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是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是十二地支。
干支的起源与名称含义
《五行大义》记载:“干支体系,是依据五行理论建立的。相传在轩辕黄帝时期,由大挠氏所创制。”
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说:“大挠氏探究五行的本质,观测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开始用‘甲乙’等字命名日子,称为‘干’;用‘子丑’等字命名月份,称为‘枝’。涉及天道(时间运行)时用‘日’(天干),涉及地道(方位节气)时用‘辰’(地支)。因阴阳有别,所以有‘干’‘枝’的名称。”
“干”字有三种不同写法和含义:
1. 写作“簳(gǎn)”,指枝条与茎干相互配合,如同树木的枝条与主干共同构成树体,故称“簳”。
2. 写作“干(gàn)”,“干”有“济助”之义,“枝”有“支撑”之义,用天干地支纪日纪时,能佐助万事万物的记录与推演,故称“枝干”。
3. 写作“干(gān)”,通“竿”,如物体竖立在竹竿上,清晰显明,故也称为“竿”。
后世书籍为简便起见,多统一写作“干支”。
十天干的象征意义
《群书考异》解释:
甲:通“拆”,意为万物破壳而出,如《易经》所言“百果草木,皆甲拆”(草木果实破壳萌发)。
乙:通“轧”,意为万物初生时,从土壤中抽芽蜷曲而出。
丙:通“炳”,意为万物生长旺盛,显着明了。
丁:意为“强壮”,指万物进入壮盛期,如古代称成年男子为“成丁”,取其强壮之意。
戊:意为“茂盛”,指万物繁茂生长,如《汉书·律历志》说“孳茂于戊”。
己:意为“纪识”,指万物已有形态,可以记录识别。
庚:意为“坚实”,指万物成熟后收敛,果实坚实。
辛:意为“更新”,指万物成熟后新的循环开始,收成完毕。
壬:意为“任养”,指阳气潜藏于地下,任养万物根系。
癸:意为“揆度”,指万物生长规律可被推测、衡量。
十二地支的象征意义
《群书考异》解释:
子:意为“孳生”,指阳气初动,万物在地下开始萌芽。
丑:意为“纽结”,“纽”是连接、系结,指万物继续萌芽,幼茎屈曲生长。
寅:意为“迁移”“引伸”,指物芽初吐,逐渐伸展,破土而出。
卯:意为“冒发”,指万物顶破土层,破土而出。
辰:意为“震动”,指万物在春雷中全部震动生长。
巳:意为“已起”,指万物至此完全兴起,生长旺盛。
午:意为“盛大”(通“仵”或“?”),指万物枝叶繁茂,四处舒展。
未:意为“暧昧”,指阴气渐长,万物稍衰,形体模糊。
申:意为“身体成就”,指万物的形体至此完全长成。
酉:意为“衰老成熟”,指万物老熟至极,果实成熟。
戌:意为“灭尽”,指万物逐渐衰灭,归于沉寂。
亥:意为“核藏”,指万物收藏,种子坚实,等待来年萌发。
说明:
1. 术语对应:“天干”“地支”直接沿用现代通用译名,保留“十天干”“十二地支”的统称。
2. 古义阐释:对“干”的三种写法(簳、干、干)分别解释,说明其字形与含义的关联,同时指出“干支”为通用写法。
3. 象征意义:每个干支的解释结合其字面义(如“甲”通“拆”)与哲学内涵(如“子”象征阳气萌动),引用《易经》《汉书》等典籍增强依据。
4. 逻辑连贯:按原文结构分层翻译,先总述干支,再讲起源,最后分述每个干支的含义,确保层次清晰。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原》作为民国时期袁树珊所着的四柱命理经典,对天干地支的阐述系统且深入,主要围绕以下核心内容展开:
一、天干地支的基础概念与阴阳五行属性
1. 天干系统
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顺序象征事物从萌芽到衰亡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
甲为万物破壳而出(“万物剖符甲而出”),乙为幼苗弯曲生长(“奋轧于乙”),丙为阳气外显(“明炳于丙”),丁为壮实成熟,戊为繁茂,己为终止,庚为变革,辛为新生,壬为孕育,癸为等待转化。
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
2. 地支系统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与月份、季节及阴阳消长紧密关联。
例如:
子对应十一月(一阳生,万物萌动),丑为十二月(二阳生,幼芽待发),寅为正月(三阳开泰,万物复苏),午为五月(阳极阴生,草木结果),亥为十月(纯阴无阳,万物归藏)。
地支亦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3. 六十甲子与干支纪法
天干与地支按固定顺序组合,形成60对“甲子”周期,用于纪年、月、日、时。例如:
甲子为起始,癸亥为终,循环往复,构成完整的干支历法体系。
二、天干地支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1. 化合刑冲
天干五合:甲己合土、乙庚合金、丙辛合水、丁壬合木、戊癸合火,需结合月令、生克制化判断合化真假。
例如,甲己合土若生于季月(辰戌丑未)则为“得时”,合化力强。
若逢乙木克土或庚金泄土,则合而不化。
地支六合:子丑合土、寅亥合木、卯戌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土,需注意合化条件(如寅亥合木需月令为木旺之月)。
冲刑害:地支相冲(如子午冲)、相刑(如寅巳申三刑)、相害(如子未害),需综合命局整体判断吉凶。
例如,冲可解合,刑害多主矛盾纠纷。
2. 地支藏干与能量显化
每个地支暗藏1-3个天干(如寅藏甲丙戊,卯藏乙),称为“藏干”,代表地支的深层能量。
藏干通过“透干”(即天干出现相同五行)发挥作用,影响命局的格局与用神选择。
例如,寅木藏甲木,若天干透甲,则增强木的力量;若不透,则木气潜藏。
3. 干支生克与五行平衡
天干主外显,地支主内在,二者需配合分析。
例如,天干相生(木生火)为表面助力,地支相生(寅木生午火)为内在根基。
天干相克(金克木)为直接冲突,地支相克(申金克寅木)为潜在制约。
三、天干地支在命理分析中的应用
1. 排盘方法
年柱:以立春节为分界,立春前属上一年,立春后属下一年。
例如,丙午年正月初九午时立春,午时前生属乙巳年,午时后生属丙午年。
月柱:根据年干推算,遵循“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等口诀,结合节气确定月令。
例如,甲年正月为丙寅,二月为丁卯。
日柱:直接依据出生日的干支确定。
时柱:根据日干推算,如甲日起甲子时,乙日起丙子时。
2. 大运与流年
大运:以三日为一岁,阳男阴女顺行,阴男阳女逆行,每十年一换。
例如,丙午年阳男顺行至下一节令,起运为辛卯,依次为壬辰、癸巳等。
流年:太岁(流年干支)与命局的生克关系影响当年运势。
例如,日柱甲木逢庚金流年,若命局有火制金,则为“岁伤日主”,灾祸较轻。
若甲木无制克戊土太岁,则为“日犯岁君”,需防逆事。
3. 格局与用神
天干地支的组合形成不同格局(如财格、官格),需通过五行生克确定用神(对命局有利的五行)。
例如,身弱财旺需印比(木火)生扶,身强杀旺需食伤(土金)制化。
四、袁树珊的独特见解与实践原则
1. 化气格的辩证分析
袁树珊反对《三命通会》中“一阴一阳为真化,一阴二阳为妒合”的绝对化观点,认为合化与否需结合整体命局判断。
例如,二辛一丙仍可作化水格论,关键在于合化条件(如月令、藏干支持)。
2. 命理与医学的结合
强调“卜可决疑,医可疗疾”,主张将命理与中医理论(如五行对应脏腑)结合,通过干支分析健康隐患。
例如,火旺需防心脏疾病,水旺需注意肾脏问题。
3. 命理实践的伦理原则
提出“星家十要”,要求从业者具备学问、廉洁、济贫等品德,反对以命理敛财或故弄玄虚,倡导“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济世精神。
五、案例与实例分析
《命理探原》收录了大量实际案例,通过天干地支的组合解析命运轨迹。
例如:
纪晓岚八字:乙酉、丁酉、辛巳、戊申,月柱丁酉食神生财,时柱戊申伤官泄秀,主才华横溢。
大运辛亥、壬子助水,财星得势,成就其仕途与文名。
双胞胎命理差异:探讨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双胞胎因出生环境、风水等因素导致命运分化,强调干支组合需结合后天因素综合判断。
《命理探原》对天干地支的阐述既包含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六十甲子),又深入探讨其相互作用(化合刑冲、藏干透干),并通过排盘方法、大运流年、格局用神等实践体系,构建了完整的四柱命理分析框架。
袁树珊的辩证思维(如化气格的灵活判断)和伦理原则(命理与医学结合、济世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命理学的内涵,使其成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经典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