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杨嘴角噙着一抹微笑,站起身来。
他径直走到那位金丝眼镜男的身旁,微微欠了欠身,姿态放得很低,客气地开口打招呼:
“这位先生,您好,不知能否冒昧打扰您一下?”
金丝眼镜男闻声微微一愣。
他与同伴的谈话被打断,眼神中瞬间透露出几分不易察觉的戒备。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上下打量着何杨。
在这商业极度繁华,却也因此鱼龙混杂、三教九流汇聚的香江,各种各样的骗子可着实不在少数。像何杨这样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衣着考究,但内里究竟是何底细却不得而知的人,他也曾见过不少。
金丝眼镜男眼中的戒备之色并未消减,但出于基本的社交礼貌,他还是相对客气地开口问道:“不知阁下有何贵干?”
何杨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显得十分熟稔自然。
他毫不客气地从旁边抽过一把空着的椅子,径直坐了下来,开口说道:“刚刚无意之中听到先生与朋友的谈话,似乎先生对于香江的土地买卖事宜十分熟悉。”
“所以,冒昧前来,想向先生请教一二。”
金丝眼镜男不动声色地扶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
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张制作精美的名片,递了过来。
何杨伸手接过名片,目光落在上面。
名片上清晰地印着对方的姓名——王明。
以及他在香江地政署所担任的职务。
虽说并非处于领导层级,但也算得上是一位官方的办事人员。
这个发现,让何杨心中一喜,暗道自己今日运气不错。
何杨脸上笑容更盛,语气也热络了几分:
“原来是地政署的王明先生,失敬失敬!”
“难怪王先生对土地政策如此了解,真是年轻有为啊!”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何杨这一通恰到好处的恭维,倒是让王明心中的戒备之意减少了一些。
王明呵呵一笑,略带矜持地摆了摆手,谦虚道:
“何先生过奖了。”
“在地政署工作的时间久了,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总能懂上一些皮毛。”
话虽如此,但他眉梢眼角间那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还是清晰地显露了出来。
先前与王明一同闲聊的那人,此刻也抓住机会,学着何杨的样子,对着王明又是一阵吹捧。
王明听得心情大好,当即拍着对方的肩膀,豪爽地表示,其想要购买的那块土地,他会帮忙从中周旋协调一番。
何杨见状,立刻不失时机地强行将话题引向自己:
“王先生,在下何杨,乃是从对岸省城而来。”
“此次冒昧前来香江,也是想购置一些土地用于发展。”
“还望王先生不吝赐教,多多指点一二。”
王明闻言,眼前骤然一亮。
他脸上的神情迅速缓和下来,笑容也变得真诚了许多。
其态度转变之快,就连那些精于此道的川剧变脸大师见了,恐怕都要自愧不如。
目前的香江,仍有大量土地处于闲置状态。
倘若有人出资购买,王明不仅能为自己的履历增添一笔政绩,更能在经办过程中,巧妙地为自己捞取不少实际的好处。
想到此处,王明望向何杨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变得热切了几分。
王明搓了搓手,脸上堆满了笑容,声音也带着一股掩饰不住的殷勤。
“不知道何先生,具体看中了哪一块宝地?”
“大概有多大的面积呢?”
何杨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语气平稳,不疾不徐地开口。
“我看中了一座离岛。”
“面积嘛,不算太小。”
王明闻言,先是微微一怔。
他没想到眼前这个衣着寻常、年纪轻轻的男子,居然是一位财力如此雄厚的潜在金主。
他对何杨的态度,瞬间又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从最初的职业性热情,变得更加恭敬与殷切。
他立刻站起身,朝着茶楼的伙计扬声喊道。
“伙计,这里再添一副碗筷。”
“顺便,把你们店里最具特色的小吃,也一并送上来几样。”
王明刚一落座,便毫不犹豫地将先前与他攀谈、找他办事的那人打发离开。
他找了个借口,三言两语便将对方劝走。
如此大宗的土地买卖,利润可观,他可不想让消息外泄,被署里那些眼尖的同事们中途截胡,分薄了自己的利益。
“何先生,您是初到香江吧。”
王明满脸堆笑,语气亲切地说道。
“可能对我们这边的土地政策还不太了解。”
“要不,我先给您详细讲解一番?”
何杨轻轻颔首,神色平静。
“那就有劳王先生了。”
王明连忙摆了摆手,姿态放得更低。
“何先生太客气了,这都是我分内之事。”
“能为何先生这样的人物效劳,是我的荣幸才对。”
话音落下,王明便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香江现行的地政管理条例。
他的语速不快,条理清晰,显然对此业务极为熟悉。
话说在当前的带英帝国殖民统治时期,依据至高无上的《英皇制诰》规定,香江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其最终所有权均属于遥远的代英王室。
唯一的例外,是位于中环地区的圣约翰座堂。
那片土地属于教会的自用地,乃是当年英王慷慨赠予圣公会的特殊地块。
从公元1898年7月1日起,任何土地的使用者,都必须向港英政府缴纳相应的地价,以此来获得具有明确期限的土地使用权。
并且,每年还需按规定缴纳地租,不得拖欠。
此时的香江,绝大部分土地都已通过租赁或者其他各种方式,由港英政府批出。
这些租地的土地契约,其年期主要分为三种规格:七十五年、九十九年,以及最为长久的九百九十九年。
例如新界及新九龙一带的土地契约,其年期通常设定为九十九年。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
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殖民政府的规定虽然严苛,但总有那么一些可以通融的灰色地带。
对于港岛和九龙这两片区域,那是通过1842年屈辱的《南京条约》与1860年同样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从大清国手中强行割让给代英帝国的土地。
在这些“女王的土地”上,港英政府严格执行《英皇制诰》的每一条款,几乎没有任何变通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