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内,元帝端坐在书房的龙椅上,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显得威严而庄重。元帝手中拿着一份折子,正仔细地翻阅着,似乎对其中的内容很感兴趣。
过了一会儿,元帝抬起头,目光落在了站在下方的王佑身上。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漫不经心地问道:“事情进展得如何?”
王佑赶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然后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禀陛下,事情进展得很顺利,永宁侯赵德已经被他的继室李氏掐死了,而且是当着众多宾客的面。”
元帝听后,点了点头,满意地说:“嗯,不错。你办事,朕一向放心。这样一来,其他宗亲就不会借此闹事了,还顺带处理掉了一个麻烦。以他做震慑,朕想那些宗亲也会安分点,尽快把钱凑集还给内务府,这样才能尽快凑集银钱,为接下来收复燕州做准备。”
元帝说完,将手中的折子轻轻放在书案上,然后向王佑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王佑谢恩后,小心翼翼地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元帝接着说道:“接下来,便是宋府了。不过,宋家的根基可是相当深厚啊,朝中的大臣们,跟宋府的交往都过于紧密了。朕担心一旦动了宋府,恐怕会引起朝堂的动荡。”
王佑深知宋府的势力庞大,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连忙说道:“陛下,臣也深知宋府的厉害。但是,此事关乎朝廷的稳定,若不加以处理,恐怕日后会酿成大祸。所以,臣认为即便困难重重,也必须要对宋府采取行动。”
“嗯,你所言甚是有理。”元帝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若有所思地说道,“你觉得朕若是突然对宋贵妃施以恩宠,他们是否会因此而露出破绽呢?宋氏宗亲的势力极为庞大,尤其是在南边地区,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如今除了河西崔氏之外,朝中已无人能够制衡他们了。若他们趁机发难,恐怕这江山社稷将会陷入危机,朝堂也会动荡不安啊。”
元帝一边说着,一边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感受着茶水的清香。然而,他的眉头却并未因此而舒展,反而愈发紧锁。
沉默片刻后,元帝继续说道:“只是如此一来,子游啊,你恐怕就要扮演一个恃宠而骄的佞臣角色了。”
王佑闻听此言,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回答道:“陛下言重了,为了陛下,为了朝廷,臣无论做什么、当什么,都在所不惜。只要朝廷能够安稳,江山得以一统,臣心甘情愿承受这一切。”
元帝面带微笑,目光落在站在下方的王佑身上,眼中流露出满意之色。他微微颔首,表示对王佑的赞赏,然后缓缓开口道:“子游啊,你确实最合朕意。”
元帝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朕这里收到了赵德生前呈上的折子,他在其中恳切地请求朕立赵慕为世子,承袭永宁侯的爵位。”元帝的声音平静而庄重,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王佑静静地聆听着,当听到元帝提到赵慕时,他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然而,他很快恢复了镇定,再次起身向元帝行礼,感激地说道:“多谢陛下。臣妹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臣一家老小都深感亏欠这个孩子。陛下如此体恤照顾,实在令臣感激涕零。”
元帝面见完王佑后,便朝着后宫走去。
凤梧宫中,一片静谧。皇后崔枫端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翻阅着内务账本。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映出她端庄英美秀丽的面庞。
就在这时,一名宫女匆匆忙忙地跑进来,跪地禀报:“皇后娘娘,陛下朝我们宫来了,请您准备接驾。”
皇后闻言,微微一怔,手中的账本也随之放下。她转头看向身边的嬷嬷,疑惑地问道:“今日陛下心情不好,怎么会突然想起来我这凤梧宫呢?”
嬷嬷思索片刻,答道:“依奴婢之见,陛下此次前来,恐怕并非因为心情不好。奴婢听闻陛下有意整顿宗亲,而永宁侯府之事,或许与此有关。娘娘,您还是赶紧收拾一下,准备接驾吧。”
皇后点了点头,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装,然后带着众人来到屋外,等候元帝的到来。
没过多久,只听得一声高呼:“陛下驾到!”这声音尖细而高亢,在凤梧宫中回荡,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恭迎陛下!”皇后崔枫率领着一众宫女、太监,齐刷刷地跪在地上,齐声高呼。
元帝缓缓下了轿辇,走到皇后面前,伸出双手,将她轻轻扶起。他看着皇后,微笑着说道:“皇后何必如此多礼,每次都这般跪拜,也不怕累着自己。快快起来吧。”
说完,元帝缓缓地扶起皇后,两人一同朝着屋内走去。待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门后,一干奴仆们这才如释重负般地慢慢起身,各自散去,继续忙碌起自己的事情来。
元帝迈入屋内,目光扫视一圈,最后落在了书案上那摞厚厚的账本上。他信步走过去,随意拿起一本,翻开几页看了看,然后转头看向皇后,问道:“皇后,你这又是在核对六宫的账本吧?这个月的账目有没有缩减一些呢?”
皇后崔枫赶忙上前,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自从陛下提倡节俭以来,六宫的开支确实都有所缩减。只是这缩减的金额并不是很大,臣妾最近也一直在思考,要怎样才能进一步缩减六宫的开支,以便能更快地凑集资金,为陛下分忧。”
元帝微微点头,表示对皇后的认可,接着感慨道:“还是皇后最懂朕啊!这燕州一直是朕心头的一块病,自从先帝将它割让出去后,朕就一直觉得这是我大晋的耻辱。所以,朕一心想要收复燕州,可这打仗哪有不花钱的呢?这不,前朝那些大臣们还在各种跟朕要钱,尤其是礼部,一年竟然要那么多开销,也不知道他们把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元帝的声音虽不大,但是皇后听出了元帝话后的深意。
元帝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一旁的椅子前坐下,然后随意地拍了拍身边的座位,示意皇后也一同坐下。
皇后一愣,缓缓说道:“陛下,今日下朝早,臣妾去给您泡一盏新茶,为您解解乏。”
元帝摆了摆手,笑道:“不必忙这些,朕就想和你说说话。”皇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在元帝身边坐下。
元帝看着皇后,轻声道:“朕知道你一直为后宫之事操劳,也为朕分忧不少。如今要收复燕州,朕压力颇大,也只有在你这儿能放松些。”
皇后心中一动,没想到平日里威严的陛下,竟也有如此脆弱的一面。她佯装乖巧,柔声说:“陛下心怀天下,收复燕州乃是大义之举,臣妾在后宫定会全力支持。后宫之事,陛下不必忧心,臣妾自会处理妥当,为陛下节省开支。”
元帝欣慰地点点头,握住皇后的手,“有你这句话,朕便安心了。只是接下来要对付宋家,宋家根深蒂固,朕担心会有诸多波折。”
皇后思索片刻,说道:“陛下,宋家虽难对付,但只要找到他们的把柄,便可一击即中。臣妾也会在后宫留意宋贵妃的动静,若有不对,定告知陛下。”元帝看着皇后聪慧的模样,心中对她又多了几分赞赏。
元帝随意聊了几句,便说道:“皇后,先忙着吧,朕回书房了,还有一堆折子等着朕呢。”说完便起身离开了。
元帝离开后不久,皇后身边的嬷嬷凑近说道:“娘娘,陛下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皇后冷笑一声,“还能所为何事,不过是来敲打我,让我帮他盯着后宫罢了。”
老嬷嬷看了自家皇后,关心道:“娘娘,不必过分忧心,奴婢会帮您安排好的。”
“对了,永宁侯府赵德的事情,你查得怎样?”皇后问道。
“回禀娘娘,奴婢已经查到了当年侯夫人王氏的真正死因了。”嬷嬷道。
“哦,你说说。”皇后看似漫不经心,只不过手中颤抖的账本出卖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