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信刚钻进那道混着图书馆油墨香与工地汗臭味的漩涡,就被一堆考研真题和技能培训证书埋到膝盖。右手攥着的《俭奢调和录》正和某学霸的 “满分笔记” 缠成死结,挣扎时书里掉出的 “第四章第一节” 飘到脚边 —— 纸上 “学以致用” 四个字被人用墨笔涂改成 “分数至上”,旁边还画着个背完牛津词典却不会说 “谢谢” 的眼镜男,手里攥着雅思满分成绩单。
“这地方的学用熵比消费市场的俭奢混乱还离谱!” 乱信扒开粘在裤脚的毕业论文,指着前方闹哄哄的人群直咋舌,“你看那戴黑框眼镜的教授,在课堂上讲《资本论》头头是道,说‘劳动创造价值’,转头就把课题经费拿去买学区房,学生问他论文数据怎么来的,他骂‘你懂什么叫学术包装’;隔壁汽修铺更绝,师傅说‘看书没用,手感最重要’,结果把电动车电池接反烧了客户的车,还嘴硬‘这新款车就是邪门’!”
话音未落,知识广场中央那台 “理论计量仪” 与 “实践校验器” 的融合装置突然发出线路短路的爆响,用度绞缠带残留的能量裹着博士学位证和专利申请书,在空中拧成道 “知行绞缠带”:左边飘着烫金的 “学” 字书卷,右边悬着带油污的 “用” 字扳手,带起的气流把俭奢架起的俭奢相衡桥吹得像条被教条主义扯断的数据线。
“快把那台老式案秤拖过来!” 俭奢的青铜俭奢秤突然发出秤盘变形的脆响,秤盘上的《方法论》和《维修手册》开始互相撞击,“这绞缠带在篡改学用逻辑 —— 你看桥栏杆上的标语,上午还是‘知行合一’,现在直接改成‘读书无用论’!”
话没说完,裂开的地砖缝里冒出串带着粉笔灰与机油混合气味的气泡,泡里钻出来个拎着 “学用调和仪” 的老工匠。他穿件沾着焊锡的工装服,左胸别着枚 “知行并进” 徽章,一半是刻着 “学” 字的竹简,一半是画着 “用” 字的鲁班锁,中间用根铜丝拴着枚 “创” 字烙铁。最醒目的是他手里的仪器,左边显示屏跳着学历层次曲线,右边滚着技能熟练度数据,中间的 “学用平衡点” 正像个卡壳的打印机似的忽快忽慢。
“你们踩碎的是 2025 年某‘考公大神’的笔记,背面记着他背了三年申论却不会填报销单。” 老工匠突然按住乱信挥舞的手臂,用游标卡尺指着地面 —— 原本平整的地砖竟浮现出淡蓝色的知识应用网,“瞧见没?这地面上的线在互相排斥:某海归博士研究人工智能五年,论文发遍顶级期刊,却连家里的智能音箱都调不好,母亲说‘还不如你爸会用微信’;某煎饼摊大姐,每天研究营养学公众号,说‘加啥料补啥’,现在她的‘养生煎饼’加了枸杞黑芝麻,比隔壁贵两块还排着队,说‘吃着放心’,就像把航海图当废纸烧,或是让文盲开飞机,要么被理论捆成书呆子,要么被经验蒙成睁眼瞎,最后不是在论文里迷失,就是在实践中碰壁。”
乱信突然指着知行绞缠带中心:“那团蓝雾里有个会自己翻页的课本!” 果然,雾中悬着本精装《百科全书》,书页上的公式定理写得工工整整,却在 “实践步骤” 那页糊着层水泥,书脊上 “理论联系实际” 的烫金字被人用砂纸磨成了 “理论” 二字,看着格外讽刺。
“典型的学用认知失调症。” 调和师从工装口袋掏出副老花镜,往鼻梁上一架,点开调和仪的投影功能 —— 左边画面里,某商学院高材生做创业计划书,用了二十个模型分析市场,说 “成功率 99%”,结果连进货渠道都找不到,三个月就关门,还说 “是消费者不懂我的商业模式”;右边画面中,某果农每天看农业频道学嫁接技术,说 “老法子得改改”,现在他种的桃树亩产比别人高三成,邻村都来请教,他说 “书上的招得结合咱这土”。黑色能量从两个画面里渗出来,在俭奢相衡桥上凝成层黏糊糊的东西,凑近一看竟是凝固的油墨和机油的混合物。
“给你看个新鲜的。” 调和师突然调出组数据,左边柱状图显示某 “学术明星”,五年发表三十篇核心期刊论文,却没解决过一个实际问题,实验室的设备比医院还先进,研究的课题连他自己都说 “没啥用”,评职称时靠这些论文成了教授,学生背后叫他 “论文机器”;右边饼图里,某锁匠自学《机械原理》,说 “看懂图纸修得更快”,现在能打开各种进口锁具,还发明了防撬锁芯,专利费够买三套房子,他说 “读书是为了更省力”。“这叫‘学用颠倒’,就像把菜谱当饭吃,把米饭当废纸烧,要么被空洞理论填饱肚子,要么被盲目实践累垮身子,最后不是在学术泡沫里漂浮,就是在经验主义里摔跤。” 他突然把学用调和仪往地上一顿,周围乱飞的学术期刊顿时落了地,“解决这问题得用‘知行合一法’,老祖宗早就懂 ——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也得靠理论指路,该学时沉下心积累,该用时放开手尝试,别总被虚名牵着走。”
这时,个穿西装的 “知识付费导师” 举着《认知升级指南》冲过来,书上 “听课就能变牛” 被荧光笔涂成块绿斑,他唾沫横飞地说 “我这课程能帮你打通任督二脉,听懂就能年入百万”,转头就被学员发现他连 Excel 都用不明白,在直播间说 “理论比操作重要”;话音刚落,个扛着工具箱的老师傅抱着《经验主义大全》挤进来,说 “我修了三十年车,不用看说明书”,结果把客户的新能源汽车修成废铁,还骂 “这破车就不该造出来”。
调和师突然笑了,从工具箱里倒出本《大学》和一把扳手,在地上摆出个八卦阵:“导师你这叫‘学而不用’,就像买了本游泳指南却从不下水,还说‘我懂所有划水技巧’;老哥你这叫‘用而不学’,把老经验当圣旨,就像还在用算盘记账,说‘计算器不如这个准’,图啥呢?” 他用扳手敲了敲两人的宝贝,“这俩加起来,就是绞缠带的能量源。”
乱信突然被脚边的东西绊了个趔趄,低头发现是本《应试宝典》,封面上用烫金大字写着 “蒙题技巧大全”,里面夹着某考生的作弊小抄,最后一页写着 “虽然啥都不会,但我考上 985 了”,字迹得意得像只翘尾巴的狐狸。调和师踢了踢那本书:“这叫‘学用脱节症’,把考试当目的,把实践当累赘,最后不是在文凭光环里迷失,就是在实际问题前傻眼。”
正说着,知行绞缠带突然甩出道蓝黑色光带,把调和仪的屏幕砸出蛛网纹。众人只见屏幕上的学用曲线突然打成死结,现实中某网红教授讲《经济学》时说 “房价会跌”,自己却偷偷买了五套房,被揭穿后说 “理论和现实不一样”;隔壁开早餐店的夫妻,自学《营养学》和《管理学》,说 “知道为啥这么做才能做得更好”,现在开了三家分店,雇的都是大学生,说 “老板比我们老师讲得还明白”。
“该亮真本事了。” 调和师突然扯开工装服扣子,露出里面印着 “知行合一” 的汗衫,从怀里掏出本《墨子》和一把游标卡尺,“张衡观星象制浑天仪(学用结合),徐霞客踏遍山河写《徐霞客游记》(知行合一)—— 看见没?这才叫学用相长,不是靠空谈理论显高深,也不是靠蛮干经验逞能耐。”
他把《墨子》往空中一抛,书页化作无数个小工具,在空中连成道知行合一桥。奇妙的是,绞缠带里的书卷和扳手碰到这道桥,突然变得温顺起来,像两个配合默契的军师和将军,学时提供策略,用时施展本领,乖乖地围着学用平衡点转圈。
“记住喽,” 调和师把学用调和仪塞进乱信手里,“看书时想想‘这知识能用来干啥’,做事时琢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就像老木匠做家具,既要看图纸(学),又要会凿榫卯(用),从没听说过只看图纸或只靠手感能做出好家具的。”
乱信刚接过仪器,就听见远处传来争吵声。扭头一看,某公司招了群名校毕业生,说 “学历高就能干好”,结果他们连客户投诉都不会处理,老板说 “读书读傻了”;旁边社区服务中心,退休教师教老人用智能手机,说 “光会用还不够,得知道为啥这么用”,现在老人们都会发朋友圈、用健康码,说 “李老师讲得比孩子清楚”。
“那是‘言与行’遗址的方向。” 老工匠眯起眼睛,指了指天边的漩涡,“听说那儿的人,要么说得比唱的好听,承诺的事一件不办,要么闷头做事不会表达,功劳全被别人抢,比学用脱节的还拧巴。” 他突然从怀里掏出本《学用调和录》扔给乱信,“拿着,下次遇到把‘空谈理论’和‘蛮干胡来’当能耐的,翻第六章第三节。”
乱信接住书时,发现扉页夹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学与用如同飞鸟双翼,缺一不可,偏废则难远,相辅方能高飞。” 正想问问啥意思,调和师已经背着工具箱钻进了人群,背影很快消失在恢复秩序的知识广场里 —— 此刻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楼,学生们正在看图纸练焊接,老师在旁边说 “看懂了再动手,错了就分析原因”,火花飞溅中,焊出的零件比图纸还标准,引得参观的企业代表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