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海子平》记载:“甲子旬(以甲子为起始的十日周期)中,戌、亥两地支未被分配,称为空亡;甲戌旬中,申、酉两地支空亡;甲申旬中,午、未空亡;甲午旬中,辰、巳空亡;甲辰旬中,寅、卯空亡;甲寅旬中,子、丑空亡。”
若日柱属于甲子旬(即日柱为甲子至癸酉中的任意一柱),年、月、时支中出现戌或亥,即为“空亡”。
若出现辰或巳,则为“孤虚”(原注:空亡地支的对冲地支称为孤虚,如戌亥空亡,其对冲地支为辰巳,故辰巳为孤虚)。
《造微赋》说:“空亡若与寡宿(孤独神煞)同现,主孤独潦倒、步履艰难。”
《三命通会》指出:“命带空亡者,若空亡地支处于生旺状态(如临月令或得生扶),则气度宽宏,常获意外名利;若处于死绝状态(如临休囚或被克泄),则一生多成败起伏,漂泊无定。唯有与天乙贵人、华盖(艺术神煞)、三奇(贵显神煞)、长生(生命力强)等吉神同现者,才主天赋聪慧过人。”
《考原》解释:“十日为一旬,十天干配十二地支时,从甲到癸用完十天干后,剩余两个地支未被匹配,即为空亡。例如甲子至癸酉为一旬,十天干用完后未匹配戌、亥,故甲子旬以戌、亥为空亡,其余旬的空亡以此类推。”
《协纪辨方》记载:“刘歆《七略》中收录《风后孤虚》二十卷,现书已失传。古人以旬中空缺的地支为‘虚’,其对冲地支为‘孤’(如甲子旬中戌亥为虚,辰巳为孤)。《兵法》有‘背孤击虚,一女可敌十夫’的说法(指背对‘孤’位、攻击‘虚’位,能以弱胜强)。此外,旬中空亡虽通常被视为不利,但也有‘火空则发’(火逢空亡反易爆发能量)、‘金空则鸣’(金逢空亡反易显扬名声)的说法,需根据五行特性及命局格局综合判断,不可一概视为凶兆。”
说明:
1. 核心概念解析:
旬与空亡:十天干配十二地支,每旬必余两支,未匹配的地支即为“空亡”,其对冲地支(如戌亥对冲辰巳)称为“孤虚”,体现阴阳对立的时空观。
生旺与死绝:空亡地支若得月令生扶(如亥水生于子月)为“生旺”,主贵显。
若被月令克制(如亥水生于巳月)为“死绝”,主漂泊。
火空则发\/金空则鸣:火逢空亡因“虚而能容”,反易借势爆发(如木生火,空亡火得木生则能量集聚后喷发)。
金逢空亡因“刚健能鸣”,反易显扬(如金旺逢空,虚中见秀,才华外显)。
2. 神煞互动逻辑:
空亡+寡宿:强化孤独属性,需结合命局五行判断是“隐士之孤”还是“困苦之孤”。
空亡+贵人\/华盖:贵人化解空亡之虚,华盖增强空亡之灵,主聪慧而超脱,如隐士或艺术家。
3. 文化背景补充:
《兵法》引用:“背孤击虚”原指军事方位策略,此处借喻命局中“孤虚”的应用,体现古代数术文化的互通性。
《风后孤虚》:托名黄帝大臣风后的兵法着作,专论孤虚方位,说明“孤虚”概念源于先秦军事术数,后融入命理。
4. 辩证思维体现:
译文强调空亡“未可概作凶论”,需结合五行(如木空则折、水空则流)与格局(如空亡为用神则贵,为忌神则凶),体现传统命理学的辩证分析方法。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六甲空亡”的论述,以传统命理框架为基础,结合袁树珊的实践经验与辩证思维,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分析体系。
以下从核心概念、查法规则、命理特征、动态转化及袁树珊的独特视角五个维度展开总结:
一、核心概念:时空错位与能量虚耗
“六甲空亡”是天干地支组合中的自然现象,本质是时空能量的“缺位”。
袁树珊在书中继承《三命通会》等古籍观点,将其定义为:
天干十与地支十二相配时,每旬(十日)必然剩余两个地支未被分配,形成“空亡”。
例如:
甲子旬:戌、亥空亡(因天干排至癸酉后,地支剩余戌、亥)。
甲戌旬:申、酉空亡。
甲申旬:午、未空亡。
甲午旬:辰、巳空亡。
甲辰旬:寅、卯空亡。
甲寅旬:子、丑空亡。
袁树珊特别强调,空亡并非绝对凶煞,而是能量“虚浮”的象征。其吉凶需结合命局整体判断,例如:
吉神逢空(如正官、印星):贵气受损,事业或学业易遇瓶颈。
凶神逢空(如七杀、劫财):凶性减弱,灾祸可能减轻。
二、查法规则:以日柱为核心的时空定位
《命理探源》中“六甲空亡”的查法遵循传统规则,以日柱天干为核心,结合年、月、时支判断:
1. 确定日柱所属旬:
例如,日柱为“甲午”,属于甲午旬,对应辰、巳空亡。
若年、月、时支中出现辰或巳,则为“空亡”。
2. 动态填实与冲合:
填实:大运或流年遇到空亡地支时,可能触发相应事件(如辰巳空亡逢龙年或蛇年)。
冲合:空亡地支被相冲(如辰冲戌)或相合(如辰合酉)时,能量可能被激活或化解。
袁树珊指出,空亡的力量强弱与时空适配密切相关:
得时:如辰巳空亡生于辰月(土旺),空亡之力被削弱。
得地:空亡地支若坐于长生、帝旺之地,可能转化为“虚位以待”的机遇。
三、命理特征:与十神、五行的互动逻辑
袁树珊在分析空亡时,注重其与十神、五行的相互作用:
1. 十神空亡的具体影响:
正官空亡:男命仕途受阻,女命夫缘淡薄。
正财空亡:财运不稳,婚姻易生波折。
食神空亡:子女缘薄,健康或才华受限。
印星空亡:与母亲缘浅,学业或信仰易动摇。
2. 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
空亡为用神:若五行生扶(如辰巳空亡得木火相生),可能通过“虚位”激发潜能。
空亡为忌神:若五行克制(如申酉空亡逢火克),凶性可能被抑制。
3. 与其他神煞的组合:
空亡+华盖:性格孤傲,可能在艺术或宗教领域取得成就。
空亡+天乙贵人:变动中得贵人扶持,利跨界发展。
空亡+羊刃:性格刚烈,需防冲动行事。
四、吉凶转化:动态命局中的趋避之道
袁树珊强调,空亡的吉凶需结合大运、流年及整体命局分析:
1. 吉兆条件:
四柱配合:空亡地支为忌神且被克制,或为用神但逢填实。
岁运助力:大运或流年逢财官印绶,增强空亡地支的稳定性。
贵人相助:天乙贵人、天德贵人等吉神同现,可化解空亡之弊。
2. 凶兆警示:
空亡逢冲:如辰巳空亡逢戌亥年,可能引发突发变动或健康危机。
空亡与凶煞同宫:如与劫财、灾煞会合,易因争权夺利引发灾祸。
多柱空亡:年、月、日、时中出现多个空亡,主一生漂泊无定。
3. 趋避策略:
职业选择:优先从事需创造力或灵性的行业(如艺术、哲学)。
方位调整:避免前往空亡地支对应的方位(如辰巳空亡忌东南方)。
心性修养:培养谦逊包容的心态,以平衡空亡的“虚浮”能量。
五、袁树珊的独特视角:从传统到现代的延伸
袁树珊在《命理探源》中对空亡的论述,体现了其“济世救民”的学术理念与对时代变革的回应:
1. 强调实践验证:他通过案例分析(如文人因空亡逢印而着书立说),将传统命理与现实人物结合,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2. 辩证看待空亡:袁树珊指出,空亡虽主“虚浮”,但也可能带来超脱或灵性,尤其在宗教或艺术领域。
3. 适应现代社会:他将空亡的解释从传统的“仕途”扩展到创业、学术等领域,强调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应用价值。
《命理探源》中的“六甲空亡”理论,本质是对个人命运中“能量缺位”的命理化解读。
袁树珊通过查法规则、十神互动、吉凶转化等维度,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分析框架,既继承了《三命通会》等古籍的传统,又融入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与时代思考。
这一理论不仅为命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现代人理解自身潜能、规划人生提供了独特视角。
然而,袁树珊亦提醒,命理需与个人努力结合,方能真正发挥空亡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