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会议室的长桌上,洛倾颜正低头翻看活动后的反馈报告,嘴角还挂着昨日“成长食堂”圆满落幕的笑意。顾逸尘站在白板前,手中钢笔轻轻敲打着纸面,眉头却微微蹙起。
“这两天团队的氛围……好像不太对。”他低声说道。
洛倾颜抬起头,目光扫过窗外忙碌的办公区,几个原本关系不错的同事此刻连眼神都避开了彼此,气氛微妙得像是绷紧的弦。
她点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时光回溯之情感共鸣笔”的笔身。这支笔自重生以来便成了她的秘密武器,能让她感知他人的情绪波动,甚至回溯某些片段中隐藏的真实情绪。
“我昨天在茶水间听见小李和阿琳说话,语气里带着火气。”她轻声道,“但内容听不太清楚。”
顾逸尘放下钢笔,转过身来:“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
他们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意识到,推广项目的成功并没有让团队更团结,反而像是一块压在众人肩上的石头,越堆越高。
当天下午,洛倾颜开始频繁使用共鸣笔,在茶水间、走廊、会议室门口等人流密集处驻足,悄悄感知大家的情绪变化。短短两个小时内,她收集到了十几条零散的情绪信息:焦虑、委屈、愤怒、压抑……
她把这些情绪关键词整理成一张表格,晚上与顾逸尘一起分析。
“你看这条,‘任务分配不公平’出现三次了。”洛倾颜指着表格上的一列,“还有‘没人听我说话’‘总是被忽略’这些词也反复出现。”
顾逸尘沉思片刻,点头道:“看来问题不是出在个别成员身上,而是整个团队的沟通机制出了问题。”
接下来的两天,顾逸尘分别找了六位表面上冲突最多的成员私下谈话,每人不少于三十分钟。他用一贯温和却不容拒绝的态度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想法,并认真记录下每一段抱怨背后的诉求。
“其实我也不想吵,但我真的忙不过来。”一位女员工红着眼眶说,“上次的任务明明是A负责的,结果临时推给我,我也没办法拒绝。”
“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少,但每次汇报成果的时候都没人提我的名字。”另一位男同事低声嘟囔。
顾逸尘将这些话语一一记下,回到办公室后与洛倾颜汇总分析,终于锁定了矛盾的核心——任务分配缺乏透明度,部分成员承担了过多工作,而另一些则感到被边缘化;沟通渠道不畅,导致误会累积,情绪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必须开一次会议。”洛倾颜坚定地说,“不是普通的总结会,而是真正让大家把话说开的沟通会。”
然而,通知刚发出去不到十分钟,就有三分之一的人回复“不想参加”。
“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人直接在群里留言,“开会就是走形式。”
洛倾颜看着手机屏幕皱眉,顾逸尘却已经拿起外套:“我去谈谈。”
他们分头行动,先找到抵触情绪最严重的几位成员,一对一沟通。洛倾颜坐在工位旁,耐心听着其中一人吐槽:“如果只是为了安抚情绪,那还不如不开。我们都知道问题在哪,但没人愿意改变。”
“这次会议的目的不是批评谁。”洛倾颜柔声回应,“是为了让大家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那位成员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好,我去。”
会议当天,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大家落座后,前十五分钟几乎无人开口,空气仿佛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洛倾颜率先打破沉默,站起身来:“首先,我要承认,在管理和协调方面,我和顾总确实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有时候太专注于项目进度,忽略了大家的感受。”
她说完,看向顾逸尘。后者也点头接话:“我们在分配任务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每个人的负荷,也没有及时听取大家的意见。这是我们的责任。”
两位领导的自我批评让原本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一些。洛倾颜趁机鼓励大家发言:“今天这里没有上下级,只有我们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你们可以放心说出心里的想法,我们保证不会因此影响任何人的评价。”
为了打消顾虑,她还在桌上放了一盘小礼品,承诺第一个发言的人可以优先挑选。
终于,一个年轻女孩鼓起勇气开口:“其实我一直觉得……有些事情不该让我做。比如上周的数据整理,本来是别人的工作,最后全压在我头上。”
她的话一出口,其他人也陆续开始发言,有的讲任务安排不合理,有的说自己提出建议却被忽视,还有人提到加班太多却得不到认可。
洛倾颜认真倾听,时不时点头回应,顾逸尘也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随着讨论深入,原本沉默的人也开始加入进来,会议室里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不再是抱怨,而是思考如何改进。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任务分配表,明确每个人的责任。”有人提议。
“还可以每周开个小会,轮流分享各自的工作进展。”另一个补充道。
洛倾颜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阵暖意。她知道,这次会议并不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像是一扇门,打开了团队之间久违的信任通道。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时,洛倾颜忽然想起一件事,转头看向顾逸尘:“那个匿名信息……查得怎么样了?”
顾逸尘神色微敛,低声道:“还在追查,但我们必须小心。”
洛倾颜轻轻点头,目光重新落在会议室里那些略显疲惫却神情放松的脸庞上。
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但至少这一刻,他们是一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