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重建指挥部的灯光已经亮如白昼。夏澜站在巨大的全息沙盘前,指尖轻点,三维影像立刻分解成十二个不同颜色的进度条。红色标记的\"文化广场\"进度条明显落后于其他项目,数字显示仅有67.3%的完成度。
\"把文化广场的施工日志调出来。\"夏澜头也不抬地对身后的AI助手说道。
墙壁上的显示屏立刻滚动起密密麻麻的数据。夏澜的眼睛快速捕捉到关键信息——过去七天,因传统雕刻工艺耗时超出预期,瓦当安装进度滞后38%。她的指尖在控制台上敲击出一串急促的节奏。
\"通知各项目负责人,七点紧急会议。另外,联系王老爷子,问他今天上午能否带徒弟们来一趟。\"
AI助手的光标闪烁:\"王老先生回复说,传统瓦当雕刻必须遵循'三晾三晒'的古法,最快还要五天才能完成第一批。\"
夏澜的眉头拧成一个结。文化广场是重建工程的形象项目,三天后市长视察必须看到完工效果。她突然转身,抓起安全帽就往外走:\"备车,我去趟工艺美院。\"
工艺美院的数控实验室里,年轻的教授林默正在调试一台最新到的3d雕刻机。看到夏澜匆匆走来,他推了推眼镜:\"夏总,我就知道您会来。\"
\"林教授,传统瓦当的纹样数据化进展如何?\"夏澜直奔主题,手指已经点开平板上的设计图。
林默引导她来到一台机器前,屏幕上显示着精美的兽面纹三维模型:\"扫描和建模都完成了,但...\"他调出材质分析图,\"传统陶土在烧制过程中的收缩率不稳定,直接打印成品会有色差。\"
夏澜的目光在实验室里扫视,突然停在一台不起眼的设备上:\"这是新型陶瓷烧结机?\"
\"对,但还没通过——\"
\"借我用三天。\"夏澜已经拨通了电话,\"徐明,立刻派车来工艺美院拉设备,再调两个熟练的陶艺师傅到文化广场工地。\"
上午十点,文化广场的临时工棚里,传统匠人们围着那台陶瓷烧结机啧啧称奇。王老爷子用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机器外壳:\"丫头,你这是要革我们这些老骨头的命啊?\"
夏澜搀扶老人坐下:\"王爷爷,您看这个。\"她点开一段视频,显示数控雕刻机正在复刻老人最拿手的莲花纹,\"机器负责粗坯,最后的修整和上釉还得靠您的手艺。\"她又调出天气预报,\"接下来三天都是阴雨,您的'三晾三晒'...\"
老人突然大笑,拍着膝盖:\"好个机灵丫头!行,我老头子今天就破个例。\"他转身对徒弟们喊道,\"都愣着干啥?分组!一组教机器认纹路,二组准备釉料!\"
下午的进度协调会上,夏澜面前的全息屏幕分割成二十个小窗口,每个项目负责人的实时画面清晰可见。
\"博物馆区汇报。\"她点名道。
三号窗口放大,负责人擦着汗:\"钢结构吊装遇到问题,西侧悬挑部位因风力影响,焊接进度延迟12小时。\"
夏澜调出气象数据:\"未来36小时风力将减弱至三级。调整工序,先进行室内展墙施工。\"她滑动屏幕,\"把b组的电焊工临时调给博物馆区,今晚必须完成所有室内焊缝。\"
\"可是商业街区的玻璃幕墙安装...\"五号窗口的负责人急声道。
\"用无人机运输。\"夏澜已经打开另一个文件,\"测试过的新型吊装无人机,载重可达200公斤,风速适应等级正好是三级。\"
会议进行到一半,财务总监突然闯入实体会议室:\"夏总!董事会质疑我们增加无人机租赁的预算!\"
夏澜眼皮都没抬一下:\"告诉他们,比起延期交付的商业违约金,这点租赁费只是零头。\"她指向屏幕上的进度表,\"如果按原计划等风力完全停止,整体进度将延误1.5个工作日,意味着至少损失——\"
\"七百八十万。\"财务总监下意识接话,又赶紧闭嘴。
夜幕降临时,文化广场却比白天还要热闹。在临时架设的强光灯下,老匠人们指导年轻人将机器粗加工的瓦当坯体进行手工修整。夏澜蹲在正在调试的数控雕刻机旁,亲自调整参数。
\"夏总,您该休息了。\"徐明递来一杯热茶,\"已经连续工作十六小时了。\"
夏澜接过茶杯,眼睛仍盯着屏幕:\"等这批瓦当的烧制曲线稳定下来。\"她的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把王老爷子送回去休息,老人家不能熬夜。\"
\"他坚持要等第一炉成品出来。\"徐明无奈道,\"说要看机器能不能'学到他手艺的魂儿'。\"
凌晨三点,第一炉混合工艺瓦当终于出炉。当通红的窑门打开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王老爷子颤巍巍地捧起一块瓦当,对着灯光仔细端详。釉面下,莲花纹的每一根线条都流淌着古朴的韵味,却又比纯手工制品更加规整。
\"成了!\"老人突然高喊,声音洪亮得不像八十岁的人,\"机器有机器的准头,人手有人手的灵气,合在一块儿,反倒比单干的强!\"
夏澜长舒一口气,这才感觉到太阳穴的刺痛。她悄悄退到工棚角落,从包里掏出药片干咽下去。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忘记吃降压药了。
两天后,市长视察团步入焕然一新的文化广场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传统纹样的瓦当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每一块都独一无二却又和谐统一。夏澜站在人群后方,看着王老爷子自豪地向市长介绍\"古今结合\"的新工艺。
\"夏总。\"陈岩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侧,声音压得很低,\"东南角的地质复查结果出来了,情况比预想的复杂。\"
夏澜的表情丝毫未变,依然保持着完美的微笑:\"多复杂?\"
\"地下水位异常升高,可能和上周的暴雨有关。如果继续按原计划施工...\"陈岩递过平板,上面显示着地质雷达图像,\"这个区域在三个月内发生沉降的概率是87%。\"
市长正在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周围掌声雷动。夏澜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调出整个重建区的立体模型。东南角是规划的社区医院所在地,已经完成地基浇筑。
\"通知设计部、工程部和所有相关分包商,\"她的嘴唇几乎不动,\"今晚八点,紧急会议。准备b、c两套修改方案。\"
掌声再次响起,夏澜自然地融入人群,仿佛刚才那段对话从未发生。但当市长邀请她上前介绍经验时,敏锐的人会发现她握话筒的指节微微发白。
当晚的紧急会议上,气氛凝重得像结冰。工程总监指着结构图声音发颤:\"如果现在修改医院地基设计,至少要延误两周!医疗设备都已经下单了!\"
\"比起建成后地基下陷,两周延误算什么?\"夏澜调出新的设计方案,\"采用桩基托换技术,绕过软弱地层。虽然成本增加20%,但可以保证五十年内的稳定性。\"
\"那些已经浇筑的混凝土怎么办?\"财务总监脸色发青。
夏澜点击屏幕,显示出一家环保回收企业的资料:\"破碎后用作路基材料,能回收60%的成本。\"她环视众人,\"明天开始三班倒,把延误的时间抢回来。\"
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徐明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夏总!工艺美院那边...他们改进了陶瓷配方,瓦当的烧制时间可以缩短40%!\"
夏澜的眼睛一亮:\"立刻联系王老爷子,问他——\"
\"不用问了,\"徐明笑着举起手机,屏幕上显示老人竖起大拇指的照片,\"他说'早就该这么干'!\"
深夜,夏澜独自站在重建区的中央监控室里。墙上的大屏幕显示着各个工地的夜间施工画面:文化广场上,工人们正在安装最后一批装饰瓦当;医院工地上,打桩机的重锤有节奏地撞击着地面;更远处,商业街的玻璃幕墙在探照灯下闪闪发光。
她打开进度跟踪系统,红色的滞后项目已经减少到三个。点击\"优化建议\"按钮,AI给出了十七种调整方案。夏澜却关掉了界面,转而调出最初的手绘规划图——那上面还有导师用红笔写下的批注:\"记住,进度管理的本质是预见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手机震动起来,是董事会发来的邮件。出乎意料,这次的主题是\"关于进度管理的经验分享邀请\"。夏澜轻笑一声,回复道:\"乐意之至。建议主题定为:'当传统遇见科技——论动态调整的艺术'。\"
窗外,第一缕晨光已经染红了天际。夏澜戴上安全帽,走向机器轰鸣的工地。她知道,今天又将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但这一次,她握有决胜的筹码——那就是在变化中不断调整的脚步,永远比计划快上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