边。
三个月后,长安皇宫大殿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地面光洁如镜。
刘煜,新即位的天子,端坐于高位,目光沉稳坚定。
殿内文武官员分列两侧,贾诩、李儒等文官衣冠齐整,神情肃穆;甘宁、徐荣等武将披甲持械,尽显忠勇之气。
刘煜朗声道:\"自并州起兵至今,多赖诸公之力,今已平定天下,今日乃吾登基之日!\"
众臣齐呼:\"恭贺陛下!\"
乐声响起,仪式隆重庄严,刘煜最终成为大夏国君,取代旧制,开创崭新局面。
朝堂内外,如沸如撼,激荡的情绪仿若洪流,涌动着历史的磅礴气势。
刘煜端坐御座,龙袍映日,目光如星,沉稳而威严。
他轻抬手掌,乐声顿起,宛转悠扬,满殿凝神。
这一刻,似天地屏息,万物静待。
贾诩,文官之首,忠义无双,辅佐皇图伟业,今封兵部尚书,赐二等爵位,以彰功绩。
朕欲安天下,全赖贤臣戮力。
刘煜言辞肃穆,玉杯中酒影微漾,恰似涓涓流光。
“臣等叩谢圣恩!”
贾诩伏地高呼,声震殿宇。
他眼中锋芒毕露,似早知今日荣耀。
起身拂袖,贾诩目光坚定:“愿竭心力,生死相随!”
李儒,礼官才智,助帝整肃朝纲,令世风焕然。
今封礼部尚书,同赐二等爵位。
文武分职,共维国运。
刘煜语气温和,如慈父勉子。
李儒垂手而立,笑意浅淡。
虽预料受宠,却仍泰然自若。
“臣定竭诚效命,不负圣望!”
李儒躬身谢恩,语调谦卑郑重。
封赏相继,群臣获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空旷的宫殿充盈热烈气息,武将们昂然俯首,手执旌旗,誓言铿锵:“臣等愿肝脑涂地,誓保社稷!”
刘煜颔首微笑,眼含嘉许:“诸位勇将,朕以重任相托,相信汝等定能建功立业。”
这场封赏如盛景画卷,彰显盛世风貌。
刘煜,亦成为众人敬仰的至尊之君。
“臣等遵旨!”
群臣齐声回应,声震云霄。
宫廷内外,鼓乐齐鸣,群臣伏地叩首,宣誓效忠。
封赏完毕后,宫中洋溢着浓厚的喜庆气息,灯火辉煌,欢声笑语盈耳。
然而,刘煜心中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孤寂。
夜深人静,宫外归于平静,唯有几点幽光在殿内微微晃动。
刘煜步入密室,从袖间取出一枚古朴的昆仑镜。
此镜乃其珍宝,据传可洞悉诸界万象。
当刘煜握持昆仑镜时,镜面星辰缓缓亮起。
他凝视着其中一颗星,仿若穿透时空,触及另一方世界的脉络。
于星辰之间,他望见辽阔大地,黑甲战士四处鏖战,修筑长城的劳工默默苦干,长城蜿蜒起伏,直抵天边。
这一景象让刘煜心神震撼,他明白这是大秦的世界。
“大秦……”
刘煜低语,眼中闪烁着期待。
尽管不知大秦在此界是否已统一天下,但他征服此界的渴望愈发炽烈。
下定决心,刘煜仔细观察镜中图景,他既见到繁荣昌盛的文明,也目睹烽火连天的边境。
这一切深深 着他,点燃了他内心的雄心壮志。
“接下来,我必将征服大秦的世界!”
刘煜内心涌起坚定的信念。
他深知,这不是简单的战斗,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旅程,是命运赐予他的使命,也是他日后掌控洪荒的关键路径。
走出密室,刘煜迈入昏暗的宫廷长廊。
他的心中燃烧着熊熊火焰,核心大臣们察觉到即将掀起的风暴,因他们看见昆仑镜在夜色中绽放出奇异光辉。
“陛下,我们接下来要征服哪个世界?”
贾诩谨慎地问道。
刘煜淡然一笑,目光笃定:“发现了一处名为大秦的世界,那里的七国鼎立,正是我们的下一站。”
贾诩听完刘煜讲述大秦的局势,明白那是一片强敌环伺之地,亦深知其中风险重重。
刘煜未给众人过多思量的时间,平静宣告:“速归统计可调之兵,明日点将备战大秦。”
昏暗的厅堂里,刘煜的话犹如惊雷,震撼着贾诩与李儒的心底。
刘煜眼神沉稳而深远,似已预见胜利的辉煌,贾诩和李儒深知,面对这样一位雄才大略者,任何迟疑都徒劳无益。
“唯。”
二人拱手领命,内心虽存些许隐忧,但更多是对未来的憧憬。
夜渐深,厅堂烛火渐灭,刘煜书房依旧灯火长明。
他端坐桌前,眸中星光熠熠,谋划着入主大秦的方略。
翌晨,曙光初照,金辉洒满营帐。
众臣齐聚,神色间尽显决心与希冀。
贾诩与李儒抵达,呈上详尽军情:“主公,经彻夜筹谋,吾等可调遣十万精锐。”
刘煜颔首,眼中掠过一丝赞许。
十万兵力虽非庞大,但他对自己部属充满信心。
随即,刘煜发布军令:
“十万精锐随我出征,李儒随行,郭嘉、程昱镇守此界,粮草、军械、马匹,务求万全。”
“另,徐荣坚盾营随行,赵云统率全军!”
贾诩、李儒闻言,暗叹刘煜胆识过人,众人皆齐声应诺。
此时,刘煜另有安排,唤来于禁嘱咐:“你亦随军同行,无需参战,专司搜集情报,尤其关注秦王嬴政动向。”
于禁领命退下,刘煜布局正逐层推进。
几天后,大军准备就绪。
刘煜身披铠甲,手握长剑,站在队伍前方。
他的眼中燃起熊熊战意,仿佛已看见胜利的曙光。
“将士们,我们将开启新的征程。
在这未知的世界里,或许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便无不可战胜的敌人!大夏必胜!”
刘煜的声音铿锵有力,点燃了士兵内心的热血。
“大夏,必胜!”
士兵们的呐喊震天动地,士气高昂。
在刘煜的指挥下,大军向着昆仑镜通往的大秦世界进发。
大秦世界辽东地区一片寂静。
刘煜率领的十万精锐扎营休整,昆仑镜在身后隐没,宛如一扇通往神秘领域的门户。
尽管大军气势逼人,但后勤粮草迟迟未到,昆仑镜也未回收,使刘煜与他的部队处于较脆弱的境地。
刘煜伫立营前,远眺大秦世界的广袤大地,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未知,每座山峰、每片树林都是待探索的领域。
贾诩和李儒随侍左右,他们都明白,未来的路不会平坦。
“主公,当前最棘手的是后勤,粮草还没跟上来,这期间该如何应对?”
贾诩小心问道。
刘煜淡然一笑,眼神深邃:“先站稳脚跟,静候后勤到来。
我已派探子前往周边侦查,看看究竟身处何地。”
李儒接着说:“我们也可利用这段时间加固营地,训练士卒,熟悉地形,为后续战斗做足准备。”
刘煜点头赞同:“你们所言甚是,切勿急躁,要着眼长远。
这大秦世界将是我们的主战场,必须熟识每一寸土地。”
辽东之地,刘煜大军驻扎,开始着手巩固与训练。
这片陌生土地虽寒冷刺骨,但士兵们在大雪覆盖的荒原中磨炼意志,逐步适应环境。
若非习练过洪荒炼体之法,抵御严寒,恐怕难以立足。
探子们四下打探,不久返回禀报,带来重要情报。
刘煜闻讯,沉吟片刻,道:“原来此处为燕国辽东,偏远荒凉,此乃机遇亦是挑战。”
他思索片刻继续说道:“这里可助我军悄然壮大,燕国实力较弱,正是立足之地。”
贾诩赞同道:“主公若待整顿完毕,便可图谋吞并燕国,届时粮草或可自给。”
李儒亦附和:“确实如此,主公可逐步兼并周边小国,积聚力量。”
燕国宫内,燕王喜得探报,震惊不已。
使者禀告:“辽 然出现一支大军,人数众多,身份不明。”
燕王闻言变色:“辽东向来平静,怎会冒出这支部队?”
使者战战兢兢回话:“详情尚不清楚,他们似凭空而来,现正加派人手查探。”
燕王起身,脸色凝重:“速召百官议事,此事非同小可,切勿轻视。”
紧张气氛笼罩燕 廷。
朝堂之上,文武官员齐聚,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那支突兀而来的军队,皆在揣测其来历。
众议纷纭中无人能定论,燕国谋士将渠建议道:“陛下,不如遣使前去交涉,顺便探听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