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上榜之事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尤其是他的【在世人屠】称号更是让人震惊。
连一贯沉默寡言的岳飞都忍不住赞叹:“好一个【在世人屠】!”
岳飞和徐晓都是早期追随主公的人,但他坦言直到现在才意识到徐晓的武艺与统兵才能如此出众。
相比其他人对“人屠”
二字的第一联想——杀戮与恐惧,岳飞更关注的是徐晓卓越的军事才能。
作为同样出色的统帅,岳飞深知徐晓的屠刀只对外人,而非袍泽。
因此他丝毫不觉得担忧。
其他岳家军将领也持相同态度,并宽慰岳飞无需自责,称徐晓的能力一向深藏不露。
岳飞听后微微一笑,表示自己只是由衷钦佩徐晓的低调与实力。
徐晓的实力令众人叹服,高宠对此深感后悔,直言若早知徐晓如此强劲,便不会错失与其交手的机会。
一直以来,高宠虽屡战屡胜,但对手要么远超自身,要么尚未成长,从未遇过旗鼓相当的对手。
即使如杨再兴这般强者,与高宠相比也有明显差距,难以激发他的斗志。
如今,徐晓随西凉王驻守尉犁郡,而高宠已在北方草原。
两地相隔千里,切磋之事只能搁置。
这一遗憾令高宠懊悔不已。
关中地区,斜谷之中,局势悄然变化。
薛仁贵率军前行时,始终留意着天空中的金榜。
由于斜谷地形复杂,行军速度不得不放缓,这也让他有更多时间查看榜单。
当第九名吕布的名字出现时,薛仁贵表现得很平静。
即便吕布排名高于自己,他也没有丝毫畏惧。
裴元庆的上榜也在薛仁贵的预期之内,他对裴元庆的实力早有耳闻,尤其是那对重达六百斤的银锤,威力非凡,仅次于李元霸和李存孝的武器。
接下来的宇文成都和王彦章则是陌生面孔,但得知他们是主公招揽的新锐将领后,薛仁贵不禁赞叹主公的魅力。
当看到高宠位列第五时,他由衷佩服岳飞麾下的勇猛之士,并对岳家军辉煌的战绩表示敬仰。
最后,当金榜第四名揭晓为徐晓时,薛仁贵大吃一惊。
他坦言当初并未察觉徐晓有何特别之处,如今才意识到自己的眼光有限。
薛仁贵感慨于徐晓的低调与实力,自感惭愧。
在众人见证徐晓登榜之时,虽然【在世人屠】的称号引发了一丝涟漪,但影响并不显着。
毕竟,对于与【人屠】同队的人来说,他的强大反而是助力。
郭嘉故作担忧的样子惹得大家忍俊不禁,连一贯沉稳的林枫也未能免俗。
就在此时,天空中的金榜突然释放出七彩光芒,令所有人震惊不已。
按照计划,榜单还未完全公布,为何会出现如此异象?这一变化让天下人为之一振,纷纷猜测其中缘由。
金榜前几位榜单显现时,通常只有宣布第一名时才会发出七彩光芒,而现在仅仅到了第四名就已经发生变化,这引发了天下百姓与诸侯们的热议。
在兖州昌邑,曹操面对这一异常现象也显得十分惊讶。
他转身询问身边文武官员对此的看法,但众人沉默不语,有的深思,有的则是在装腔作势。
特别是许褚,他夸张地做出思索的模样,却眼神游离,令人忍俊不禁。
曹操对这些并无过多关注,他更在意的是荀彧、戏志才等人的见解。
果然,荀彧开口分析说金榜的异变或许是在传递某种重要的信息,但具体是什么,他还需进一步推敲。
曹操点头应允后,荀彧先抛出一个意外的问题给夏侯惇:“夏侯将军,若与吕布单挑,您能坚持几个回合?”
此问让众人大感困惑,纷纷猜测荀彧的用意。
夏侯惇听罢十分不悦,但还是硬着头皮答道:“二十回合无碍。”
荀彧却不依不饶,紧接着追问:“那三个回合呢?”
众人惊愕不已,都觉得荀彧此举过于冒失,即便他是曹营重臣,这般挑衅恐怕也会惹恼夏侯惇。
夏侯惇脸色愈发难看,却也只能隐忍未发。
曹操眉头微皱,对眼前这种状况颇感不满。
夏侯惇作为他的族弟,一向深得信赖,如今却被屡次挑衅,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夏侯惇怒不可遏,质问荀彧为何出言不逊。
他强调自己虽敬重荀彧,但也绝不能容忍被轻视。
面对夏侯惇的质问,荀彧却显得格外从容,反问起吕布与李元霸的比试情况。
夏侯惇随口回应,提到李元霸仅用三锤便让吕布败北。
此话刚落,曹操等人却露出深思之色,似乎从荀彧的举动中捕捉到了某种意图。
听完夏侯惇的回答,荀彧露出自信的笑容,笃定地说:
“金榜第九的吕布,恐怕难以在三个回合内战胜金榜第三十的将军。”
“然而,金榜前二的李元霸,却能在三个回合内重创吕布。”
“真的吗?!!”
夏侯惇并非愚钝之人,听闻此言,似有所悟,但又未能完全理解。
他急忙追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荀彧未直接回应夏侯惇,而是转向曹操行礼,随后说道:
“主公!”
“金榜第九的吕布与金榜第三十的夏侯惇将军之间,实力差距显然小于李元霸与吕布间的差距。”
“由此可见,金榜名次的差距并不均匀。”
“即便李元霸位列第一,也仅比吕布高出八位,而吕布比夏侯惇高二十二位。”
“这相差八位的实力,竟远超相差二十一的差距。”
因此,荀彧大胆推测:
“金榜的变化表明,前三名武将与其余武将存在本质差别。”
“毕竟李元霸和李存孝作为前三名中的两位,对吕布都有绝对压制力。”
“所以金榜才会发生这一变化,旨在突出前三名武将的独特地位。”
说到这里,荀彧神情愈发兴奋地继续说道:
“主公!”
“这意味着,金榜前三的武将属于同一层次。”
“如今天下,除了李存孝和李元霸,还有另一位达到同样高度的人。”
“此人,极有可能便是尚未上榜的在野武将。”
荀彧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令曹操惊喜万分。
他认真听取了荀彧的分析,发现其逻辑严谨,合理解释了金榜的异常变化。
曹操立刻意识到,天下或许真存在如李存孝、李元霸般的绝世高手。
这一发现让他心情激动,之前的疑虑和不满瞬间烟消云散。
在场的文武官员也逐渐理解了荀彧的行为动机,他并非挑衅夏侯惇,而是希望通过实际验证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夏侯惇反思后也意识到自己误解了荀彧,诚恳地向其致歉。
荀彧宽厚回应,化解了不必要的误会。
最终,夏侯惇对荀彧的态度更加钦佩,两人之间的关系得以修复,整个曹营气氛也随之融洽起来。
夏侯惇郑重承诺,无论军师有何指示,他都将全力以赴,毫不犹豫。
荀彧听后微微点头,表示感谢。
最终,这场曹营文臣与武将之间的潜在矛盾得以平息,未起波澜。
不仅曹操阵营找到了金榜变化的原因,袁绍和孙坚也在田丰和周瑜的分析下得出了相似结论。
他们都认为,从第三名开始,金榜的排名方式发生了变化,前三名武将与其他武将存在根本性差异。
这是因为他们都目睹过李元霸在虎牢关重创吕布的场景,那种力量差距令人震撼。
因此,他们相信金榜前三的武将已达到超凡境界,与其余武将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李存孝和李元霸,被视为无可匹敌的存在。
而金榜此举可能是为了预告另一个与他们同样强大的武将即将登场。
按照推测,这位武将很可能就是尚未公开的最后一个在野武将。
这一发现让袁绍和孙坚充满期待,若能招揽此人,他们将在群雄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
即便面对西凉王,也能底气十足。
而刘备则在徐州小沛,默默关注着局势的变化。
刘备手下的谋士简雍和孙乾虽不如荀彧、田丰、周瑜那般能直接推断局势,但刘备凭直觉感到,金榜的变化暗示着即将登场的三位武将非同凡响。
这种感觉是在他看到徐晓排名后产生的。
他当时就猜测,这最后一位在野武将或许会达到李存孝、李元霸的高度。
如今金榜的异变证实了他的猜想,这位武将确实达到了李存孝和李元霸的水准。
否则金榜不会出现这样的异常情况。
刘备对这位在野武将充满了期待,他认为自己若能得到此人,便能在与林枫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他深知,即使掌握了徐州牧的位置,在武将实力上仍远逊于掌控西凉、凉州、并州、汉中的林枫。
刘备在徐州待了几个月,发现这里竟没有一个堪当大任的武将,对此深感失望,认为陶谦难辞其咎。
这种行为实在令人难以认同。
当初刘备夺取徐州时,正是利用当地缺乏强力将领的空隙才敢下手。
如今却又反过来指责陶谦未能为徐州培养出优秀的武将,这显然是一种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