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静怡站在平安县的城门口,心中充满了不舍。她缓缓转过身,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她和女儿们生活了许久的城市,眼中闪过一丝眷恋。
然而,她的使命在召唤,她不能停留。她深吸一口气,毅然决然地带领着乃蛮部落的商队,踏上了前往大宋朝东京汴梁的路途。
商队的队伍颇为壮观,一辆辆马车拉着一箱箱的货物,其中有酵母粉、酒曲、五香粉、十三香,味噌、辣椒粉等各种调料,还有十多名阿珍厨艺学堂的厨师。这些厨师都是拓跋静怡精心挑选的,他们技艺精湛,将为乃蛮部落的美食在东京汴梁的传播贡献力量。
这次行程对于拓跋静怡来说意义重大。她不仅要与京都商行进行深度合作,拓展乃蛮部落的商业版图,还要在东京汴梁开设酒楼饭庄和乃蛮部落商行,将乃蛮部落的美食文化推广开来。
雇佣了一艘大商船,装上马车和货物,大商船就载着乃蛮部落商队驶向了远方的大宋朝东京汴梁。但拓跋静怡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她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终于,经过漫长的航程,商队抵达了东京汴梁。这座繁华的都市让拓跋静怡眼前一亮,她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商业氛围和文化底蕴。
拓跋静怡深知时间紧迫,于是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开设酒楼饭庄和乃蛮部落商行的相关事宜。
首先,她与京都商行的大东家进行了一场深入而细致的洽谈。在这次会面中,拓跋静怡详细阐述了她对酒楼饭庄和商行的规划与设想,而大东家也对她的计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协议。
这些协议不仅涵盖了资金投入、利润分配等关键问题,还包括了双方在经营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通过这次合作,拓跋静怡成功地获得了京都商行的支持与资源,为她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大东家还特意派出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大管家来协助拓跋静怡。这位大管家不仅对京都的商业环境了如指掌,还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在他的帮助下,拓跋静怡很快就找到了几处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较大的店面。
接下来,便是紧张而忙碌的招聘工作。拓跋静怡深知员工素质对于酒楼饭庄和商行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她在招聘过程中格外严格。经过层层筛选,她终于挑选出了一批技艺精湛、服务热情的员工。
为了确保酒楼饭庄能够顺利开业,拓跋静怡还亲自参与了店面的装修和布置工作。她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细节,力求营造出一种西域风情的舒适、优雅的用餐环境。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酒楼饭庄和乃蛮部落商行的开业筹备工作终于接近尾声。拓跋静怡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开业的那一天,相信她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在拓跋静怡的不懈努力下,乃蛮部落的“西域酒楼”终于在繁华的东京汴梁盛大开业啦!这家酒楼以其独特的美食风味和丰富多样的菜品迅速吸引了众多食客的目光。
酒楼的主打产品当属“烤肉系列”,无论是烤羊肉、羊肉串,还是烤牛肉、牛肉串,亦或是烤鸡、烤鱼、烤鸭等等,只要是能烤的食材,这里都应有尽有!而且,每一道烤肉都经过精心烹制,搭配上特制的香料,那味道简直让人陶醉其中,欲罢不能,吃过一次便会流连忘返!
除了烤肉系列,炖肉系列也备受推崇。羊汤锅和牛汤锅是这里的招牌菜品,炖煮得恰到好处的羊肉和牛肉鲜嫩多汁,汤汁浓郁醇厚。再配上手工制作的面条、馒头、馕饼和葱油饼,一口热汤一口面食,那滋味儿简直香飘十里,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酒楼的早食也非常有特色。豆乳、油条、油饼、馒头和包子等东京汴梁人没见过的美食一应俱全,丰俭由人,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这些早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价格实惠,主打一个“经济实惠”,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随着一系列美味产品的推出,“西域酒楼”逐渐在东京汴梁声名鹊起,成为人们品尝美食的热门去处。酒楼饭庄的生意也日益兴隆,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
乃蛮部落商行与京都商行之间的交易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他们暗中将“五粮液”和“三合土”等珍贵物品卖给了京都商行。
然而,真正引起轰动的却是“玻璃灯”的出现。这种新奇的灯具首先在乃蛮部落的酒楼饭庄中被使用,其明亮而柔和的光线立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随后,这些玻璃灯也被悬挂在车马之上,不仅能够照亮路面,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装饰。
这种新颖的照明方式很快在东京汴梁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教坊司,青楼、勾栏瓦舍和酒楼等场所。对这种明亮而华丽的灯光趋之若鹜,纷纷抢购。乃蛮部落商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顺势推出了铜制玻璃马灯和铜制玻璃灯,并在东京汴梁首次出售。
这些价格不菲的“玻璃灯”虽然价格昂贵,但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出色的照明效果,生意却日益红火。皇宫内帑也对这种新颖的灯具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次性订购了一千盏“玻璃灯”和五百盏“玻璃马灯”。
拓跋静怡的梦想终于在大宋朝东京汴梁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她的努力和创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为乃蛮部落商行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声誉。
在东京汴梁这座繁华的城市里,拓跋静怡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她先是确保了酒楼饭庄和乃蛮部落商行的大掌柜都已各就各位,一切都井井有条。
接着,拓跋静怡留下了一部分部族士兵,让他们负责看守酒楼饭庄和乃蛮部落商行,以确保这些重要的地方安全无虞。
完成这些安排后,拓跋静怡带领着其余的护卫和部族士兵,开始了他们的购物之旅。他们在市场上精心挑选了各种丝绸、布匹和麻,这些都是乃蛮部落所需要的物资。
经过一番忙碌,他们终于购买到了足够的丝绸、布匹和麻,然后将这些货物装载到车上,准备运回乃蛮部落。
回到乃蛮部落之后,拓跋静怡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作。她深知时间紧迫,不能有丝毫的耽搁。
首先,她将精力集中在各种物资的生产上。精铁、瓷器、玻璃器具、“三合土”、红砖、“碧瓦”等材料,都是部落发展所必需的。拓跋静怡仔细研究了部落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水平,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
对于精铁的生产,她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铁匠,采用先进的冶炼技术,确保精铁的质量和产量。瓷器和玻璃器具的制作则交给了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三合土”和红砖的生产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拓跋静怡合理调配人力和物力,使得这些建筑材料的供应不仅能够满足部落的需求还能通过乃蛮部落商行卖给大宋朝的京都商行。如今的京都商行已经成为了红砖,碧瓦和“三合土”在东京汴梁的总代理商和经销商,这些红砖、碧瓦和“三合土”,已经成为大宋朝东京汴梁修建宫殿和高官府邸的重要材料,平民百姓不允许使用,也根本用不起。
除了生产物资,拓跋静怡还特别关注到了“英雄醉”和“五粮液”这两种美酒的酿造。她亲自指导酿酒师,使用玻璃“温度计”和“比重计”,严格控制“英雄醉”和“五粮液”酿造过程中的发酵,蒸馏,勾兑等每一个环节,以保证酒的品质和口感稳定。
而油条粉和面包粉的生产,则不仅为部落的饮食带来了新的选择而且还生产之后,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大宋朝乃蛮部落商行,以二十文钱文钱1斤和三十文钱1斤的价格,在乃蛮部落商行出售,购买的酒楼饭庄和小摊小贩络绎不绝,油条粉和面包粉供不应求。
拓跋静怡还在大宋朝东京汴梁开设了第一家豆腐作坊,制作豆乳、豆花和白玉豆腐,不仅在乃蛮部落酒楼饭庄售卖,还通过京都商行大掌柜的人脉关系,免费交给东京汴梁的各大酒楼饭庄制作豆乳、豆花和葱油饼的方法和配方,赢得了东京汴梁各大酒楼饭庄东家们的一致称赞和认可。拓跋静怡把制作豆花,一罐五斤的“白玉卤水”定价10两银子,简直就是在抢钱!
拓跋静怡让乃蛮部落酒楼饭庄的厨师,亲自在乃蛮部落酒楼饭庄门前,垒砌泥烤炉,支起大油锅,对购买一百斤油条粉或一百斤面包粉的人,现场教会油条、油饼和面包的制作方法和配方,鼓励大家尝试制作这些新的食物,丰富了大宋朝的饮食文化。
这种“捆绑式”的销售看似有些“儿戏”自断财路,其实拓跋静怡是为将来的“菜籽油”销售提前布局,如今一两银子一斤的“大豆油”和“菜籽油”成为了开油条店的“隐形门槛”,除了财大气粗的酒楼饭庄,老百姓没有几家店舍得用几两银子买一锅油,就为用来炸油条、炸油饼卖的!
在安排生产的同时,拓跋静怡也没有忽视部落的安全。她深知乃蛮部落地处边境,面临着诸多潜在的威胁。
于是,她将“千里镜”这种先进的观察工具配备给了燕青以及十位“斥候”。这些“千里镜”能够让他们在远距离观察到周围的情况,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
拓跋静怡亲自教导燕青和“斥候”们如何正确使用“千里镜”。当他们第一次透过“千里镜”看到远处的景象时,都被那清晰的镜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有了“千里镜”的帮助,燕青和“斥候”们的巡逻和警戒范围大大增加。他们能够更早地发现敌人的动向,及时采取措施保护部落的安全。
在拓跋静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乃蛮部落的生产和护卫工作都顺利进行着。部落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人们的生活也因为这些新的物资和技术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