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协议上的约定,在签署完毕之后,何杨便需要一次性结清所有答应给村民的补偿款项,以及购买土地的全额款项。
当那堆积如山的崭新英镑,被一箱箱从银行押运出来,摆放在众人面前时。
那金钱的光芒,几乎晃花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
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见多识广的官员,还是淳朴的村民,都不禁瞠目结舌,发出一阵阵低低的惊呼。
何杨特意花钱请来了《泰晤士报》的记者。
他授意记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震撼人心的交易场面,进行全方位的拍照记录。
在律师团队的协助下,何杨顺利地将承诺的钱财一一付清。每个从律师手里接过补偿款的村民,除了在相关文件上签字画押外,何杨还拿着协议,与他们一同合影留念。
何杨相信,这些极具冲击力的照片,一旦在报刊上公开发布,毫无疑问将会立刻成为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引起整个香江乃至更远地方的轰动。
这一张张照片,都将成为日后无可辩驳的铁证。
忙碌了整整一天,直到夕阳西下,最后一户村民的补偿款才终于发放完毕。
在何杨的特别授意之下,《泰晤士报》的记者将今天整个交易的详细经过,洋洋洒洒地撰写成了一篇专题深度报道。
报道之中,不仅附上了今天签署的那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交易协议的影印件。更是将那堆积如山的英镑的震撼照片,放在了最为显眼的位置。
为此,何杨还特意私下里给了那位报社主编一个厚实的大红包。
他请主编不仅要在香江本地的报纸上,大篇幅地发布这篇报道。更要将这篇报道,连同那些照片,一同传回遥远的大笨钟,在代英帝国的本土报纸上进行同步报道。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笔交易是光明正大,无可指摘的。
等到何杨拿到了所有与村民合影的照片底片,并且确认无误之后。
他心中那块一直悬着的大石头,才算是真正稳稳地落了地。
有了如此完整且严密的证据链条,就算是将来有人心生歹念,妄图推翻这笔土地交易。
在这些白纸黑字、图文并茂的铁证面前,也绝无半点实现的可能。哪怕是在香江回归之前的代英帝国殖民统治时期,他们同样无法轻易撼动这笔已经板上钉钉的交易。
除非,他们彻底抛弃所谓的国家信誉与法律尊严,不顾一切地强行暗中下黑手。
当然,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何杨也绝不会有半分惧怕。
这篇图文并茂的专题报道,一经在代英帝国本土发出,立刻便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与震动。
代英帝国的那些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的绅士们,怎么也没有想到。
在他们印象中那个遥远、贫穷、落后的东方殖民地,竟然会出现如此惊人额度的土地交易。
正因为这篇报道的及时问世,不仅极大地提振了当时代英国民对于殖民地经济的信心。而且在不经意之间,仿佛为因连年战争而陷入持续低迷的代英帝国本土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劲有力的强心剂。
报道公开发布了许久之后,远在白金汉宫的英皇,才从首相的口中得知了此事。
当了解到这笔来自东方的巨额土地交易,竟然对本土经济的复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时。
英皇特意亲自发电报到香江,详细过问了这宗土地交易的具体情况。并且他还通过电报,口头对香江总督以及各大部门的署长,进行了一番褒奖。
同时,英皇也对报道中那位出手阔绰、年轻有为的神秘东方富豪——何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仅凭借他这次在无意中,以一己之力,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代英帝国摆脱经济低迷困境的巨大举措,就足以让他获得由英皇亲自授予的荣誉勋章,成为代英帝国的新贵。
当然,这些后续可能发生的事情,何杨暂时还并不知情。
他此刻,在忙完了所有关于土地交易的繁琐事宜之后,正特意设下丰盛的酒宴,以此来感谢各位洋人“兄弟”们,在这次交易中所给予的鼎力相助。
出于感激之情,也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份来之不易的“兄弟情谊”。
他精心挑选了许多价值连城、璀璨夺目的珠宝首饰,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们。
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间,“兄弟”之间的情谊,似乎也变得愈发深厚与牢固了。
当然,对于这次购买土地的最大功臣——王明,何杨更是给予了丰厚无比的回报。
现在,何杨已经成功地将南丫岛上,所有原属于村民手中的土地,全部合法地收入囊中。
而在那些洋人“兄弟”们的鼎力协助之下,原属于港岛政府手中掌控的那部分南丫岛土地的转让手续,也在以远超正常流程的速度,飞快地向前推进办理。
几天后,一切尘埃落定。
何杨原本信心满满地打定了主意,要立刻开始实施他的南丫岛开发计划。
他准备严格信守与岛上百姓之间的约定,优先聘请他们来帮忙完成岛上一些基础设施建筑物的修建工作,以此来正式开启南丫岛的全面建设计划。
然而,现实往往充满了意外,计划也总是赶不上变化。
许多南丫岛的年轻村民,在拿到那笔数目可观的补偿款之后,并没有选择留在岛上。
他们纷纷怀揣着对外面繁华世界的向往,选择离开这座世代生活的岛屿,前往更加繁华的本岛,去追求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活。
这直接导致了村子里的基本劳动力,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失。
何杨对此有些手足无措,即便他亲自找到族长和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好言相劝,希望能留下一些青壮年劳力,但也根本无法阻挡那些年轻人,前往本岛寻求更好发展机会的步伐。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几位族老也是始料未及。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事态竟然会发展到了如此地步。
别说是那些年轻气盛、向往外面花花世界的后生晚辈了。就连他们这些一向被认为成熟稳重、故土难离的老人。在拿到那笔远超想象的丰厚补偿款之后,心中都不由自主地萌生出了,想要离开这座贫瘠小岛,去繁华的本岛安享晚年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