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医谷扩张
医谷的银杏叶第三次泛黄时,苏璃月在观星台展开了一幅全新的大陆舆图。舆图上用朱砂圈出了十二座城市,从东海之滨的琅琊城到西域的流沙城,从南疆的蛊花城到北境的冰封城,每个圈点旁都标注着一行小字:“医谷分院拟设地”。墨寒渊的断剑在舆图上轻轻敲击,剑穗上的灵脉珊瑚与舆图的符文产生共鸣,发出细碎的嗡鸣。
一、扩张规划:十二城分院的布局
“扩张不是为了争夺势力,而是为了织一张守护之网。” 苏璃月的指尖划过舆图上的红线 —— 那是连接十二城的灵脉通道,“每座分院都是网的节点,既能独立运转,又能相互支援。” 她将十二座城市分为三类:
综合型分院:设在中原的洛阳城、东海的琅琊城,配备最完整的诊疗设施和师资;
特色型分院:如西域流沙城的 “能量诊疗院”,结合波斯精油疗法与 “灵枢通脉术”;
边境型分院:如北境冰封城的 “抗寒医馆”,专门研究极端环境下的经络养护。
洛阳城分院的选址颇具深意。这里是中原腹地,交通便利,且曾是疫情重灾区。苏璃月亲自考察时,选中了城南一处废弃的王府,王府的花园里有天然的温泉,其水温与人体经络的共振频率相近,适合作为理疗区。“将这里改造成‘本源理疗院’,” 她指着温泉旁的阁楼,“顶层设能量教室,用全息投影远程授课。”
流沙城分院的筹建则充满异域风情。西域的波斯医师主动让出了最繁华的市集地段,他们说:“医谷的银光灯,比任何宝石都耀眼。” 分院的穹顶用透光的星界琉璃建造,白天能引入日光调和精油,夜晚则化作巨大的能量聚集体,为周边的能量仪器供电。阿里的弟子们在这里研发出 “精油能量舱”,能让药物通过皮肤和呼吸双重吸收。
最艰难的是冰封城分院。北境的严寒会冻结经络能量,普通的银针根本无法刺入穴位。墨寒渊让人用玄铁混合灵脉珊瑚铸造了 “抗寒针”,针身在低温下仍能保持 37c的恒温。他还在分院周围埋设了 “暖脉阵”,用地下的地热能量维持环境温度,确保 “本源通脉术” 能正常施展。
二、人才体系:分层培养的医学梯队
扩张的核心是人才。苏璃月在医谷本部设立了 “医学研修总院”,将人才培养分为三级体系:
初级学堂:面向普通百姓,传授基础的经络认知和急救知识,结业后可担任村医或医馆学徒;
中级学院:招收有一定基础的医者,系统学习 “灵枢通脉术” 和药物配伍,结业后分配至各分院担任医师;
高级研修院:选拔天赋出众者,深入研究传承能量和病毒变异,结业后成为分院院长或研究骨干。
洛阳城的初级学堂率先开课,首批招收了两百名学员,大多是疫情中的康复者或其亲属。阿杏担任学堂的首任讲师,她用 “经络铜人” 的缩小模型教学,让学员们触摸铜人表面的穴位感应点:“记住,合谷穴不仅能治头痛,还是能量的中转站。” 学堂的门槛很快被踏破,第二期学员的报名人数突破了五百。
中级学院则采取 “导师制”。每位导师带五名学员,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全程指导。西域的精油医师负责教授药物萃取,苗疆的巫医讲解蛊虫与经络的关系,中原的老医师则传授望闻问切的精髓。“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医谷的复制品,而是融合百家的新医者。” 苏璃月在开学典礼上说,她亲自带的五名学员中,有机械医者的弟子,也有星界医者的后裔。
高级研修院的课程最具挑战性。学员们需要进入噬月空间,在模拟的极端环境中完成治疗任务。一次模拟归墟诅咒爆发的考核中,学员们不仅要治愈被诅咒的虚拟患者,还要应对突然出现的病毒变异。“真正的危机从不会按常理出牌。” 墨寒渊担任考核官,他的断剑划出的能量墙,会随机制造各种突发状况。
为了吸引人才,医谷还设立了 “医学贡献奖”。对流沙城分院的医师马文远奖励了 “灵脉珊瑚”,他改良的 “精油通脉法” 让西域的风寒症治愈率提升了 40%;对冰封城分院的学徒小翠奖励了 “暖脉针”,她在暴风雪中用古法针灸救下了整个商队。这些奖励不仅是荣誉,更是提升医术的助力。
三、势力合作:织就大陆医学网络
“单靠医谷之力,难护整片大陆。” 墨寒渊在与中原巡抚的密谈中,提出了 “医防一体” 的合作理念。很快,医谷与十二城的官府达成协议:官府负责提供土地和安保,医谷负责诊疗和防疫,双方共同建立 “健康档案库”,记录每位居民的经络状况和病史。
在琅琊城,医谷与当地水师合作建立了 “海上诊疗站”。飞空梭与水师的战船组成巡逻队,定期为渔民进行体检,将 “星尘贝” 的预警知识编成歌谣传唱。水师统领感慨:“以前出海最怕的是瘟疫,现在有了诊疗站,兄弟们再也不用担心了。”
与西域商队的合作则解决了药材运输难题。商队的驼队中加入了医谷的 “灵脉骆驼”,这些骆驼背上的行囊里装有能量保鲜装置,能让新鲜药材在沙漠中保存半月不腐。作为回报,医谷为商队培养了专属医师,在驼队中设立流动医馆。商队首领用三车西域宝石作为谢礼,却被苏璃月换成了稀有药材种子。
最特殊的合作来自南疆的蛊花城。当地部族将祖传的 “百草图谱” 赠予医谷,图谱中记载的三百种草药,有一半是医谷药田没有的品种。作为交换,医谷帮部族建立了 “蛊毒研究中心”,用 “本源通脉术” 中和蛊毒的副作用。当第一例被治愈的 “噬心蛊” 患者走出中心时,部族首领亲自将象征信任的 “蛊王佩” 交给苏璃月。
为了协调各方合作,医谷设立了 “医学联盟议会”。每月初一,十二城的分院院长、各地势力代表都会通过 “灵脉通讯阵” 参会,汇报疫情动态、药材储备和人才需求。阿里研发的 “数据水晶” 能实时汇总信息,当某座城市的病毒抗体出现异常时,议会能在三个时辰内制定应对方案。
四、应对挑战:扩张中的磨合与成长
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流沙城分院刚开业就遭遇了信任危机,当地百姓信奉 “精油净化”,对银针刺穴充满抵触。分院院长马文远没有强行推行疗法,而是先免费提供精油理疗,在患者放松时悄悄刺入银针,当疗效显现时,再讲解两种疗法的互补性。三个月后,分院的银光灯前排起了长队。
冰封城的 “暖脉阵” 曾因地热波动失效,导致十名患者的治疗中断。墨寒渊连夜带人深入地下三百丈,用断剑重新疏导地热脉络,还在阵眼处嵌入传承晶体碎片,让阵法能自动调节能量输出。“环境永远在变,我们的方法也要跟着变。” 他在给各分院的信中强调,随信附上了新的阵法图纸。
人才分配的难题则催生了 “流动医师” 制度。医谷本部选拔五十名资深医师,组成十个流动小队,哪个分院人才短缺就驰援哪里。中原的李医师在蛊花城待了半年,将 “灵枢通脉术” 与蛊毒疗法结合,创造出 “脉蛊同调术”;西域的阿里弟子则在冰封城研发出 “低温能量舱”,解决了严寒中药物失效的问题。
最棘手的是文化差异。蛊花城的部族认为女子不能行医,分院的女医师被拒绝接诊。苏璃月亲自前往,在部族的 “试医台” 上,用 “本源通脉术” 治愈了首领多年的旧伤。“医者的价值在医术,不在性别。” 她摘下首领赠予的 “百草冠”,戴在了女医师头上,从此部族再无性别限制。
这些挑战让医谷的扩张更加扎实。每个分院都形成了独特的诊疗体系:洛阳城的 “综合疗法”、琅琊城的 “海上急救术”、蛊花城的 “脉蛊同调术”…… 这些创新疗法被汇总成《医谷扩张百法》,成为各分院的必修教材。
五、网络成型:守护大陆的健康屏障
一年后,当北境冰封城的最后一座分院落成时,大陆的医学网络已初步成型。十二座分院像十二颗明珠,被灵脉通道串联成网,网眼处是无数的初级学堂和流动医馆,覆盖了大陆九成以上的区域。
苏璃月站在观星台,看着 “灵脉监控图” 上流转的银光 —— 那是各分院传递的能量信号。当琅琊城发现新型流感时,洛阳城的疫苗配方在一个时辰内送达;当流沙城遭遇沙尘暴引发的呼吸道疾病,蛊花城的草药种子立即通过商队运抵。“这张网,终于能接住风雨了。” 她轻声说,青铜钥匙在掌心泛起温暖的光。
墨寒渊的 “健康护卫队” 已扩展到万人规模,他们在各分院之间巡逻,既是护卫,也是流动的健康宣传员。护卫队的铠甲上都刻着螺旋符文,不仅能防御攻击,还能净化周围的病毒。北境的牧民说:“看到带螺旋标的铠甲,就像看到了太阳。”
在医谷本部的 “医学圣殿” 里,新增的 “扩张墙” 上挂满了信物:琅琊城的船锚、流沙城的驼铃、蛊花城的蛊王佩…… 每件信物旁都刻着一句话,合起来便是:“医者无疆,护佑万方。” 苏璃月望着这些信物,突然明白扩张的真谛 —— 不是医谷的版图变大了,而是守护的力量变广了。
秋风再次拂过医谷,银杏叶落在舆图上,恰好遮住了归墟的位置。苏璃月将断剑放在舆图旁,剑身上的螺旋印记与十二座分院的光点遥相呼应。她知道,这张医学网络还会继续延伸,直到每一寸土地都被守护,每一个生命都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