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碧玉初妆牵丝戏(拾伍)
part Fifteen:谗言如刀构冤狱 痴王仗剑护贤妻(叁)
书接上回!
那内侍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司马亮更是怒不可遏,一把揪住内侍衣领:“说!是谁指使你的?!”
内侍吓得魂飞魄散,磕头如捣蒜:“王爷饶命!奴才……奴才是奉了崔……崔侍郎之命……那布偶,是……是崔家派人,崔家人告诉奴才埋藏之地的……”
“崔明!好你个狗贼!”司马亮怒发冲冠,转身对碧玉道,“爱妃在此稍候,本王这就进宫,面见皇兄,揭穿此等奸计!”
碧玉却再次拉住了他,此时她已完全镇定下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王爷,且慢。此时入宫,空口无凭,那崔明大可抵赖。妾身有一物,或可证明清白,并反戈一击。”
她转身入内室,取出一本手抄的《女诫》,双手奉予那内侍:“公公,此乃上月入宫请安时,皇后娘娘亲赐,嘱妾身时时诵读。妾身不敢怠慢,不仅每日诵读,更在书页间隙,记录了学习心得,以及一些调理身体、有助于女子安神养性的食疗小方,本欲日后整理呈送娘娘御览。其中一页,正记录了决明子、菊花安神之法。请公公将此书呈予皇后娘娘,娘娘一看便知,妾身心怀坦荡,唯有敬慕之心,绝无半分恶念。”
那内侍颤抖着接过书,翻开一看,果然见娟秀字迹密密麻麻,皆是修身养性、利济他人之言,那安神方旁还批注“愿天下女子皆得安眠”。与那恶毒的厌胜之物,简直是云泥之别!
司马亮见此,心中大石落地,更是为碧玉的急智与胸怀所深深折服。他收起佩刀,冷然对那内侍道:“滚回去,将今日之事,连同此书,原原本本禀报皇后。若有一字不实,本王定不轻饶!”
内侍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带人离去。
果不其然,贾皇后见到那本《女诫》及碧玉的批注,再对比那用安神药材做的“厌胜之物”,顿时明白自己是受了崔氏兄妹的一时蒙蔽。
她虽专横,却也并非全然不辨是非,尤其厌恶被人利用。加之司马亮毕竟是宗室重臣,此事若闹大,于己不利。于是下旨严惩崔明构陷亲王之罪,革职流放;崔氏亦受牵连,被临川王责令闭门思过。
风波过后,司马亮回想当日持刀冲动之举,不免有些后怕,对碧玉叹道:“当日若非爱妃冷静,献上《女诫》一策,本王险些酿成大祸。”
碧玉依偎在他身边,柔声说道:“当时情急,王爷护妾心切,妾身感念五内。只是日后遇事,还需三思而行。妾身能得王爷如此倾心相护,已是世间最幸之事。”
经此一劫,夫妻感情愈加深厚。而碧玉临危不乱、以德报怨的智慧与胸襟,不仅洗刷了不白冤屈,更赢得了包括太妃在内的更多人的敬重。那本写满批注的《女诫》,也被传为美谈,世人皆道汝南王妃是真贤德。
这一日,夫妻二人在园中散步,只见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想起那“决明子菊花”的典故,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司马亮忽见碧玉发髻上沾了一瓣落花,伸手轻轻拂去,动作温柔无限。园中侍卫婢女皆悄然垂首,心中暗赞:王爷王妃,真乃天作之合。
然而,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西晋王朝的平静之下早已暗流涌动。更大的风波,正在远方酝酿,即将席卷而来,考验着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