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毛文龙决定故技重施后不久,整个锦州以东便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炮声。
为了更够完成袁可立的军令,刘思、麻鸿允、乔养贤及李平东四人就选择不过了,二话不说就将神武左中营及下属营团的武器储备全拿了出来。
仅一天左右的时间,他四人就向锦州以东的暗堡沟渠、土丘密林中丢出了不下两千枚炮弹。
随着刘思四人展开了炮击,何太善、吴襄、高见、张宏业四人就带着各自属将开始了北上迂回了。
而锦州以东的正面之敌,也在莽古尔泰的指挥下利用为数不多的火炮展开了反击,只不过由于他建奴的火器数量限制,所以莽古尔泰的反击也并未杀伤了多少明军。
听到如此震天的炮声,站在东江城头上的毛文龙就脸色阴沉了起来。
“娘的,这皇太极是疯了吗?惹谁不好,偏偏惹那袁可立!”
说实在的,在毛文龙看来,那皇太极一部是说什么也破不了锦州的,而与其硬耗在大凌河城,那还倒不如去劫掠破坏一番,然后再退回平阳堡等地来的好。
而他之所以会有此认为,主要还是因其出身和对于索要目地的不同。
皇太极要的是什么?
他要的并不是强占大凌河城,而是要借机给驻守在宁锦防线的守军放血,同时又想利用此次合围招降祖大寿。
因为,祖大寿的声望和分量,在明廷内部那是很重的,而招降了他,不但可以打击大明的士气,还可借此布局接下来的进攻锦州之事!
可毛文龙呢?他要什么?
对于眼下的毛文龙来说,这没有什么事情是能比得上自己的安家性命及富贵。
所以为了能保障自己可以继续享受这荣华富贵,他毛文龙便就选择了给朝廷演戏!
在这里插一句。
可能在许多人眼里,毛文龙对于明朝是功大于过的,为人也颇为“忠勇”。
可据我查到的各方资料显示,这毛文龙的言行是极其不一的,一边是在向朝廷不断的索要粮饷,一边又在大走私搞商贸并和袁崇焕对抗(袁崇焕想在辽东搞一言堂,毛文龙不听他的)。
对于建奴方面的掣肘,除了在天启初年及天启六年时有些大作为外,剩下的时间,就基本是等于在求自保了。而他登陆上岸的部队,也大多是在打游击,根本就没有有效打击过建奴后方的记载。
而除了这些记载之外,在后金档案里,还留存着七封与皇太极的来往书信。甚至在那些书信中有一句十分惊人的言辞。
既“无论尔取山海关,或我取山东,若从两面夹攻,则大事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的叛臣言辞!
我们再说回来。
瞧见辽西那边是动了如此大的动作,毛文龙深吸了口气,然后便就改变了决策,决定让陈有时加大“出兵”的力度了。
他虽然是加大力度了,但他却也不想投入过多的力量。于是在他的授意之下,陈有时就命中军徐敷奏、副总兵陈继盛以及游击刘兴祚等人,率领起一万五千人就向丹东进攻了。
这被陈有时点名的几人,一是袁崇焕安插进来的人,二是一部分从辽东招募来的降将,总之主打一个借机排斥异己!
的确,自从袁崇焕到任之后,旋即就以督师之名在东江镇里插手军政要务了。
而他为了挟制毛文龙,上来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借着阅兵的名义就在东江镇里设立了四协,而此举瞬间就削弱了毛文龙的军权!
袁崇焕除了在东江设立四协外,他同时还颁布了“禁海商入市”及设立“饷司”的政令,同时又安插了不少亲信进入其军。
没错,这以西协的刘兴治为首,袁崇焕是在东江镇里安插了足足两位高层进去,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东江镇的内斗,进而好控制东江镇。
而他这做法,在历史中的结果来看是极坏的,因为他这四协再加上双岛怒杀毛文龙一事,这直接就促成了皇太极不用在思虑大后方了!
幸好,在这个时空,经过张书缘的提醒后,袁崇焕就并未选择杀了毛文龙了,所以这哪怕是他分化了毛文龙的兵权,也无法造成历史中的那般后果了。
……
大军开拔,一百五十多艘舰船就驶向了丹东。
瞧见海面上有舰队驶来,驻守在丹东的建奴将领旋即就发现了此队。
而在发现有舰队驶来后,他第一时间就选择了向李永芳上奏,同时又命令岸防部队利用老旧的火炮开火。
炮声震天,海水激荡。
随着双方的不断接近,于是很快这海里的鱼就因双方的炮火而死伤了一片。
而毛文龙所部的舰船,也因此损失了二十余艘,更是有一千三百多人藏身到了海里。
随着舰船的不断抵近海岸,中军徐敷奏就身先士卒的跳下了船舱,带着一干亲卫就杀向了建奴守军。
虽说这徐敷奏几人是袁崇焕的亲信,但碍于老上司被贬斥调走了,所以他也就想急于建功了,好能早些时候调离这该死的东江镇。
没错,他们几人在东江镇内过的并不好,虽然物资的供应是和其他人差不多,但手中的权利却是有很大的折扣,而且还经常的性的遭遇到毛文龙旧部的白眼。
所以,这尽管徐敷奏等人是明知,那毛文龙和陈有时是要借机弄死自己,但他们却也是瞧见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于是,跳下船的徐敷奏就如同发了疯一般的带着部队猛冲!
刚开始,这双方还能僵持一二,但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东江镇兵卒涌入,所以只用了半天多的功夫,徐敷奏一行就在丹东的滩头上设立了前营,并开始了核算战损。
而驻守在此的建奴将领,当即就带领起五百亲卫逃向了镇江堡,并请求李永芳出兵了。
李永芳是何人?
这李永芳本为明辽东游击将军,但随着战事的不利以及自己被困抚顺,所以他便就投降了努尔哈赤,成为了第一个叛变的汉将。
努尔哈赤对其也不错,不但封了其三等副将,还让他迎娶了阿巴泰之女为妻,而随后他便就铁了心的开始为建奴而服务了。
这基本上可以说,他李永芳在建奴之中是有战必随,而随着那些战功,他也被努尔哈赤封为了三等总兵官,更是于皇太极继位当年,跟随阿敏征讨了朝鲜。
……
几乎是同时,随着那位建奴将军的抵达,徐敷奏一行也做出了决断。而他们几人的计划是,分兵而行,徐敷奏亲率四千人进攻汤山堡、副总兵陈继盛则领四千进攻镇江堡,游击刘兴祚则领三千余人向西进军,打算攻克其黄鹘堡并与复州之军合并北上收复我海州卫一域。
而方才的登陆作战,徐敷奏一行也是损失不小,粗略估算是折损了三千多人,舰船、军械更是损失颇大。
但好在,眼下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所以众人的军械补充还是很好解决的。
当然,这几人也是常年从军之人,都知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道理,于是在做出决定后,他们几人就开始分道扬镳朝着各自的目标奔去。
……
我们再说建奴方面。
当前线重重战报传到大凌河城下的大营中时,皇太极是正在思量着下一步的打算。
可还未等他思索出些什么的时候,就只听营外西边的炮声停了。
在听到没炮响了之后,皇太极瞬间就从思索中清醒了过来。
“外面怎么炮听了?”
“回禀大汗,这应该是我莽古贝勒大破了正面之敌。如若不然这炮声应该是不会停的。”
听到大汗询问,身在营帐内的范文程就挪动了一下轮椅说道。
“是吗?那看来这袁可立也不过尔尔。”
见范文程是如此言语,皇太极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大汗所言极是,毕竟那袁可立现年已高,在加之其军人心混杂,有此大败也属常理。当然,我军之厉也不可小觑。”
范文程这个铁杆汉奸是微微笑着捧臭脚。
而自他伤残之后也并未退居二线,还仍旧是帮着皇太极处理政务。
“宪斗所言极是,我五哥之悍鲜有匹敌,若是不能大破敌军,那岂不是污了和硕二字?”
皇太极是高兴极了。
但他却不知,西边的炮声消失,并不是因为莽古尔泰冲破了武左中营的防御,而是因为刘思等人正在轮换炮筒。
当然了,莽古尔泰也没坐以待毙的挨炸。
在刘思等人开炮之后,他当即就命令麾下的统领率领轻甲铁骑就去冲击,刘思等人的阵地了。
可当那人带兵冒着炮火冲到前沿时却发现,那大明阵线却已是布满了拒马、铁刺、暗雷以及两条一丈宽的壕沟,而且,在那沟渠的后面还分布着四个铁盾方阵并有火器、弓箭向他们开火射击。
见没法利用速度优势冲过去,这位统领就只好实行穿插之策了。
但是他这穿插,在此地界却极不好搞,因为此地距离锦州太近了,周围到处是有明军的阵防。
没辙,见无法用穿插之法后,这位统领就只得是灰溜溜的,挨着炸跑回了伏击大营。
……
“报!我丹东来报,半日前,我军遭受东江军奇袭,并杀伤我军三千余众,其守将阿罗那退往镇江堡,李永芳总兵特此上奏请援!”
这皇太极还没高兴多久,一声突兀的急报就传入了耳中。
“什么?!”
听到这话,皇太极旋即就走了过去,一把就夺过了这位巴牙喇手中的信件。
“报!启禀大汗,我大凌城北域遭遇数千敌军强闯我大康堡。我阿巴泰贝勒正率兵丁与其厮杀!”
这战报是一封封的传来,随着如此多的信息传入,皇太极就再也绷不住了,赶忙拿着这些信件走到了沙盘处。
见到了如此信息,范文程也赶忙扭动轮椅凑了过去。
只见,这围绕大凌河城的三个方向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事,而其规模最大的地方,当属锦州以东和以北。
“这是要解大凌河城之围啊。”
“宪斗所言不错,从这战局上来,其确有此意。”
看了一息,范文程这个汉奸便就探明了意图。
“大汗,这既然那袁可立想搞围魏救赵之计,那我军何不如就从了他的意?”
“哦?宪斗有何妙计?”
“大汗,依臣看来,那袁可立想要达成解救大凌河之围,其必会攻我重镇,不是攻我北镇之广宁,就是攻我海州啊。而照这两封奏报来看,其目标应该就是我广宁城。”
“当然,我军之南面也不可掉以轻心,倘若那毛文龙被逼死角,那我都城便可就岌岌可危了。所以臣斗胆请我汗派遣使者于皮岛,于之商谈利弊!”
这范文程,不愧是能做到大清开国功臣的文臣序列首位,而他仅用了七息就猜出了关宁军的目标。
“准!”
听着范文程的分析,皇太极也觉得甚有道理,而且他二人的理解也是相差无几的。
“来人,去给大贝勒传召,要他即刻领我联军一万人马前往大宁堡,如遇敌军可略加阻挡,不可歼灭之!”
“末将遵命!”
“还有,在召阿拜、塔拜二人,领我正红镶红二旗进驻瑞昌堡、高台堡二堡,在敌军抵达我广宁城后务必要将其锁在我城下!”
“末将遵命!”
很快,这位巴牙喇就奔了出去,去找代善等人传令了。
“大汗,那我汤山一域呢?难道就全靠范大人一个人处理?”
就在此时,一直未曾说话的宁完我就开了口。
而在方才,他是在计算着军需花销,所以就并未言语了。
“呵呵,当然不会,那李永芳也不是个水货。本汗相信他能守得下我都城以南。”
皇太极是眯着眼轻笑。
在他想来,那毛文龙定然是不会狗急跳墙,若是真被袁可立逼到了死角,那辽南一域的战事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因为,那皮岛可不是只有几千兵马的地方!
……
皇太极这边是做着各种应对布局,而锦州大营内则也是在处理着各种信息。
当种种军报传到袁可立手中后,秦良玉一行高层也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
在知道了毛文龙出兵的消息后,袁可立终于是长舒了口气。
而在此前,他还惊怕毛文龙为求自保拒不出兵呢,可现在看来,那厮也还是有些大义在的嘛。
瞧着袁可立是微微的笑着,秦良玉拿着军报对看了一会儿沙盘便就走了过去。
“老大人,这情况不对啊。”
秦良玉是皱着眉头,眼神是十分凝重的看着事关丹东的报告。
“哦?这哪里不对?”
这也许是袁可立对此布局并不看重,又或许是他对毛文龙的出兵感到了欣喜,总之他对毛文龙能大规模登陆丹东一事,还是感到十分开心的,也并没有察觉出什么不对。
“老大人,您看这里,这倘若毛都督有倾全力的话,那我们收到的战报就绝不会是止于大鹿岛一带了,而是会收到事关汤山堡一带的消息。”
“恩…,贞素所言有理,可…可这有没有可能是建奴在此处布置了大军驻防?毛文龙所部一时无法突破才造成了此像。”
“嗯…不像此理。昨夜我曾与满都督畅聊了半宿了解敌情。经过素贞的谋算,其敌之力应不会超过八万。而且按照这几日的军报来看,敌酋是在我大凌河城布下了重兵,其数量这么样也应该有个四五万,再算上其后方的驻防,所以这海岸理应是没有多少人才对,至多…有个一万左右就差不多了。”
秦良玉是极为严肃的分析。
“嗯,那照你看来,这又是他毛文龙在……”
“老大人,这情况如何还得再探。所以贞素想去我东江镇看看,如此也能为我大军提前布置。”
“好吧,既然贞素是如此言语。那老夫便也就阻拦不得了。”
“多谢老大人赞同,既然如此,那贞素这就便去,还望老大人待我国公世子抵达后,代我言明我军布置。”
“这是自然,贞素且放心。”
“好,那末将告辞。”
说罢,秦良玉转身就走出了大营,并带上那一千余白杆军就奔向了葫芦岛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