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高数值意味着更强,但尚未强大到能迅速击溃对手的地步。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李元霸的实力远超宇文成都、高宠、徐晓等人。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与李元霸势均力敌的李存孝,以及最后一位在野武将。
有了这样的认知,曹操对金榜排名的异常便不再感到困惑。
他认为给予顶尖强者某些特殊待遇合情合理,而且这种变化不过是从金色光芒变为七彩光芒,除了体现地位外并无实质影响。
既然如此,曹操自然不会对此产生疑问。
怀着这样的心态,天道金榜终于揭晓了第三名的名字。
然而,当结果公布后,曹操却震惊不已——他万万没想到,金榜第三的竟然是他自己!
李元霸赫然登上了金榜,位居第三。
这一结果令曹操大为惊讶,因为在他心中,李元霸至少应该排名前二。
曹操之前还幻想过一个未上榜的在野武将可能超越李存孝和李元霸,但这种想法更多是玩笑。
他本以为那位武将不过是第三,可如今李元霸的成绩却让他措手不及。
曹营上下对曹操突如其来的笑声感到疑惑,不明白为何他会对李元霸的排名如此兴奋。
然而,荀彧却心领神会。
他知道曹操已经意识到,既然李元霸排名第三,那么与他实力相当的李存孝必定排名第二。
于是,荀彧随之附和道贺,为曹操送上祝福。
金榜发布后,众人震惊于榜首位置竟被一位在野武将占据。
荀彧的一番话让所有人恍然大悟,原来主公的笑容源于此。
随着真相揭晓,众人都纷纷称赞曹操英明,认为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有人提到李存孝和李元霸未能登顶,感到不可思议。
但很快大家又转念一想,空出的榜首之位对其他人来说反而是机遇。
众人相信,以曹操的贤名,这位金榜第一定会前来归附。
有人更是直言,当今世上再无比曹操更英明的诸侯。
听闻众臣的恭维,曹操面露笑意,心情舒畅。
这是自榜单公布以来,他首次感到如此愉快。
然而,他也明白接下来的局势或许不会一直顺利。
在冀州邺城,袁绍得知李元霸位列第三时,起初也是一惊。
但他并未如曹操般喜形于色,毕竟他的智谋与曹操相差甚远,未能意识到第一名的空缺意味着什么。
——
第二百四十七章:金榜榜首,最后的希望与诸侯间的借贷往来(求支持)
袁绍震惊地说:“李元霸居然只排金榜第三?”
他原以为对方至少能稳居前二。
田丰在一旁提醒:“主公,若李元霸是第三,那李存孝便是第二,那第一岂不是……”
话未说完,他知道袁绍应该明白。
果然,袁绍听后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激动地表示:“对!李元霸第三,李存孝必是第二。
如此一来,我们推测的在野第一名武将就确定了!”
想到这,袁绍呼吸急促,身体微微晃动,但并非因病或恐惧,而是兴奋所致。
毕竟,金榜第一意味着天下无敌的武将。
而袁绍手下最出色的颜良文丑也只能排在中下游,这让他难以接受。
相比之下,刘备的手下都有金榜中游的高手,更让他心生嫉妒。
袁绍心中怒火翻腾。
身为天下第二的诸侯,四世三公之后,他的猛将文丑却仅位列金榜第十八,远不及刘备两位义弟的排名。
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羞辱。
他能理解自己不如西凉王林枫,毕竟林枫是天下第一诸侯,但刘备不过是落魄诸侯,寄人篱下,却被文丑压制,这让他难以接受。
袁绍渴望招揽金榜第一的武将,因为他相信这样不仅能大幅提升麾下武将的实力,还能鼓舞士气,提高自身威望。
一旦冀州军得知天下第一武将为其效力,全州士气必然高涨。
同时,世人得知后也会认为袁绍是明主,是天命所归。
毕竟金榜第一的武将都选择追随他,而上榜者中也只有他和林枫两人。
因为“天命”
加持,袁绍注定会被天下世家推举为代表。
另一方拥有同样“天命”
的西凉王,却因对世家的大规模打击而不被支持。
西凉王摧毁的世家数量众多,虽然多为地方势力,但依然触动了世家的根本利益。
因此,天下世家决定扶持袁绍作为对抗西凉王的代表。
袁绍出身名门,又因获得天下第一武将之名声望倍增,自然成为世家的最佳人选。
他憧憬着借助世家的支持,集天下之力击败西凉王,进而取汉室而代之。
在他看来,西凉王即便再强大,也难以抵挡世家联合的力量。
袁绍期待着榜单揭晓天下第一名将的消息,这将是他的下一步行动的关键。
袁绍听闻消息后,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争取到某人。
他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因为他的背景无可匹敌。
作为袁家嫡长子、冀州之主以及天下第二诸侯,这些都是吸引顶级武将的重要筹码。
相比之下,其他诸侯各有不足。
例如袁术虽占有江淮富饶之地,却因缺乏实质武力而显得空有其表。
而西凉王林枫虽掌控广袤疆域与庞大兵力,却因出身边境武夫而受到轻视,尤其在讲究门第的汉朝社会中,这种身份备受歧视。
袁绍认为正是这一点让林枫逊色于自己。
尽管林枫麾下猛将众多且战力惊人,但其低微出身始终是硬伤。
因此,袁绍坚信这位榜首武将会选择投靠自己。
即便没有确凿证据,他也已沉浸在田丰的预言之中,对未来的成功充满幻想,即便在听取关于目标人物【李元霸】的具体信息时,也显得心神恍惚。
徐州小沛传来消息,刘备早已料到,金榜第三名的李元霸已确认加入阵营。
而目前未上榜的在野武将,实力远超李存孝与李元霸,无疑是金榜第一的热门人选。
得知这一消息后,刘备与曹操、袁绍同样展露喜色。
一方面,金榜第一若为在野武将,就意味着有机会将其招致麾下;另一方面,此人在野的身份排除了他是西凉王部下的可能。
这让刘备尤为兴奋,因为他一直忌惮西凉王占据榜首。
如今,这一担忧彻底消散,刘备甚至比自己登顶榜首更感欣慰。
与此同时,刘备心中暗自得意,认为那位被称为榜首的在野武将,运气已经耗尽。
他放声大笑,仿佛胜利已在掌握之中。
然而,关羽与张飞并未关注这些琐事,依旧专注于眼前事务。
关羽和张飞身为顶级武将,最关注的是李元霸的实力究竟如何。
他们认为招揽之类的事宜属于其他诸侯的责任,不该由他们操心。
当他们看到金榜对李元霸的评价时,震惊得倒吸一口凉气。
评价中提到李元霸拥有四象不过的力量,力能憾天动地,甚至可单挑百万大军,简直匪夷所思。
这种近乎玄幻的描述让关羽和张飞难以置信,仿佛无法理解现实。
他们的思维陷入混乱,完全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
旁边如简雍、孙乾等人看到李元霸的信息后,也因震撼而瘫软在地。
先前因徐晓威名而感到恐惧的他们,此刻面对李元霸的金榜评价,再也无法保持站立,只能颓然坐下。
即便是尚未完全归附刘备的糜竺,也濒临崩溃边缘,靠着最后的意志勉强支撑。
内心的悔意也随之涌上心头。
糜竺意识到,即便助刘备夺取徐州,让他成为徐州牧,也仅能换来短暂的平静。
面对西凉王的强大攻势,天下无人能够抵挡。
况且徐州本就是易攻难守之地,毫无险要可守,一旦遭遇西凉军的铁骑冲锋,后果不堪设想。
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年轻了。
尽管将自己的家族命运与刘备紧密相连,也只可能争取一时的安稳,无法长久维持。
在糜竺眼中,西凉王才是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存在。
最新一期的榜单再次证明这一点,西凉王连续占据榜首,其地盘、人口和兵力均远超第二名,差距难以弥补。
即使这次榜首不是西凉王的部将,对整体局势影响也不大,因为西凉王已经在榜单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从绝世武将名单来看,除了少数例外,其余皆为西凉军成员。
而在新晋的无双神将中,西凉王手下的李存孝和李元霸几乎已成定局。
综合计算,西凉王麾下的顶级战将占据了大多数席位,这一事实让糜竺感到不安,甚至后悔当初匆忙选择支持刘备的决定。
糜竺正懊悔自己当初为何没早点投靠刘备时,忽然想到西凉王的实际年纪。
在他看来,西凉王似乎也就二十出头,这让他无比后悔。
这西凉王跟自家妹妹年龄相当,堪称天作之合,而把妹妹嫁给刘备这样一位中年男子显然是不合适的。
他痛骂自己当时为何没发现西凉王这个良配,只被刘备吸引了注意力。
虽然糜家所在的驹县与西凉相隔甚远,但糜家作为大汉三大富商家族之一,对西凉王的政策十分了解。
西凉王不仅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抑制商业发展,反而大力鼓励百姓经商,这种开明的态度让糜竺深感敬佩。
西凉王对商业的态度极为独特,甚至推行了一些优惠措施,比如减少部分商品的税收。
当糜竺得知这一消息时,起初难以置信,因为他认为天下诸侯普遍轻视商业,这与传统观念不符。
然而,经过实地考察后,他确认了事实:西凉王确实采取了“重视商业”
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