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总部顶层那场关乎帝国根基的风暴,似乎被厚重的隔音玻璃隔绝在外。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深处,童童的世界只剩下仪器规律的嗡鸣、屏幕上流淌的数据流,以及……一种几乎要将人吞噬的窒息感。
左手手背上,那道淡红色的荆棘划痕般的印记,在冷光灯下异常清晰。它不再仅仅是刺痒,而是带着一种微弱的、持续的搏动感,仿佛皮肤下埋藏着一颗微缩的心脏,正随着他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不安地鼓噪。这无法解释的生理异变,像一根冰冷的刺,扎在他引以为傲的理性堡垒之上。
他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面前的三块屏幕上:
1. **屏幕A:** 玛拉·科斯塔的染血工牌高清扫描图,紫外光下显现的荧光字迹“清除所有‘无用回声’”像幽灵般悬浮。
2. **屏幕b:** 巴黎奥赛美术馆混乱现场的监控录像片段,反复播放着观众晕眩倒地的瞬间,旁边叠加着诺亚生命提供的、被标红加粗的所谓“神经干扰频率”波形图(一段被刻意截取放大的高频杂波)。
3. **屏幕c:** 他倾注了数月心血的论文《论艺术疗愈中“共鸣”现象的神经可塑性基础及潜在量化模型》文档,此刻正打开在《自然》期刊编辑部的拒稿邮件下方。那句“**缺乏对主观体验的尊重**”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视网膜上。
“缺乏尊重……”童童低声重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操作台。他试图用最精密的仪器(fmRI、高密度EEG、生物电传感器阵列)去捕捉当人们面对星野遥画作时大脑的“共鸣”状态。他记录下了杏仁核活动的微妙变化、前额叶皮层的特定激活模式、自主神经系统的同步响应……他甚至构建了复杂的算法模型,试图预测不同画作对不同创伤背景人群可能引发的神经反应模式。
数据是翔实的,方法是严谨的,逻辑链条是完整的。然而,评审团的核心质疑,恰恰击中了他研究中那个无法完全被数据填满的“黑洞”——当一位饱受战争创伤的老兵看着星野画中那片撕裂的猩红星云,流下眼泪,低声说“这就是我梦里燃烧的村庄”时,那份撕心裂肺的“**主观体验**”,那份灵魂层面的“**被看见和理解**”,如何用“82.5%的悲伤激活度”或“特定脑区β波增强”来精准量化?如何用冰冷的数字,去“尊重”那份独属于个体的、血肉模糊的生命痛感?
索恩在发布会上傲慢的宣判——“安慰剂效应”、“古老巫术”——和《自然》拒稿信中委婉却本质相同的批评,如同两股冰冷的铁流,从不同的方向将他夹击。他引以为傲的科学理性,此刻仿佛成了困住他的囚笼。
“嗡——”
通讯器震动,是林晚的加密频道。童童深吸一口气,接通。
“童童,”林晚的声音传来,背景是Aurora工作室特有的、带着颜料和木质气息的宁静,与童童这里紧绷的科技感截然不同。她的声音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巴黎那边,陈默叔叔和我们的团队已经介入,星野暂时安全,但舆论压力巨大。洛璃那边……很棘手。你怎么样?我看到《自然》的邮件了。”
童童的目光扫过屏幕上清漪那张绝望的照片(新闻弹窗仍在不断推送),玛拉的工牌,巴黎的混乱,最终落回那份拒稿信。他喉头有些发哽:“妈,我……我不知道。我试图用科学证明遥叔叔的画有价值,证明那种‘共鸣’不是幻觉,可他们……”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罕见的迷茫和挫败,“他们说,我太看重那些‘无法测量’的东西了。就像索恩说的,那是‘非理性’。”
屏幕上,林晚的影像清晰。她看着儿子镜片后疲惫却倔强的眼睛,看着实验室冷光下他左手那道刺目的红痕,目光最后落在他实验台角落那个恒温箱里——那朵她送来的月光玫瑰,在精密的仪器丛林中,依旧执着地散发着微弱的银蓝色光晕。
“童童,”林晚的声音更轻了,却像带着某种穿透力,“还记得你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月光玫瑰吗?在永恒花园,清漪妈妈种下的那一片。你说它像‘会呼吸的星星碎片’。”
童童微微一怔,记忆里那片温柔的银蓝花海浮现,带着清漪身上淡淡的、令人安心的香气。
“科学,就像你实验室里这些了不起的仪器,它们能告诉你玫瑰花瓣反射了多少纳米的光波,能分析它细胞里有多少种芳香烃分子。”林晚缓缓说道,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间,直视着恒温箱里的那朵玫瑰,“但是,童童,它**永远无法测量**,当清漪妈妈在花园里种下第一株玫瑰时,她心中那份混杂着伤痛、希望和对未来的温柔期待,究竟有多重。它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当顾淮深看到那片玫瑰时,冰冷了半生的心会突然感到刺痛和……救赎的可能。”
她停顿了一下,让话语的重量沉淀:“星野的画,就是他的月光玫瑰。他用颜色和线条种下的,是别人看不见的伤痕,是深渊里挣扎的回响。共鸣的发生,从来不只是神经元的放电模式。那是灵魂的密码在特定的频率上,找到了另一个能解读它的灵魂。这份‘看见’和‘理解’,这份独属于人类的、无法被完全拆解量化的情感连接……它本身,就是最珍贵的疗愈力。科学可以尝试去描述它发生的环境,甚至预测它的轨迹,但它永远不该傲慢地宣称,只有它能‘定义’和‘验证’疗愈的本质。”
林晚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别让数据冻僵了你的心,也别让索恩或者《自然》的评审们,偷走你对‘人’本身复杂性和尊严的敬畏。你的研究,不是为了迎合冰冷的量化标准,而是为了**照亮**那科学尚未能完全抵达的、心灵共鸣的幽微之地。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尊重’。”
童童沉默着,胸腔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母亲的话像一道暖流,试图融化他周围的坚冰。他下意识地摩挲着左手那道荆棘伤痕,它的搏动似乎与恒温箱里玫瑰花瓣上流转的银蓝光泽,产生了某种微弱的同步。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他的研究助理脸色煞白,手里拿着一个还在滴水的密封袋:
“顾博士!出事了!我们……我们存在顾氏集团安全云端的原始实验数据备份节点……被黑了!核心的脑波共鸣原始波形数据包……被非法复制转移了!安全日志显示……入侵路径高度伪装,但……最后的跳板Ip指向……诺亚生命的研究服务器!”
仿佛为了印证助理的话,童童面前的一块副屏幕突然被强制弹窗!一个匿名的、带着诺亚生命标志性科技蓝的新闻通稿标题,像毒蛇般窜入眼帘:
> **《独家:顾氏基金会“异常者”实验数据曝光!星野遥画作诱发“能力复苏”高危脑波!》**
>
> **诺亚生命权威解读:最新获取的顾氏内部核心研究数据(来源可靠)显示,其资助的神经科学研究项目(负责人:顾予安博士)已证实,观看星野遥特定画作,会诱发与历史档案中“异常者”高度相似的、不稳定且具潜在攻击性的异常脑电波模式!这直接证明星野遥画作是危险的神经诱导源!顾氏基金会长期掩盖真相,置公众安全于不顾!**
通稿下方,赫然配着几张被恶意篡改、标注了醒目红圈的脑电图截图——那正是童童实验中,受试者在深度共鸣星野画作时记录的复杂波形!但诺亚的“专家”刻意将其中的某些正常波动曲解为“异常爆发”、“失控前兆”,并强行关联到元老院时期对“异常者”的恐惧污名上!
“砰!” 童童一拳砸在操作台上,震得恒温箱里的玫瑰都轻轻摇曳。他脸色铁青,镜片后的眼睛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之前的迷茫和挫败被瞬间烧尽,只剩下冰冷的战意。
索恩!诺亚!他们不仅污蔑星野遥,栽赃巴黎事件,现在更是直接盗窃、篡改他的核心研究数据,将他的科学成果扭曲成攻击自己家人和伙伴的武器!甚至利用公众对“异常者”的历史恐惧来煽动恐慌!
他左手手背的荆棘伤痕猛地传来一阵尖锐的灼痛,仿佛被无形的火焰燎过。与此同时,恒温箱里那朵月光玫瑰,似乎感应到了主人滔天的怒意和决心,花瓣边缘的银蓝色泽骤然明亮了一瞬,像黑暗中无声亮起的剑锋。
“妈,”童童的声音冰冷而清晰,透过通讯器传到林晚那边,“他们偷走了我的数据,还把它变成了刺向我们的刀。”
他看着屏幕上诺亚那颠倒黑白的通稿,看着被篡改的脑波图,看着玛拉那带血的工牌,看着洛璃展示的清漪受虐照,最后,目光定格在那朵在风暴中心依旧倔强绽放的实验室玫瑰上。
“他们错了。”童童一字一顿地说,每一个字都像淬火的钢铁,“科学丈量不了灵魂的重量,但它可以……也应该成为守护灵魂的盾牌,而不是助纣为虐的凶器。”
“这场仗,我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