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结束次日,陆晨小队突然接到紧急任务:代号“猎影行动”——境外恐怖组织“黑蝎”潜入东南沿海城市,挟持化工厂人质,威胁引爆剧毒原料罐。军方需配合警方展开联合解救,任务要求:零伤亡。
凌晨三点,运输直升机将小队投送至目标区域外围。陆晨透过夜视仪观察:化工厂围墙布满铁丝网,监控塔上的红外摄像头闪烁。狙击手王猛报告:“东南角有热源异常,疑似狙击点。”
“分三组渗透。”队长周海分配任务,“陆晨带第一组从下水道潜入,李昊爆破组切断电源,王猛占据制高点。”所有人佩戴“国产qbZ-191突击步枪”,配备消音器与红外瞄准模块——这是现役特种部队的标准配置。
下水道弥漫着腐臭,陆晨小队沿预设路线爬行。战术手表显示“毒气浓度超标”,防化服自动启动过滤系统。前方传来电子锁嗡鸣,陈涛用“多功能战术匕首”撬开检修口,无声跃入厂区。
蓝军(恐怖分子扮演者)的通讯信号被截获,耳机传来加密指令:“三点钟方向,人质集中在反应车间,毒罐倒计时15分钟。”陆晨示意队友贴墙移动,利用“激光测距仪”计算狙击点与爆破点的距离。
突然,头顶监控摄像头转动。陆晨启动“单兵电磁脉冲器”(民用干扰器改装),短暂致盲监控网络。李昊趁机安装“定向爆破装置”,精确切断车间电源。黑暗中,恐怖分子的嘶吼声从二楼传来。
王猛在制高点扣动扳机,cS\/LR4狙击步枪的膛线精准旋转——这是他在高原寒风中练就的“无辅助射击”本领。两颗子弹击碎两扇窗户,制造混乱。陆晨小队趁机突入,利用“墙角战术”交替掩护。
“人质!蹲下!”陆晨冲入车间,发现20名人质被捆在毒罐旁。恐怖分子头目持遥控引爆器,冷笑:“你们只有5分钟。”
陈涛迅速分析毒罐结构,低声汇报:“阀门在东侧管道,爆破索需30秒。”陆晨当机立断:“李昊,3秒爆破!所有人撤离!”同时,他冲向头目,用匕首抵住其咽喉。
倒计时归零的瞬间,爆破索炸断阀门,毒液被引流至安全管道。陆晨小队押解恐怖分子冲出车间,王猛的狙击弹精准击落遥控引爆器。演习指挥部传来通报:“人质全部解救,毒罐安全,任务完成。”
复盘会议上,将军指着监控回放:“你们用了最‘笨’的方法——爆破引流而非直接拆除,但却是唯一可行的方案。现代战争,智能算法不如士兵的战场直觉。”陆晨注意到,系统奖励的“超远程导弹技术”在任务中毫无用处——真正的胜利,藏在每个战术细节里。
次日,陆晨在基地操场签到。系统提示音响起:“今日奖励:城市反恐心理战手册。”他合上手册,望向正在训练的新兵——他们正用95式步枪练习快速换弹,汗水浸透作训服。真正的铁血崛起,不在系统,而在这些将热血铸入钢枪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