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节:青铜上的颤音

暴雨如银线斜织,中央车站广场的青铜雕塑《共鸣》在雨幕中泛着冷硬的光。陈砚蹲在底座旁,牛仔裤裤脚早已被积水浸透,指尖划过螺旋上升的金属弧面时,触到的凹槽比记忆里更密——那些纹路细如发丝,又深似年轮,像谁用刻刀把整座城市的呼吸都凿进了青铜里。

市政档案里写着,这尊雕塑脱胎于街头艺人老周的即兴演奏。可陈砚总觉得那行字像句谎言:老周明明在五年前的冬夜冻死在地铁通道,她亲眼见过清理人员抬走他的遗体,怀里那把断了G弦的提琴还缠着半旧的蓝布条,那是他妹妹年轻时绣的。

“又来啦?”穿藏青色雨衣的保安老张举着手电筒走过来,光束扫过雕塑顶端时,雨珠顺着凹槽流淌的轨迹突然亮了亮,“这雨下得邪门,刚才我在岗亭里,听见雕塑在哼《茉莉花》,跑出来看又没声了。”

陈砚没应声,指尖停在一道歪扭的弧线上。这道纹路比周围的凹槽宽三倍,边缘还留着刻刀打滑的毛边——档案馆的资料写得清楚,林野就是握着刻刀倒在这道线上的,脑溢血发作时,他的额头正抵着青铜,像在跟雕塑说最后一句话。

雨突然变急,砸在金属上的声音混着某种低频震颤,顺着指尖爬进陈砚的骨头缝。她恍惚间听见段走调的《流浪者之歌》,琴音沙得像被砂纸磨过,尾音总带着个突兀的颤音——那是老周的标志。他拉琴时总爱用断过的G弦勉强代替,说“漏风的声音才像日子”。

“上周有个安徽来的打工仔,”老张的声音混在雨里,“摸着这道线哭了半小时,说听见他爹在讲老家麦收的事。可他爹十年前就没了。”

陈砚猛地缩回手,震颤消失了。她望着雕塑在雨里模糊的轮廓,突然想起十岁那年,母亲也是在这样的雨天牵着她的手走进中央车站,红裙下摆沾着泥点,说要去“找个能留住声音的地方”。那天之后,母亲就没再回来。

第二节:十二种震颤

市立图书馆的声学实验室里,冷气混着金属味扑面而来。李教授把十二枚传感器贴在《共鸣》的复制品上,屏幕瞬间跳出十二条起伏的波浪线,像十二条被困在玻璃里的河。

“第一节是纵向凹槽,声波频率440赫兹,刚好跟地铁3号线的报站声重合。”李教授推了推眼镜,指着最平缓的那条线,“上周三早高峰,有个孕妇说听见雕塑报‘下一站,人民广场’,可那天3号线因信号故障停运了——她男人调了监控,雕塑周围根本没人。”

陈砚的目光落在第七条线上。那线条总在雨天变得尖锐,像被什么东西揪着往上翘。“这条呢?”

“有意思了。”李教授调出一份泛黄的气象档案,1987年8月12日的台风记录上,红铅笔圈着“风速23米\/秒”,“林野的日记里写,他父亲就是这天没的。当时老爷子抱着台收音机躲在衣柜里,里面正放范瑞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台风把屋顶掀了时,收音机还在唱‘楼台会’。”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时,带着股潮湿的花香。穿碎花裙的周佩兰老太太攥着个铁皮饼干盒,手抖得厉害。“我是老周的妹妹。”她打开盒子,里面是张褪色的黑白照:二十岁的老周站在中央车站老站牌下,提琴盒上别着朵塑料月季,“他总说这广场的地砖缝能存声音,拉琴时特意对着地砖拉。”

李教授把传感器移到复制品的右下角。屏幕上的第七条线突然剧烈起伏,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一段模糊的越剧唱腔从扬声器里钻出来,混着哗啦啦的雨声,周佩兰的眼泪瞬间砸在照片上:“这是我嫂子生前最爱听的……她走得早,我哥拉这曲时,总说弦在哭。”

陈砚看着老太太指尖划过照片上的塑料月季,突然发现那朵花的纹路,竟和《共鸣》某道凹槽的走向一模一样。

第三节:未完成的弧线

档案馆地下室的樟脑味浓得呛人。陈砚踩着木梯翻找林野的遗物时,梯子突然晃了晃,一本蓝皮速写本从档案架上滑下来,啪地砸在积灰的地板上。

最后一页的草图上,《共鸣》的十二条凹槽末端都标着日期:1953.4.12(有轨电车通车)、1977.12.10(高考恢复)、1992.8.28(地铁1号线试运行)……唯独第十二条旁边空着,只画了个歪扭的问号,旁边用红铅笔写着“?”。

“林野去世前三天,给市长办公室发过封邮件。”管理员老王推来个铁皮柜,钥匙插进锁孔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说要在最后一节刻‘城市的呼吸声’,可谁也不知道他说的呼吸声是啥——是菜市场的吆喝?还是凌晨的垃圾车?”

陈砚打开铁皮柜最上层的抽屉,一把缠着蓝布条的刻刀躺在里面。刀刃上的青铜粉末还没褪尽,刀柄被磨得发亮,尾端刻着个极小的“野”字。她捏着刻刀掂量时,突然想起《共鸣》底座那道歪扭的弧线——长度刚好是普通凹槽的三倍,弧度像被人硬生生拽着拐了个弯。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老张发来的视频。暴雨中的《共鸣》在发光,凹槽里渗出的淡蓝色光晕顺着纹路流淌,像无数条萤火虫汇成的河。视频最后三秒,一段清晰的女声突然冒出来,是地道的上海话:“阿林,明天带块生姜回来,你爸的关节炎又犯了。”

“这是林野的母亲,赵秀兰。”老王突然开口,手里捏着张病历单,“2003年走的,肺癌晚期。临终前总说听见天花板在唱歌,护士以为她糊涂了,其实她住的病房,窗户正对着中央车站的钟楼。”

陈砚握紧刻刀,指腹传来熟悉的震颤。这次她没躲,任由那股微弱的力量顺着手臂爬上来,像有人在轻轻拽她的袖子——就像十岁那年,母亲在车站松开她的手前,也是这样拽了拽她的袖口。

第四节:地铁里的回声

中央车站的老地铁通道正在翻新。施工队拆到第三块墙砖时,电钻突然卡住了,工人小王扒开砖缝,发现后面藏着个锈成褐色的铁皮盒,锁扣上还缠着半根小提琴弦。

陈砚赶到时,盒子已经被撬开。里面没有钱,没有信,只有盘贴着“老周的最后一曲”标签的磁带,磁带壳上用圆珠笔写着日期:2018.12.24。

“平安夜。”周佩兰老太太摸着磁带壳,声音发颤,“那天我去给他送棉袄,他说在通道里拉了首新曲子,说要刻在墙砖上。”

陈砚把磁带塞进随身听。滋滋的电流声里,先响起老周剧烈的咳嗽,像有团棉花堵在喉咙里。“今天风大,”他喘着气说,“提琴的G弦断了,就用剩下的三根拉段新的……你听,地铁进站的声音能当鼓点。”

一段陌生的旋律淌了出来。既不是《流浪者之歌》,也不是《茉莉花》,调子忽高忽低,像有人踩着碎步在雨里跑,尾音总被地铁进站的轰鸣声接走。陈砚猛地想起《共鸣》的第十条凹槽——那些斜向的纹路,和随身听屏幕上跳动的声波图谱完全重合。

她抓起包往广场跑,雨已经停了,月光把雕塑照得像块巨大的蓝水晶。指尖刚触到第十条凹槽,周围的空气突然扭曲起来,像隔着层起雾的玻璃。

她看见老周坐在地铁通道的角落,断弦的提琴斜靠在腿上,嘴里哼着刚才那段旋律。一个穿蓝白校服的女孩蹲在他对面,马尾辫上的水珠滴在速写本上,晕开一小片蓝:“周爷爷,这是写给谁的?”

“给所有等车的人。”老周笑起来,皱纹里嵌着灰,“你看那灯,一闪一闪的能当节拍器。”

女孩抬头时,陈砚的呼吸突然停了——那是二十年前的林野,眉眼间还有没褪尽的稚气,速写本上画的,正是老周拉琴的样子。

第五节:跨时空对话

李教授的实验室多了台新设备,银灰色的主机上插着十二根数据线,像某种科幻电影里的装置。“这是声波成像仪,能把不同频段的声音转换成影像。”他调试着参数,屏幕上突然跳出雪花点,“就像把空气里的记忆显影。”

陈砚把磁带放进播放器。三秒后,屏幕上出现了奇怪的画面:老周坐在地铁通道里拉琴,林野在旁边速写,两人中间隔着层透明的膜,膜上流动着细碎的光点,像被阳光照到的尘埃。

“这是声波干涉现象。”李教授指着光点最密的地方,“不同时间的声音在凹槽里撞在一起,就会形成这种重叠影像——相当于老周的琴声和林野的呼吸,在青铜里‘遇见’了。”

画面突然晃了晃,林野的速写本被风吹开,某页上画着个穿红裙的女人,裙摆飘得像团火。“那是我母亲。”陈砚的声音发颤,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叫苏敏,2015年在中央车站失踪,那天我十岁,她牵着我的手说去买,就再也没回来。”

传感器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屏幕上的影像开始分裂。老周的提琴变成了母亲的红裙,林野的刻刀变成了车站的时钟,指针疯狂转动,最后死死钉在下午三点十七分——那是母亲最后一次打来电话的时间,电话里只有风声和一句模糊的“救……”

“钟楼……”母亲的声音混在电流里,断断续续,像隔着条汹涌的河,“我在……”

影像突然消失,实验室的玻璃窗外,中央车站的钟楼正在敲响三点十七分的钟声。陈砚冲出去时,雨又开始下了,豆大的雨点砸在她脸上,混着眼泪往下淌。这次她听得清清楚楚,钟声里藏着母亲的哭腔,像被什么东西捂住了嘴。

李教授追出来时,手里攥着张声波图谱:“刚才的干涉波里,除了老周和林野,还有第三个声波源——频率和你母亲的声纹完全匹配。”他指着图谱上的峰值,“她当时离钟楼很近,声音里有金属摩擦的响动,像是……被锁在什么地方。”

第六节:钟楼秘语

钟楼的维修梯锈得厉害,陈砚每爬一步,铁锈就簌簌往下掉,落在她的肩膀上,像细小的血痂。到了顶层,齿轮箱的铁皮在风里发出吱呀的呻吟,箱盖缝里卡着半张泛黄的乐谱。

她用指甲抠了半天,才把乐谱拽出来。谱子上的音符排列歪歪扭扭,像用刻刀直接划上去的,最末一行的音符旁,标着道斜杠——和《共鸣》第十二条凹槽的走向一模一样。

“这是林野的笔迹。”陈砚认出那独特的连笔,他总爱把“4”写成反着的“λ”,“他肯定来过这里。”

手机突然震动,是李教授发来的音频文件。点开后,先是一阵齿轮转动的咔嗒声,接着传来老周和林野的对话,声音被某种东西过滤过,带着空洞的回响。

“最后一节得刻在这里的声音。”老周的声音带着喘息,像刚爬过楼梯,“你记不记得?当年你母亲就是在钟楼下等你的,手里还提着你爱吃的生煎包。”

林野的声音哽咽着,像被什么堵住了喉咙:“她总说钟声能穿透时间……说想我的时候,就对着钟楼唱《摇篮曲》。”

陈砚把耳朵贴在齿轮箱上,冰凉的铁皮贴着脸颊,十二种声音突然在她脑子里炸开:地铁报站声、1987年的台风呼啸、周佩兰老太太哼的越剧、母亲的呼救、老周的提琴、林野的刻刀……它们像十二条奔涌的河,在某个瞬间汇入同一片海洋。

齿轮突然转动起来,带着股铁锈味的风从箱口灌出来,半张乐谱被卷进齿缝,剩下的音符在金属上烙出焦黑的痕。陈砚盯着那道新刻的痕,突然明白林野未完成的弧线该怎么续——他要刻的不是单一的声音,而是所有声音相遇的瞬间。

第七节:刻刀与时间

陈砚在档案馆的铁皮柜底层找到林野的刻刀时,刀身正泛着奇异的蓝光,像浸在水里的萤火虫。她抱着刻刀往广场走,凌晨的风卷着落叶擦过脚边,中央车站的霓虹灯在雕塑上投下流动的光斑。

指尖划过那道未完成的弧线时,震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像有只手在青铜里轻轻敲鼓。她举起刻刀,刀刃上突然映出三个影子:老周坐在地铁通道里拉琴,林野跪在雕塑前刻凹槽,母亲站在钟楼底下,红裙在风里飘成火焰。

“顺着声波的方向刻。”老周的声音从凹槽里钻出来,带着股烟草味,“别跟它较劲,像给河流挖新的河道。”

刻刀落下的瞬间,整座城市的声音突然静止了。汽车鸣笛、行人说话、树叶摩擦的声都消失了,只剩下陈砚的心跳在青铜里回荡,咚、咚、咚,像在敲一面古老的鼓。

第一条新的凹槽出现了,边缘的青铜粉末泛着银光。陈砚的指尖刚离开,一段清亮的笑声就从里面淌出来——是十岁的她,正举着绕着母亲跑,中央车站的广播在说“开往春天的列车即将进站”,母亲的声音混在里面,带着笑意:“慢点跑,别摔着。”

她继续刻下去,刻刀在青铜上走得越来越顺,像被某种力量牵引着。第二条凹槽里,流出老周教林野认音符的声音:“这个是‘mi’,像你妈腌的糖醋蒜,带点酸;那个是‘sol’,像冬天下雪的声音,干净。”第三条凹槽里,是林野母亲赵秀兰在厨房切生姜的响动,“阿林爱吃红烧肉,得多放两块姜……”

刻到第七条时,陈砚的额头抵着青铜,像林野当年那样。她听见1987年的台风声里,混着赵秀兰的哭喊:“老林!抓住我!”刻到第十条时,地铁进站的轰鸣里,老周的咳嗽声越来越清晰:“今天冷,得把琴盒垫高点……”

最后一刀落下时,天刚好亮了。晨光爬上雕塑顶端,十二条凹槽在阳光下泛着金红的光,像十二道凝固的彩虹。

第八节:重叠的城市

《共鸣》发出嗡嗡的低鸣时,陈砚正站在三米外。声波从凹槽里涌出来,在空气中形成可见的涟漪,广场上的行人突然都停了脚步,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雕塑表面的凹槽里,开始浮现出流动的画面。1950年代的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驶过广场,穿蓝布衫的售票员探出头喊“下一站,外滩”;1970年代的知青们围在钟楼下,有人拉手风琴,有人跟着唱《知青之歌》,风把歌声吹得忽远忽近;1990年代的商贩推着烤红薯车在地铁口吆喝,白气裹着甜香飘向雕塑;2020年代的上班族对着手机说“我爱你”,背景里是扫码支付的“嘀”声……

穿藏青色雨衣的老张站在人群外,突然捂住耳朵蹲下去,肩膀抖得厉害。“我听见我儿子在喊爸爸,”他哽咽着,“他去年车祸走的,出事前还跟我吵了架,说我不懂他的乐队……可刚才他说‘爸,你的二胡拉得真好听’。”

李教授举着便携式传感器跑过来,屏幕上的十二条波浪线已经交织成一张网,把整座城市都罩在里面。“这是集体记忆的共振,”他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叶子,“每个在这座城市生活过的人,都在声波里留下了痕迹——只要有人记得,这些声音就不会消失。”

陈砚在人群中看见个穿红裙的女人,正对着雕塑笑。那笑容像浸在水里的糖,慢慢化开。她跑过去,女人却在触碰到她指尖的前一秒,变成了无数光点,只留下一句贴在耳边的耳语:“我没走,砚砚,我变成了风,变成了雨,变成了这城市的一部分。”

光点落在陈砚的手背上,凉丝丝的,像母亲当年的吻。

第九节:雨与永恒

又一场暴雨来临的傍晚,广场上站满了人。没人打伞,任由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像在跟某种东西和解。人们伸出手,触摸着不同的凹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奇异的温柔。

穿中山装的老人摸着第一节凹槽,突然笑了:“听见了,1953年的电车铃,我跟你奶奶第一次约会,就在那辆车上。”扎马尾辫的女孩摸着第五节凹槽,眼泪混着雨水往下掉:“是他的声音,他说‘等我回来就娶你’,可他在抗洪时没回来……”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趴在底座上,小手拍着第十二条凹槽,咯咯地笑:“妈妈,这里有心跳!”

陈砚站在雕塑顶端,雨水顺着新刻的凹槽往下流,在地面汇成十二个小水洼。每个水洼里都倒映着不同的天空:有的飘着1987年的云,像堆在蓝布上;有的落着2003年的雪,六角形的雪花在水里慢慢化掉;有的悬着未来的彩虹,七种颜色在雨里轻轻晃。

周佩兰老太太举着照片站在水洼旁,照片里的老周和雕塑上流动的影像渐渐重合。他手里的提琴不再断弦,拉的《流浪者之歌》也不再走调,尾音里带着周佩兰熟悉的颤音——那是他年轻时,总在给嫂子唱情歌时加的调子。

“林野做到了。”老太太用袖子擦着眼泪,“他把时间刻成了能摸得着的形状,让走了的人,还能跟活着的人说说话。”

陈砚低头看向那道新刻的弧线,它和林野留下的歪扭线条完美衔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雨水中,十二种声音融成一首无字的歌,像城市在轻轻呼吸,呼——吸——呼——吸,从未停歇。

第十节:声波里的居民

三个月后,《共鸣》成了城市的新地标。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带着小板凳来广场排队,触摸不同的凹槽,听属于自己的故事。有人举着录音设备想把声音录下来,可录到的只有沙沙的杂音——李教授说,这些声波只认“有记忆的指尖”。

陈砚成了雕塑的守护者。每天清晨,她都会带着块软布来擦拭凹槽里的灰尘,有时会遇见周佩兰老太太,她总带着把小提琴,坐在雕塑旁拉老周当年的曲子;有时会遇见老张,他不再穿雨衣,总捧着儿子的乐队cd,说“让他也听听这雕塑”。

这天清晨,陈砚在底座旁发现了根断了的G弦。弦上缠着半旧的蓝布条,正是老周提琴上的那根——她认得上面的针脚,周佩兰说过,那是她用十字绣剩下的线绣的。

指尖刚碰到弦,一段新的旋律突然涌出来。是个小女孩在唱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背景里有地铁进站的轰鸣声,还有个年轻女人的笑声:“慢点唱,给妈妈也听听。”

陈砚愣了愣,突然笑了。她想起林野速写本上的问号,原来声波铭文永远不会完成。每个触摸它的人,每次心跳,每滴眼泪,都是新的刻痕。就像此刻,那个唱童谣的小女孩,正在给未来的某个人,留下一段属于2025年的记忆。

第十一节:未被记录的震颤

档案馆新来的实习生小林,在整理林野遗物时,发现了本带密码锁的黑皮日记。他对着阳光照了三天,才在最后一页的夹层里找到密码:——赵秀兰的忌日。

日记最后一页的字迹很潦草,像是病中写的:“第十二节凹槽要刻‘遗忘’。他们总以为记忆要刻下来才不会丢,可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忘了的——就像老周断了的弦,空着的地方,才能装下新的声音。”

小林抱着日记跑到广场时,陈砚正蹲在雕塑前,给一个戴墨镜的盲人描述凹槽的形状。“这道是圆的,像月亮;那道是直的,像地铁轨道。”她的声音很轻,“那边还有道歪的,是林野没刻完的。”

盲人伸出手,指尖在雕塑表面慢慢游走,最后停在一块光滑的区域——那里没有任何凹槽,连最浅的纹路都没有。

“我听见了风。”盲人突然笑了,眼角有泪滑下来,“像我小时候在乡下,奶奶摇着蒲扇说故事的声音,扇子边蹭着竹床,沙沙沙的。”

陈砚看着盲人的指尖,突然明白林野的用意。那些没被刻出来的声波,藏在青铜的分子缝隙里,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只在特定的时刻苏醒——比如某个盲人的指尖,刚好触碰到了某个被遗忘的夏天;比如某个孩子的笑声,刚好撞进了老周当年空着的弦。

“这块空白,”陈砚轻声说,“是留给未来的。”

第十二节:永恒的即兴曲

跨年的夜晚,中央车站广场挤满了人。倒计时的数字在大屏幕上跳动,10、9、8……寒风卷着欢呼声掠过《共鸣》,雕塑表面的凹槽开始泛起微光。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共鸣》突然发出耀眼的蓝光。十二条凹槽里喷出不同颜色的声波,红的像晚霞,蓝的像海水,金的像阳光,在夜空里组成巨大的五线谱。

陈砚站在中央,看着声波穿过人群。穿校服的林野接过老周递来的提琴,弦是完整的;赵秀兰站在钟楼底下,对着空气唱《摇篮曲》;母亲的红裙在声波里飘啊飘,最后落在陈砚的肩膀上,像个温暖的拥抱。

一段从未听过的旋律在城市上空回荡。有老周的提琴,有林野的刻刀,有母亲的笑声,有盲人听见的风声,有唱童谣的小女孩……它们混在一起,既属于1987年,也属于2025年,还属于往后的无数个新年。

陈砚掏出手机,给那个永远打不通的号码发了条短信:“妈,我听见你了。”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来时,《共鸣》的最后一道凹槽里,渗出了一滴透明的水珠。水珠顺着圆环滚落,在地面砸出细小的涟漪,像时间留下的眼泪,又像一个新的开始。

广场上的人们还在欢呼,声波组成的五线谱在夜空中轻轻晃动。陈砚知道,这是所有住在声波里的居民共同谱写的即兴曲,没有乐谱,没有终点——只要这座城市还在呼吸,这旋律就会一直唱下去。

UU阅书推荐阅读:最强武魂系统武神无敌我是神话创世主视频通武侠:开局盘点十大高手御天道主武逆苍澜巫师追逐着真理诸因永断斗罗之我的武魂让他们疯狂悟性逆天,我大唐长生仙,谁反对劲爷说他没动心熔炉之神励器悟道什么?我体内有一座剑山龙族木叶:我的人物卡人在超神,刚进学院我能提取镜中物恶女在上:丹师逆天记取代伏羲成为末代人皇,横行暴虐开局刚成圣,女帝求着要当我老婆魔禁:学园都市的替身使者添丁即事家庭教师之时雨母皇系统之千基变小可爱有点拽联盟:我能看到危险提示洪荒大舞台,有梦你就来从异世开始的无限夺舍封神帝辛,人皇人族圣皇我可以修复万物群聊:我们来自万千世界这个明星太招人喜欢开局签到红尘仙充值武学,我横推妖魔世界最后一个嫌疑人X全球大轮回末世:囤物资,杀鬼子超级逆转系统穿越到这里的那些年逐出宗门后,我自废修为却越来越强了长生不死,我苟到万界无敌诸天文明记我在诸天开黑店的日子女帝她矜贵爱撩修行超脱,熟练度面板助我苦练有了系统我无敌重生成族长,从投资开始无敌修罗武神 小说无间之希尔成神之路
UU阅书搜藏榜:青了一季的春诸天万界之我在赫敏面前当大佬周德洲之予我为王农家娇女:穿到古代开饭馆洛书笔赋[韩娱]老婆不易追我真没想当魔教教主我的班长居然在画少女漫画!商杀之仁心绝上至尊开局凡人,结局成为诸天至强者兽神逆袭:帝君,来PK!农门悍妻:小相公他被迫奋发图强失灵族误入球途城主!又有女修来找你了吾女有大帝之资白玉天虎魔尊追妻路漫漫海洋王剑仙独行别人御兽我御妖九霄帝道我好像又被坑了反派驾临百世炼情失踪两月,归来已成仙帝!万古第一仙宗诸天从奈落开始混沌圣元鼎阳气无穷不怕吸,妖物都叫我相公阴阳造化鼎三千界之屠龙令诛天狂妃:草包大小姐野外生存狂魔重生2000乖女儿被我宠上天杀手女pk千年冰山灵界神尊小说主角剑无双全民领主:我的浮岛能通灵全民种田,从国家复兴到仙武家族重生蛮荒拍卖返利我怎么成人族隐藏老祖了不对劲的废材长剑问天这怕是一个假世界阴阳捡尸人这岛国的画风太怪异了穿越之兴龙林辰赵无极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UU阅书最新小说:剑仙在上莽荒纪之纪炎圣元纪事一双华传奇武道长生,从大离第一纨绔开始武晴天的另类漂流雷道独尊混渊冥帝我能无限模拟死亡征服九大女帝后,我成就无上仙帝!穿书反派:开局挖掉女主至尊骨噬天棺剑道圣君昆仑道门我拿蚊子当灵宠,全宗都贫血了!灵离情殇吞神塔混沌鼎:女帝逼我做道侣开局觉醒荒古圣体后,我走上武道巅峰重生九界,不修炼却无敌了银霜领主恨别亦难镇狱武神,从棺中诈尸开始太玄镜人间烟火名流年雁关悍卒:从领异瞳娇妻开始师叔,你的法宝画风不对!人间帝尊乱世悍卒:从娶娇妻开始瞎子背剑,举世无双灵无限我摆烂后,仙子追夫火葬场鼎炼乾坤废柴都成仙帝?这个师尊强的离谱天上白玉京始于深渊飞向归墟偏天修仙:从炼器开始锤锻长生月夜的传说之寻觅开局加入镇魔司,斩杀妖魔就变强!上古风云之刑天混沌剑尊开局一颗珠,剑斩九重天聚灵仙瓶:从杂役到仙帝造化鼎:开局女帝助我修行!人屠女帝狠人?暴击返还秒变温顺九霄魅影陨落天骄逆袭成神记变尸为宝,我在焚尸房偷偷无敌重生西游:一境一金身,我肉身无敌了!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