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海子平》记载:“戌、亥两地支称为‘天罗’,辰、巳两地支称为‘地网’。凡是纳音五行属火的命局(如年柱纳音为炉中火、霹雳火等),若日柱或其他柱中出现戌、亥,即为‘犯天罗’。纳音五行属水或土的命局(如年柱纳音为涧下水、壁上土等),若日柱或其他柱中出现辰、巳,即为‘犯地网’。纳音五行属金或木的命局(如年柱纳音为剑锋金、大林木等),则不会触犯此煞。”
原注解释:“命带天罗地网者,大多主运势困顿阻滞。若同时遭遇劫煞、灾煞等恶煞,且纳音五行在月令中处于休囚死绝(即‘无气’)状态,必定主灾祸甚至危及生命。大运或流年行至天罗地网地支(如戌年、亥年或辰年、巳年)时,也会应验类似凶象。”
《三命通会》进一步阐释:“天罗地网的说法,其核心含义十分明确。为何戌亥为天罗、辰巳为地网?因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兴衰、人事的得失,都有其终极边界。戌、亥位居十二地支的‘六阴之终’(亥为十二地支中最后一个阴支,戌为第十一个,属阴),辰、巳位居‘六阳之终’(巳为最后一个阳支,辰为第五个,属阳)。阴阳之气运行到终极之处,便会陷入暗昧不明的状态,如同人被困于罗网之中,难以挣脱。”
说明:
1. 核心概念解析:
纳音五行分类:
火命:包括丙寅丁卯炉中火、戊子己丑霹雳火等六十甲子纳音属火的年柱。
水土命:水命如丙子丁丑涧下水、壬戌癸亥大海水。
土命如戊辰己巳大林木(此处原注或有笔误,实际土命应为戊辰己巳大林木属木,需按原文逻辑,此处“水土命”指纳音属水或土的命局,如壁上土、屋上土等)。
金木命:金命如壬申癸酉剑锋金、庚辰辛巳白蜡金。
木命如庚寅辛卯松柏木、甲午乙未沙中金(此处“金木二命”指纳音属金或木的命局)。
阴阳终极:
六阴支:丑、卯、巳、未、酉、亥(亥为最后一阴支,戌虽为阳支,但传统命理中戌亥常并称“乾宫”,属西北阴寒之地,故归入天罗)。
六阳支:子、寅、辰、午、申、戌(辰为第五阳支,巳为第六阳支,属东南阳暖之地,故称“六阳之终”)。
2. 命理逻辑梳理:
触发条件:
天罗:火命(阳五行)遇戌亥(阴寒之地),火被阴寒克制,象征“阳气受阻”。
地网:水土命(水属阴,土为阴阳交界)遇辰巳(阳暖之地),水被阳燥蒸发、土被阳烤焦,象征“阴湿之气受困”。
凶兆强化条件:
恶煞同现:如天罗地网与劫煞(三合局对冲)、灾煞(三合局中支前一位)等凶煞同柱。
五行无气:如纳音火命生于冬季(水旺火囚)、水土命生于夏季(火旺水干、土燥),导致五行能量失衡。
3. 文化哲学内涵:
引用《三命通会》的“阴阳终极”说,体现中国传统“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阴阳运行至终点(戌亥为阴之极,辰巳为阳之极),必然转向对立面,形成“闭塞不通”的状态,如同罗网束缚。
“世道污隆,人事得失俱有终极”暗合《周易》“穷则变”的理念,说明天罗地网的本质是能量循环中的“瓶颈期”,若无法突破则易生阻滞。
4. 术语规范与适配:
“蹇滞”译为“运势困顿阻滞”,兼顾文雅与通俗。
“五行无气”补充“在月令中处于休囚死绝”,明确命理中“气”的概念(指五行在月令中的旺衰状态)。
对“戌亥为六阴之终、辰巳为六阳之终”的争议点(戌属阳支),按原文逻辑翻译,保留传统命理的特殊归类(戌亥同属乾宫,辰巳同属巽宫)。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天罗地网”的论述,以传统命理框架为基础,结合袁树珊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分析体系。
以下从核心概念、查法规则、命理影响及袁树珊的辩证思维四个维度展开总结:
一、核心概念:阴阳终极与五行失衡的象征
“天罗地网”是基于十二地支阴阳属性与五行生克理论的特殊神煞,其本质是阴阳能量极端化导致的命局失衡。
袁树珊在书中继承《渊海子平》等古籍观点,将其定义为:
天罗:戌亥二支,因位居西北(乾卦方位),属“六阴之终”,火命人(纳音五行属火)逢之易受极阴之气克制,主运势阻滞。
地网:辰巳二支,因位居东南(巽卦方位),属“六阳之终”,水土命人(纳音五行属水或土)逢之易受极阳之气侵蚀,主困顿难行。
袁树珊特别强调,天罗地网的形成与纳音五行的适配性密切相关:
1. 火命人(如年柱为丙寅“炉中火”、戊子“霹雳火”)若日支或时支见戌亥,即为“天罗”。
2. 水土命人(如年柱为丙子“涧下水”、庚子“壁上土”)若日支或时支见辰巳,即为“地网”。
3. 金木命人(如年柱为壬申“剑锋金”、甲寅“大溪水”)因五行属性刚健,可破罗网,故不犯此煞。
这一规则与普通空亡(如甲子旬缺戌亥)的区别在于,天罗地网更侧重纳音五行与地支方位的能量对冲,而非单纯的地支空缺。
二、查法规则:以年柱纳音为核心的时空定位
《命理探源》中“天罗地网”的查法遵循传统规则,以年柱纳音五行为核心,结合日支或时支判断:
1. 确定纳音五行:
例如,年柱为“丙寅”(炉中火),属火命,若日支为戌或亥,即为“天罗”。
若年柱为“丙子”(涧下水),属水命,日支为辰或巳,即为“地网”。
2. 动态填实与冲合:
填实:大运或流年遇到罗网地支(如天罗逢戌亥年),可能触发相应事件(如火命人逢戌年易生冲突)。
冲合:若罗网地支被相冲(如戌冲辰)或相合(如戌合卯),能量可能被激活或化解。
袁树珊指出,天罗地网的力量强弱与时空适配密切相关:
得时:如火命人生于夏季(火旺),天罗之力被削弱。
得地:若罗网地支坐于长生、帝旺之地(如戌坐寅),可能转化为“虚位以待”的机遇。
三、命理影响:与十神、五行的互动逻辑
袁树珊在分析天罗地网时,注重其与十神、五行的相互作用:
1. 十神空亡的具体影响:
正官空亡:男命仕途受阻,女命夫缘淡薄。
正财空亡:财运不稳,婚姻易生波折。
食神空亡:子女缘薄,健康或才华受限。
印星空亡:与母亲缘浅,学业或信仰易动摇。
2. 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
空亡为用神:若五行生扶(如缺水得金生),可能通过“虚位”激发潜能。
空亡为忌神:若五行克制(如缺金逢火克),凶性可能被抑制。
3. 与其他神煞的组合:
空亡+华盖:性格孤傲,可能在艺术或宗教领域取得成就。
空亡+天乙贵人:变动中得贵人扶持,利跨界发展。
空亡+羊刃:性格刚烈,需防冲动行事。
四、袁树珊的辩证思维:从传统到现代的延伸
袁树珊在《命理探源》中对天罗地网的论述,体现了其“济世救民”的学术理念与对时代变革的回应:
1. 强调实践验证:他通过案例分析(如文人因空亡逢印而着书立说),将传统命理与现实人物结合,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2. 辩证看待空亡:袁树珊指出,空亡虽主“虚浮”,但也可能带来超脱或灵性,尤其在宗教或艺术领域。
3. 适应现代社会:他将空亡的解释从传统的“仕途”扩展到创业、学术等领域,强调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应用价值。
《命理探源》中的“天罗地网”理论,本质是对个人命运中“纳音五行缺位”的命理化解读。
袁树珊通过查法规则、十神互动、吉凶转化等维度,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分析框架,既继承了《渊海子平》等古籍的传统,又融入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与时代思考。
这一理论不仅为命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现代人理解自身潜能、规划人生提供了独特视角。
然而,袁树珊亦提醒,命理需与个人努力结合,方能真正发挥空亡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