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不是为了帮晁天王……”
顾大嫂疑惑问道:“那梁山这次带这么多人过来又是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当然是防备清风山!”
孙立在心里嘀咕,但这句话他无法告诉弟弟孙新和弟媳顾大嫂。
如今的清风山虽已被宋江控制,但加上老弱残兵也不足千人,整体防御极为薄弱。
若让山寨里的喽啰知道,东京来的赵大郎带着四千兵马来清风山,其实是针对他们,这些喽啰恐怕早就惊慌逃散了。
“这几天你们都小心点,”
孙立叮嘱,“没事别往梁山那边跑!”
说完,他转身去找宋押司。
看着孙立离开的背影,顾大嫂不解地问:“大伯为何不让我们去梁山?”
“还能为什么?”
小尉迟没好气地说,“大哥和宋押司都想招安,而梁山是地地道道的反贼,咱们跟梁山走得太近,恐怕大哥在宋押司面前不好交代。”
“这有什么不好交代的!”
顾大嫂冷笑道,“我们兄弟解珍、解宝不是已经在梁山了吗?咱们与梁山往来,那是我们自己的事,关宋江什么事?”
“娘子,”
孙新苦笑着摇摇头,“有些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咱们这边觉得无所谓,但在宋江眼里……”
小尉迟孙新解释道:
“倘若我们与梁山来往密切,”
“在宋押司眼中,”
“或许会觉得大哥三心二意,”
“既想随他一同接受招安,”
“又暗中在梁山找退路。”
“哼!这算什么!”
顾大嫂冷哼一声,
“宋押司还未有所动作,”
“就已疑神疑鬼,”
“依我说,这样的人难成大事,”
“不如大家直接上梁山,效仿解珍、解宝兄弟。”
“罢了!”
孙新头疼地说,
“以后别在大哥面前提这些,”
“他一心想着复官,”
“听了这话定会不悦。”
“另外,”
孙新叮嘱道,
“虽然我们已在清风山,为一方首领,”
“但刚才的话,还是谨慎为妙,”
“莫让人听见。”
“否则传到宋押司耳中,”
“难免惹他生疑,后果不堪设想。”
“唉,原以为上了清风山能自在些,”
顾大嫂不满地嘀咕,
“如今反倒不如从前自由。”
“呵呵,”
孙新勉强一笑,未敢反驳。
他知道顾大嫂一直向往像解珍、解宝兄弟那样投奔梁山,
如今留在清风山,不过是迁就自己罢了。
...
此时,
孙立从住处出来,
径直朝宋江的院子走去。
到了时,吴用恰好也在。
“押司,先生,”
孙立打了招呼,“有事相告。”
“何事?可是出了什么事?”
宋江急切问。
自孙立上山后,
因昔日于战场救过宋江,孙立已然成为及时雨的亲信。
\"押司,\"
孙立复述了刚从兄弟处听来的传闻,
\"据我兄弟所言,这些天寨里都在议论此事,\"
\"我也分不清是福是祸。”
\"梁山为晁天王……\"
宋江脸色骤沉,心想:
及时雨本应是清风山的继承人,即便要为晁盖谋划,也该由自己定夺,怎能让仅是晁盖友人的赵言占先?
更令宋江不安的是,清风山上下竟对流言传得如此广泛。
这表明,在喽啰心中,梁山似乎比自己更愿支持晁盖!
\"学究,这……\"
宋江急切求助般望向吴用。
智多星眉头紧锁,思虑良久,终无奈摇头:\"押司,梁山就在寨中,咱们一举一动都难逃他们察觉。”
\"所以,\"吴用警示道,
\"不论发生何事,押司切勿轻举妄动。”
\"赵寨主或许正盼着您犯错,那时他便能名正言顺驱逐我们。”
\"先生宽心,\"宋江咬牙回应,
\"这些道理我都懂。”
\"可这谣言置之不理也不妥吧?\"
病尉迟此时插嘴道,
\"谣言已传开,不少喽啰都信以为真!\"
\"若梁山以此为借口,逼迫我们攻打青州府,该如何应对?\"
\"这……应当不会吧?\"
宋江又转向吴用。
智多星皱眉沉思,继而苦笑道:
孙提辖所虑并非全无道理。
若梁山寨主真不顾脸面,恐怕真会出此下策。
“即便如此……”
宋江震惊地说道:“这般天气,怎能行军攻城?”
“押司,梁山未必真要攻打青州城,”
吴用叹息,“只需传出风声,到时候我们就进退维谷了。”
无需吴用多言,宋江已然明了。
一旦梁山有所行动,他便陷入左右为难之境。
若答应出兵,以清风山现有的实力,恐怕一触即溃。
而宋江作为晁盖的继任者,自当率先冲锋。
然而,这样的兵力配置,在青州府城坚固的防御面前,不过是以卵击石。
若拒绝梁山的要求,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即便梁山撤回,宋江的声誉也会荡然无存。
外人尚且愿为晁盖复仇,身为清风山首领的宋江,岂能对此置若罔闻?
宋江在院中踱步,眉头紧锁。
病尉迟忍不住劝道:“押司,或许我们想多了。
梁山未必有这般深意吧?”
“孙提辖,切莫轻视梁山!”
智多星提醒道,“梁山有三位军师:许贯忠、闻焕章和朱武。”
“这三人,一位是朝廷武状元,一位曾为落第秀才,另一位则是绿林寨主。”
“既然皆以智谋着称,自然都不易对付。”
“梁山仅用大半年时间,”
“便发展到这般规模!”
“虽主要靠赵大郎,”
“但这三位军师也贡献良多。”
“若他们真无能为力,”
“当初朝廷围剿水泊时,”
“梁山早就 ** 了,”
“何须我们此刻忧心忡忡!”
“先生所言极是,”
孙立虽内心轻视,
却对吴用的提醒点头回应,
“先生教导有理,我绝不敢轻视梁山。”
吴用观察孙立的模样,
知他并未重视自己的话,
但智多星并未多言,
有些道理需亲身经历才懂。
日后孙立若在梁山有所挫败,
自然会铭记其厉害!
“眼下说这些又有何益!”
宋江愁眉苦脸,
“还是先商议,”
“若梁山真要胁迫攻打青州府,”
“该如何应对?”
“关于此点,”
吴用思索片刻,
“我没有妙策,”
“倒有一计可施!”
“此时哪分好坏之分!”
宋江苦笑,
“先生不妨直言。”
“好,”
吴用也笑了,
见宋江与孙立都有些急躁,
方开口道,
“我想请押司散播消息,”
“说清风山谁能替晁天王复仇,”
“谁就能成为清风山寨主……”
“你竟敢出此下策!”
宋江震惊地睁大双眼,
“谁替晁天王 ** ,”
“谁能成为清风山的新寨主?”
“正是如此。”
吴用点头回应,
“只要押司一句话,清风山的众头领里,谁能为晁天王出力,谁就能坐上这清风山的主位!”
“可是……”
宋江一脸为难,
“这样做真的可行吗?”
“当然可行。”
智多星语气坚定,
“押司若这样说定,那么谁能为晁天王效力,就成了我们清风山内部的事。
梁山若介入,便是倚强凌弱,传扬开去,江湖上的其他豪杰也会支持我们清风山。”
“押司,先生的办法很好。”
病尉迟附和道,
“只要押司这么宣布,梁山就无法再以晁天王的名义胁迫您了!我们的困境不就化解了吗?”
“我明白这些道理。”
宋江有些恼怒,
“但无论如何,不能饮鸩止渴吧?”
“谁为晁天王效力,谁就是这清风山的寨主!但那董平,哪有那么容易对付!”
“押司,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吴用苦笑,
“我刚才也说过了,这并非良策。”
“不过,依我看,正如押司所言,董平不易对付,既然押司难以 ** 他,那其他人不也一样吗?”
“只要董平不死,押司就能像现在这样,继续掌控清风山。”
“好像确实如此。”
宋江眼前豁然开朗,
对啊!
他难以除掉那双枪将董平,其他人不也是如此吗?
再说,这清风山上,除了入云龙公孙胜和赤发鬼刘唐尚未完全归附,其余头领哪一个不是他的亲信呢?
没有他的许可,这些人里有谁敢对董平动手?只要双枪将一天未除,他就能继续名正言顺地掌控清风山。
……
商议后,宋江一行人行动迅速。
当晚,赵言从亲卫处得知,宋江在晁盖灵堂公开宣称,谁能为晁天王 ** ,谁就成为清风山的新寨主。
这话似曾相识,赵言初听时愣了一下,随即想起,在原来的历史线中,晁盖去世后,梁山正是以此方式选定首领。
期间,宋江耍了两次赖:第一次卢俊义捉到史文恭,却被宋江与吴用等人否定;第二次宋江提议分兵攻打东平、东昌,结果依然败给卢俊义。
两次失败后,宋江不得不让手下在聚义厅宣布结果,最终让卢俊义放弃寨主之位。
“寨主,”
孙安笑着说,“清风山是不是担心您逼迫他们为晁天王 ** ?”
“如今宋江此话一出,为晁天王 ** 就成了他们自己的事,咱们不便插手。”
“确实如此。”
赵言点头叹息,“智多星吴用果然有些手段,能这么快想到应对之策。”
“不过,”
史进笑着说道,“宋江不是说了吗?只要清风山的头领杀掉董平为晁天王 ** ,谁就可以当寨主?”
“话虽如此,但这计划未免太过冒险。”
赵言缓缓摇头,语气平静却坚定,“即便我们的兄弟真的坐上了清风山寨主的位置,又能如何?江湖中稍微有头脑的人,都会猜到这其中的猫腻。
区区一个清风山,上下兵马不足千人,我们梁山为了对付它都费尽心机。
此事若传扬出去,最终受损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颜面。”
史进皱眉沉思片刻,随即点头附和:“确实如此,可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宋江占了清风山不成?”
赵言淡然一笑:“清风山不过弹丸之地,本就无足轻重。
诸位切勿忘,此地原是我为晁盖暂时提供庇护而设,如今晁天王已逝,此事不宜提及。
待过些时日,我会派人告知宋江,梁山有意收回清风山。”
“若他识相顺从,此事自然无事;若他胆敢违抗,我们只需调集大军,将他们一举荡平便是。”
“还是大哥高见。”
众头领齐声赞同,“以我梁山之力,何惧一隅之地?”
赵言意味深长地笑道:“对付小小的清风山,实在不必太过费力。
更何况,宋江放出这种风声,自然会有心急之人。
你们想想,那双枪将董平若得知自己的性命成了清风山寨主的目标,内心会作何感想?”
宋江很快从手下喽啰处得知,自从他放出话说谁能为晁盖 ** 就能成为清风山新寨主后,山上的话题已悄然转变。
众人不再只谈论为晁天王复仇之事,而是开始猜测谁能 ** 董平,从而接任寨主之位。
大多数人认为宋江最有希望,这让宋江感到十分得意。
晁盖的葬礼按计划进行,随着他的安葬,梁山泊也准备撤退。
原计划是借此事迫使宋江就范,让他左右为难。
但吴用的一个提议改变了这一切,关于谁为晁盖 ** 谁就是新寨主的消息迅速传开,成了整个山东绿林的关注焦点。
这样一来,即便宋江真的为晁盖 ** ,这件事也变成了清风山内部事务,梁山泊不便插手。
最终,梁山泊只能放弃计划,启程离开。
赵言对此果断行事,毫无拖沓。
进群后,宋江刚接到消息,梁山大军便直接撤离返回。
他深知水泊梁山事务繁杂,不宜久留清风山。
站在山脚下目送梁山军队远去,宋江心中暗喜。
虽下属不明 ** ,但他与吴用心知肚明,此次无疑是他们的一次胜利。
梁山被迫放弃原计划,这对清风山而言意义非凡,也让宋江更加坚信未来能胜过梁山。
然而,正当宋江志得意满之际,远方尘土飞扬,一骑快马疾驰而来。
临近时,宋江认出是派往青州的探子。
那人下马急报:“押司,青州府有紧急消息!”
宋江连忙询问,探子神情紧张:“董平统领三千兵马,正朝清风山进发,准备围剿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