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关键,
从来就不在于向哪一方低头,而在于如何打破他们设定的棋局。
世子与二爷,都视他为棋子,想利用他的困境来牵制对方。
既然如此,他为何不能反过来,利用这双方的对立?
稍加思索,一个大胆的念头已然成形。
利用信息的不对称——
世子不知二爷说了什么,二爷亦不知世子布了哪些局。
而他,恰好处在风暴眼的中心,看得最分明。
“来人。”他沉声唤道。
一直候在门外的亲卫应声而入。
“有两件事,需即刻去办。”
林川转身,“第一,将我们与丰裕号粮行接触的风声,透给二爷那边的人知道。记住,要让他们偶然得知,而非我们主动禀报。”
亲卫眼神一凛,立刻领会:“属下明白,这就去安排。定会做得不着痕迹。”
“第二,让我们在太州的人动起来,散出消息,就说……二爷对青州的粮饷格外关切,已派人指点于我。”
亲卫一愣。
将军这是要行险招,要在两虎相争的狭缝间,点燃一场误会,火中取栗!
“将军此计虽妙,然风险极大。若被二位爷察觉是我们在背后拨弄,恐招致两面夹击,万劫不复啊!”他忍不住提醒道。
“坐以待毙,亦是万劫不复。如今唯有把水搅浑,才能赢得喘息之机,腾出手来,做我们该做的事!”
“是!属下必当小心行事!”
亲卫躬身领命,快步退了出去。
书房内,林川独自一人。
他知道,自己已亲手点燃了一根导火索。
火势会如何蔓延,能否控制,皆是未知。
但与其做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不如做那搅动风云的执棋手!
他铺开纸笔,开始给世子写信。
言辞极其恭敬,感谢世子过往的关照,并隐约透露出近期粮饷压力巨大,言语间流露出难以抉择的苦恼与压力。
这封信,本身就是一个烟雾弹。
……
亲信办事极为利落。
不过两三日,太州城内便有了些许微妙的风声。
先是二爷赵景岚麾下一位负责采买的属官,在酒肆偶然听闻青州卫的人近日与丰裕号等几家粮行接触频繁,似乎想另辟蹊径。
这个消息引发警觉——
在二爷已打过招呼的前提下,林川还敢暗中活动,是何用意?
几乎同时,世子赵景渊的幕僚也从市井渠道意外获知,二爷的人已去过青州,对林川许以援手,姿态颇为强势。
这立刻被解读为二爷在加速拉拢林川,意图在粮饷一事上抢占先机。
这两股微不足道的流言,如同投入静湖的两颗石子,在太州城的权力圈层中漾开了涟漪。
二爷府邸,水榭。
赵景岚正在品茶,幕僚悄声禀报了市面上的风声。
“哦?”
赵景岚笑了起来。
“我那个只会种地的大哥,还真是想拉拢林川?”
世子别苑,书房。
赵景渊听着幕僚的汇报,冷笑一声。
“老二动作倒是快!想这么容易就收服林川?未免太天真了些。”
他踱步到窗前,“不过,林川既然主动给本世子写信,显然是有意靠拢。不能让他倒向老二……”
于是,一场围绕林川的无声较量悄然升级。
青州方面。
粮荒并未缓解,压力持续增大。
但与此同时,林川却陆续收到一些意外之喜。
先是丰裕号派人联络青州卫,说有一批粮抵达,只是比市价要高一倍。
再是永昌仓说可以暂卖五百石粮食,帮助青州卫度过困境。
但都被林川婉言拒绝。
一时间,关于林川到底倒向哪一方的猜忌,愈演愈烈。
……
夜色深沉。
青州同知府邸的书房内,亮着温暖的灯火。
秦明德看着深夜来访的林川,眉头紧锁。
他刚听完林川对当前粮荒困境的描述,以及世子、二爷双方施加的隐形压力。
“贤婿啊……”秦明德捻着胡须,“此局确是死局。依老夫看,为今之计,或可暂向一方虚与委蛇,换取喘息之机……”
这位执掌民政多年的老岳父,此刻也感到束手无策。
林川摇了摇头:“岳父大人,妥协换来的喘息,代价将是永久的束缚。小婿今日前来,并非求问妥协之道,而是想与您共谋一条……破局新路。”
“新路?”秦明德一怔,“如今渠道尽数被卡,何来新路?”
林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张精心绘制的纸笺,摊在秦明德面前的书案上。
纸张质地厚实,纹路精美。
上面绘制着复杂的云纹和官印格式的留白,正中央是醒目的四个大字——
青州粮劵。
其样式、气度,竟与官府的盐引、茶引,乃至市面流通的银票有七八分相似!
“这是何物?”秦明德疑惑地拿起纸笺细看。
“此乃小婿的破局之钥。”林川笑道,“岳父请看,此劵注明,持劵者今春献粮一石,可于秋收后,凭此劵至官府指定粮仓,兑换一石二斗新粮。此为兑粮之选。”
他手指下移:“若不愿兑粮,亦可凭此劵,直接抵扣家中来年三成田赋。此为抵税之选。”
最后,他指向最下方的一行小字:
“若家无田产或愿拓荒者,可凭此劵优先租佃官府新垦之熟地,且首年地租减半。此‘租地之选。”
秦明德起初只是听着,越听,眼睛睁得越大,捻着胡须的手也停了下来。
他宦海沉浮数十年,从未听过如此新奇的构想!
这已远超简单的借贷,更像是一套……
将未来收益、政策红利与当下需求捆绑在一起的契约!
“贤婿,你……你此举何意?空口无凭,百姓如何肯信?”
秦明德压下心中震惊,点出关键。
“所以,小婿需要岳父大人,需要青州府衙的背书!”
林川拍了拍粮券,“此劵,不能以青州卫指挥使司的名义发行,而必须以青州府的名义!需盖上您同知大人的官印,公告全城,此乃官府行为,信用由青州府库和全州赋税担保!”
秦明德表情一愣,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如此一来,此劵便不再是军中赊借,而是官府与百姓之间的契约。百姓信的,是朝廷法度,是青州府衙的金字招牌。而对于农户而言,兑粮是实利,抵税是实惠,租地是长远生计保障!三者任选,其诱惑力,远胜于眼下高价抛售存粮,或是守着银钱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秦明德深吸一口气,脑中飞速盘算。
此举一旦推行,筹集粮草的压力便从青州卫转移到了青州府衙身上。
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