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星和小月听闻,相视一眼,立马点头答应。
可能许久未曾出门,两人也想借着何杨提亲的机会,四处走走凑个热闹。
再者与何杨闲聊时,听闻义庄扩建得非同一般,阿星和小月很有默契地都想去瞧一瞧。
一想到这一走不知多久,可能长时间见不到安妮大小姐。
阿星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便急匆匆地跑去道别。
小月嘟着嘴,收好自己的行李后,还要帮着九叔整理。
一想到师兄又去找那个安妮,心里就忍不住一阵发酸,眼眸里闪过一丝黯淡。
临行之际,原本计划是四人出行。
当走到酒泉镇的门口时,竟然又多了一人。
这多出来的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阿星心心念念的安妮大小姐。
不知她是如何考虑的,在她家老登被咬死后,就关闭了客栈。
她可怜兮兮地看着九叔,晶莹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称一个女孩怀揣着一大笔钱不安全,想要跟着九叔一同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众人面面相觑,阿星却是喜不自禁,脸上笑意难掩。
“安妮小姐,你这……”
九叔欲言又止。
安妮眨着大眼睛,一脸坚决:“九叔,就让我跟着你们吧,这酒泉镇我是一刻也不想多待了。”
她的语气带着几分哽咽,双手紧紧攥着衣角。
阿星在一旁帮着求情,九叔被烦的不行,无奈只好点头同意。
就这样,一行五人踏上了返回任家镇的路途。
原本何杨是能够背着九叔,先行一步飞回任家镇的。
但一想到一路上会被一根棍子抵着后背,心里就觉得特别别扭。索性只有委屈婷婷多等几日,五个人慢悠悠地朝任家镇走去。
接连走了几日,终于快要抵达任家镇附近。
何杨的心情愈发激动,脑海中不停地浮现出心爱姑娘的面容,那弯弯的笑眼,让他心生暖意。
到了任家镇附近,众人首先来到了义庄。
敲门之后,依旧是文才出来开门。
见到九叔归来,他那苍老的脸庞露出一丝笑意,浑浊的眼眸里透着欢喜,忙不迭地将众人的行李接过。
何杨领着九叔四处参观。
义庄果然如他所说,扩建得极为不凡。
不仅面积增大了许多,亭台楼阁、花园凉亭也是一应俱全。雕花的栏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新种的花草绿意盎然。
“师傅,怎么样,我没骗您吧?”
何杨笑着说道,挺直了腰杆,透着一股自豪。
九叔点点头:“不错不错,只是如此一来,难免会影响到清修。”
话虽如此,但九叔的嘴角都快翘到耳根了,眼睛里满是欣赏。
何杨撇了撇嘴,看着九叔那满意的表情,自然知道他心里其实欢喜得很。
在众人都安顿好之后,安妮在义庄借住了一晚。
初来乍到,义庄的布局让她微微蹙眉,可数日奔波后的疲惫,还是敌不过倦意的侵袭,她只能先在这落脚。
起初,何杨以为安妮一路跟随,定是对自己心怀企图。
那一夜,安妮独自坐在窗前,月光洒在她身上,似为她披上一层淡淡银纱。或许,是她父亲亡故之事,这沉重的打击让她在一夜之间褪去了青涩,变得成熟起来。
此次一路相随,还真只是出于对一个女生独自上路的担忧罢了。
次日清晨,文才还在睡梦中,呼噜声此起彼伏,搅得义庄似有几分喧闹。
安妮悄然在桌上留下两封书信,随后便默默离开这里。临走前她回眸看了义庄一眼,仿佛在作别过往的种种。
至于两封书信,其中一封是留给阿星的。
信封上的字迹清秀,信中的内容,首先是对阿星的深情厚爱表示感谢。如寻常所见绿茶一般,安妮先是把自己狠狠贬低了一番,那般自谦的语气,让人不忍心再去苛责。
接着,她给阿星发了一张好人卡,笔触间透着温柔,又贴心地提醒阿星,要懂得珍惜眼前人。直言在这段相处时光中,她已敏锐地察觉到小月对阿星深深的爱意。
至于另一封信,则是单独留给何杨的。
信里内容,大致可归结为两点。
一方面,她坦率承认对何杨确实曾有过心动瞬间,可那心跳瞬间化作一声浅叹。在得知他已有未婚妻之后,她决然斩断了这个念头。提及未来打算,她表示准备在带英帝国长久居住,还满怀期待地希望何杨有机会能够过去找她。
这封信,何杨没有刻意隐瞒,在阿星面前阅读这封信的前半部分。
至于后半部分的内容,则是吴神父委托安妮转告何杨的话语。
字迹间透着郑重,大致提到了他今后的规划,以及对何杨和九叔的热心帮忙表达了发自肺腑的衷心感谢,最后还热情洋溢地邀请两人,今后若有空闲,可以到梵蒂冈相聚。
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在阿星那幽怨的眼神中缓缓落下帷幕。
阿星接过信封,眼眸里闪过一丝失落,轻叹一声,似是为这段未曾开花的缘分画上句点。
从此那辆公交车缓缓驶离华夏大地,开往那号称“开放”“繁荣”“民主”的带英帝国。
“怎么没有看到箐箐呢?”
何杨将手中的信件顺手撕毁,满心疑惑地看向文才。
他环顾四周,空荡荡的义庄少了那抹灵动身影,显得格外寂寥。
文才没了免费的“大灯”可看,心中甚是可惜。
在失落情绪的笼罩下,整个人显得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回答道:“箐箐在你走后的几天,就被婷婷接到任府同住了。”
何杨听闻,忍不住暗暗竖起一根大拇指,眼眸里闪过一丝赞许,心中赞叹道:任发不愧是国民好岳父!教出的女儿果然有着大房的风范。之前还曾担心将来后宫会起火,如今有婷婷主动拉拢示好,想来今后的日子必定和谐美满、其乐融融。
依照“三书六礼”的传统,何杨在早餐过后,便与九叔十分认真地讨论起了提亲的诸多细节。
当下,负责纳彩的人选已经找好,那是一个在镇上颇有名望的媒婆,圆脸大眼,一脸精明,人送外号“媒婆张”。
聘书、迎书请任家镇德高望重的老人代为书写,笔力苍劲,写的字如龙飞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