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易传宗对她越好,她心里越不安。她觉得自己似乎没什么能回报的,生怕易传宗不要自己了,她就再也遇不到这般优秀的人。
她重新躺下,抱着易传宗的胳膊,陷入沉思在心里默默祈祷:“传宗,不管你外面有多少女人,我都不在乎。我只在乎能和你在一个户口本上,在一个家里,只要你能回家。
我知道,但凡有点钱的男人,以前会有姨太太,现在虽说不让纳妾,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外面养情人,或者离婚另娶、休妻再娶的,这种情况不少吧?
就像军区大院,听说好多人家里的媳妇是包办婚姻,然后就离婚不离家,男人在外面又另娶他人,不就是这样吗?
所以,只要你不跟我离婚,我就不管其他的。就像奶奶说的,不管男人在外面怎样,只要他回家能跟你好好过日子就行。男人老了,自然就知道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了。”
李秀芝一想到易传宗要是在外面有女人,心里就不是滋味。但她深知易传宗才华出众,觉得自己与易传宗在一起,易传宗着实受了委屈。
毕竟两人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差异较大,她的弟弟妹妹众多且年纪小,还并非一母所生,彼此间哪有那么亲近呢?
弟弟妹妹们肯定更相信后娘的话,怎么会相信一个从小没怎么在一起生活,只见过几面的大姐说的话呢?
李秀芝心想,自己嫁给易传宗后,弟弟妹妹们才对她有些亲近。可要是嫁给普通工人,他们还会对自己这般亲近吗?
只要易传宗有能力、有地位,她在娘家的地位就低不了。即便弟弟妹妹们心里不乐意,也会主动与她交好,这便是易传宗给她的底气。
就像今天弟弟说的,只要她不胡来,他的传宗哥肯定不会抛弃她,事实确实如此。
她渐渐陷入沉思,心里默默念叨着:“娘,一定要保佑我和传宗能白头偕老。女儿没什么大本事,只能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传宗。
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好,传宗对我还能有什么感情呢?传宗什么都会做,而我好像除了洗衣做饭外,就没有什么优点了。
时间久了,传宗会不会厌烦我呢?况且不过是洗洗衣服、做两人的饭,又能有多难呢?再说传宗在的时候,还会帮我打下手,这已经很让人羡慕了。”
她担心外面的女人会趁虚而入,比如贾家那个小媳妇秦淮茹,长得就比自己好看。她能感觉到那小媳妇在自己面前隐隐透着一丝优越感。
李秀芝心里不屑地想:“还优越感,也不看看嫁的什么人家。要是她爹有点本事,肯定能嫁得更好。
不过是个从农村出来想嫁城里人的,最后也只嫁进了贾家。城里人大多看不起农村人,贾家愿意娶秦淮茹,也是因为贾家在城里名声已经臭了,而且贾东旭,虽说长得还行,可干活吊儿郎当,没个正经样子,被贾张氏惯得眼高手低。
就像阎老师家的杨大姐说的,寡妇的儿子可不好嫁。”
一想起秦淮茹,李秀芝心里就有些生气。有时候,秦淮茹见到李秀芝,总会用一种异样的眼神打量她。
李秀芝虽说在农村长大,但她很清楚什么样的眼神是善意的,什么样的眼神是别有意图的,她自然能分辨得出来。
而且她明显感觉到秦淮茹对自己怀有一丝敌意。的确,她承认自己长得没有秦坏茹好看,可两人嫁入的家庭却截然不同。
尤其是易中海夫妇,对传宗比对贾东旭还要好。易中海和贾东旭是还是师徒关系,听易婶说,贾东旭的爹和易中海关系不错,贾东旭的爹在厂里去世后,贾东旭非要拜易中海为师。
但易中海其实一直不太情愿,所以师徒之间也没那么亲近。
李秀芝心想:“你们师徒亲不亲近,我不在乎,只要你们对我好,我就对你们好。
毕竟以后我和传宗都要上班,有了孩子得找人照看。就像传宗刚刚说的,雇人照看孩子那是剥削者、资本家的做法,会影响传宗进步,所以肯定得找邻里帮忙。再说了,易中海夫妇和我们都姓易,说不定500年前还是一家呢?
而且易传宗和易中海长得还有一分相似,肯定算是亲近。”
李秀芝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觉得易中海对传宗好得就像对亲儿子一样。
李秀芝一边想着,一边就进入了梦乡。睡着时,她嘴角微微上扬,也不知道梦到了什么美事。
此时,易传宗才轻轻翻过身来。说实话,他有时能感觉到秀芝姐对他的那种在意,就比如他多次叮嘱李秀芝别再等他一起休息,因为他写作时常常不知会写到几点,经常都是十一二点以后了。
易传宗拥有特殊的空间,在其中仿佛时间静止,能快速恢复精神力,所以他即便晚睡,每天睡六七个小时也无妨。
然而,李秀芝的情况却不同,易传宗一心想着让她能早点休息,可每次他叮嘱李秀芝别等自己,她却总是不听。
易传宗心里琢磨着,以后可不能写那么晚了。毕竟白天睡觉也不太好,而且自己有空间,在里面时间近乎静止,精神力恢复得快,倒是不缺觉,可李秀芝不一样,她得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行。
所以他打算明天去买个闹钟,晚上定到10点半,到时候就下楼洗漱。他想着,要是李秀芝能早早睡,自己十一二点写作完,这个时间也不适合打扰她,就在二楼休息就好。
彼此给对方留一点空间,这样相处起来或许会更融洽。而且,他还得琢磨白天开会时领导留下的那些话。
易传宗不仅反复琢磨白天开会时领导说的话,对于和同事之间的相处以及办事的细节,也都要来回仔细复盘好几遍。
在政治场合,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若不能反复梳理思考,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很可能就来不及补救。
虽说易传宗凭借自身精神力好、有才华,又对上个世纪有所了解,自认为对这个时代有个大概的认知,但他从不小瞧这个时代的任何人。
从领导阶层到普通老百姓,哪一个不是精明之人呢?经历了战乱时期,如今刚刚趋于平和,抗美援朝那边还在打仗,大家都在预防外敌入侵,所以每个人都不容小觑。
就像李秀芝,她虽没读过多少书,但对于人情往来中的种种事情却心里透亮。就拿他们的婚事来说,李平安拿领导来施压,她不也心里明白得很吗?
其实易传宗有时能感受到李家的人情世故。虽然在一些事情的处理和思想观念上,他与李家不同步,但既然已经成婚,大家就是一家人。
李平安过得好,他不一定能从中获利,但李平安要是不好,他肯定会受到牵连。所以因为易传宗在京城,李平安在前线才放心。
毕竟这是姻亲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联姻,联姻的好处就在于,当彼此遇到困难时,别人会看在这层关系的面子上,不会轻易打压。
就像李秀芝说的,她奶奶给她准备的特供烟酒,是她回娘家后带回来的。要是秀芝不回娘家,这些烟酒也不会到他手上。
李平安只给了他999块9的改口费,给这个数字,无非是想让秀芝和他感情稳定,好好过日子。
这不,秀芝怀孕了,回家她奶奶才拿了这么多烟酒让秀芝拿回来给他拿过来。虽说这些是特供的,但也不是特别难买,还是能买到的,只是数量少而已。
可以在各个百货大楼或者供销社多次购买。像程叔、林叔和林婶也给了他们很多东西。
不光是这次,易传宗没转业的时候,那些烟酒就都是给二姐夫留着的,大姐夫不抽烟喝酒,所以那些东西就给了二姐夫。
他转业之后因此,基本上林叔、林姨把这些东西都平分他俩手上。
虽说林叔和他相交,其中既有报恩的因素,也有利益关系,但人家实实在在付出了不少金钱和物品,相比之下,李平安父子就没有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