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整天的时间如同流水般逝去。
何杨马不停蹄地奔波,鞋子都快被擦鞋匠给擦破了,却并未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那些擦鞋的孩子,要么表示从未听说过阿星这个名字,要么就说叫阿星的太多,根本无从分辨。
何杨也从侧面深刻地体会到,在这纷乱不堪的世道之中,像阿星这样以擦皮鞋为生的孤苦孩子数量实在太多。想要在茫茫人海中准确地打听出特定一个人的下落,确实如大海捞针一般困难。
傍晚时分,何杨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旅馆。
他躺在吱呀作响的旧木床上,心中不免感到有些失望。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就在何杨几乎要放弃今天的希望,准备先休息一下明天再作打算的时候。
旅馆房间的门突然被敲响了。
“咚咚咚。”
何杨翻身坐起。
“谁啊。”
门外传来一个略显稚嫩却急促的声音。
“先生,先生!是我,早上您找我们帮忙的报童。”
何杨一听,精神顿时为之一振,所有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他迅速从床上跳了下来,几步上前拉开了房门。
门外站着一个上午见过的报童,正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小脸跑得通红。
“先生,我……我好像打听到一点您要找的人的消息了。”
报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何杨心中一喜,急忙将报童让进屋里,并给他倒了杯水。
他尽量压抑住内心的急切,温和地说道。
“孩子,别着急,慢慢说,喝口水缓口气。”
报童接过水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口,这才缓过气来。
他抹了抹嘴,抬头看着何杨,有些兴奋地说道。
“我听街口一个卖糖葫芦的大叔说,他好像……好像在城西边那座荒废的破庙里,见过一个以擦皮鞋为生的小孩。”
“那个小孩的名字,就叫阿星。”
何杨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他二话不说,从口袋里又摸出一块大洋,塞到报童的手中,作为额外的感谢。
“好孩子,太谢谢你了。”
“如果这个消息准确无误,后面我再重重酬谢你们这群小兄弟。”
报童掂着手里沉甸甸的大洋,喜笑颜开,连声道谢后便告辞离去了。
得到这一丝宝贵的消息,何杨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但他并没有立刻贸然前往城西求证。
他耐心等到夜幕完全降临,四周陷入一片寂静之后,才悄然离开了旅馆。
他施展身法,身形如鬼魅般融入夜色之中,朝着城西的那座破庙方向潜行而去。
城西的那座破庙早已荒废多年,显得破败不堪。
庙墙多处坍塌,屋顶的瓦片也残缺不全,四处都在呼呼地漏着冷风。
庙内虽然隐约能看到有人居住过的痕迹,但到处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墙角结满了蜘蛛网,散发着一股霉败的气息。
何杨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潜到破庙的暗影处。
他没有急于现身,而是屏住呼吸,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着庙内传来的动静。
隐约间,他听到里面有几个孩子压低了声音的谈话声。
从他们对话间的称呼中,何杨心中一动,基本确定了,他要找的阿星,此刻就在这座破庙之中。
只是,这个阿星,究竟是不是身怀《如来神掌》秘籍的那个人,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这时,只听一个略显稚嫩的童声说道。
“阿星,阿星,你听说了吗。”
“最近有好些人在外面打听你的消息呢。”
“听说是什么你的远房亲戚发迹了,特地来沪上寻你回去过好日子。”
在这个食不果腹、命如草芥的时代,孤儿们的生活过得异常艰辛。能够找到亲戚,重新获得一个可以依附的家庭,在这些孩子们看来,无疑是天大的幸运。那意味着今后的生活总算是有了切实的保障,不必再挨饿受冻,颠沛流离。
这话一出口,破庙内顿时响起一片小小的骚动。
周围的孩子们纷纷投来一丝羡慕夹杂着些许嫉妒的目光。
不少与阿星平日里关系还算熟稔的孩子,已经开始七嘴八舌地向他道起喜来。
“哇,阿星,你可要转运啦。”
“以后可别忘了我们这些穷哥们啊。”
被称作阿星的那个孩子,正独自一人默默地坐在破庙的角落里。
听着同伴们的议论与恭喜,他只是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脸上并没有多少兴奋的表情。
他的亲人,早在连年的战乱中便已不幸丧生。
这世上,哪里还有什么远房亲戚会来寻他?
别人要找的,或许只是其他某个同名同姓的小孩罢了。
他自己的情况,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如此幸运的事情,又怎么会轻易地降临到他的头上呢?
他默默地打开了摆在身旁的那个破旧鞋箱,开始仔细地整理起里面的擦鞋工具。
他将今天辛苦赚来的几枚铜板仔细数了数,然后从中拿出一小部分,交给破庙里一个年纪看起来比他稍大一些的孩子。
这是他今天需要上缴的“保护费”,或者说是“工钱”。
在这龙蛇混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的沪上滩。
即便是他们这些身份卑微、靠擦皮鞋勉强糊口的小孩,也同样会受到本地小帮会的层层盘剥。
否则,像他们这样孤苦无依的孩子,根本没有资格在那些大大小小势力的眼皮子底下讨生活。
何杨隐藏在暗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默不作声地纵身一跃,身形如轻烟般悄无声息地跳上了破庙那摇摇欲坠的屋顶。
他来到阿星所在位置的正上方,小心翼翼地揭开一块松动的瓦片,目光透过缝隙朝下方望去。
阿星此刻正低着头,专注地整理着他那个赖以为生的鞋箱。
箱子虽然破旧,但里面的各种擦鞋工具却被他擦拭得干干净净,并且一件件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固定的位置。
何杨的视线锐利如鹰,穿过那些瓶瓶罐罐、各式刷子等工具的间隙。
他清楚地看到,在鞋箱的最底层,压着一本薄薄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