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里分别之后,李丽质回了后宫,李承乾本想和太子妃回东宫。
然而,太子妃却说:“夫君,今日你与渭南伯谈及的事,妾身觉得你需要尽快禀报陛下的好。”
“若按你所说,那印刷术关乎甚大,不可耽误。妾身自己回去就好了。”
李承乾看了眼天色,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下来。
他起初是想着天色已晚,明天再禀报李世民,可太子妃说得也在理。
印刷术的事太过重要,他们已经在渭南县耽误很久了,回来之后应当第一时间禀报才对。
“那你先回去吧,我去找父皇。”
“好。”
“......”
“呼~”
看着无舌离开的背影,李世民吐出一口浊气,起身前往立政殿。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为渭南县贪污之事以及被关在大理寺狱的杜如晦操心,可查了那么久,却一点线索都没查到。
张文博这个主要人物死去,王世宽那些棋子根本毫无作用,一点消息都打探不出来。
当然,越是这样,李世民反倒越是不急,他已经意识到背后之人来头不小,想对付这种藏在阴沟里的老鼠,急是没用的。
必须要徐徐图之,而他,一直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然而,他刚走出殿,就遇到了李承乾。
李世民黑着脸道:“哟,这不是太子殿下吗?”
“您不是出去玩了吗?还回来干什么?”
李承乾讪讪道:“父皇,这不是婉儿有了身孕,从前又很少出过宫,以后肚子大了,行动不便,恐怕就更没机会出去了,所以儿臣才想着带婉儿出去走走,散散心。”
“她嫁给儿臣那么久,实在是辛苦了。”
李世民闻言神色稍缓,“嗯,你知道就好。”
“太子妃是个好姑娘,以前的事朕就不说你了,倘若你以后还将太子妃当成下人一样呼来喝去。”
“朕抽死你!明白吗?”
“明白,明白。”李承乾哪敢不答应啊?
连连点头保证自己今后会待太子妃好好的。
同时,心里意识到了一件事。
好像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以前对太子妃不好......
“唉~”
李承乾苦笑一声,自己造的孽,终究要自己来补偿。
“好了,有事进来说吧。”李世民冷哼一声,脸色依旧不太好看。
李承乾能出去,自然经过了他的批准,儿媳怀孕,儿子想带儿媳出去走走,这当然没问题。
可问题是,李承乾这厮把他的心肝宝贝也带走了,带着去见那拱白菜的猪。
李世民能有好脸色才怪。
两人走进殿内,李承乾没有卖关子,将渭南县所见所闻一一道出,他先是具体说了陈衍目前在做的事,以及初见的成果。
李世民很耐心地听着,没有去打扰。
心中却是非常欣慰的。
果然,他没看错陈衍,这臭小子没有让他失望。
最后,李承乾郑重地谈起陈衍所提出的印刷术。
李承乾更是直接拿来两张纸写上字,然后为李世民举例。
看到自己面前倒反过来的两个字,李世民脸色巨变,瞬间意识到了印刷术的重要性。
“父皇,子......陈县令说,他需要很多书籍以及能做雕刻的工匠,打算在渭南县建立一个叫‘图书馆’的建筑,希望父皇能够帮忙。”
“图书馆?”李世民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激动,嘴唇微动,“他知道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吗?”
“书籍,知识,可是世家立身的根本。”
“他倘若真正这样做,代表着书籍将大量廉价出现,说不定大唐会多出更多的读书人,而且是不受世家门阀掌控的读书人。”
“这代表着世家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届时,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李承乾闻言,面色古怪,“这些陈县令应当知晓,可他说,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气氛安静了两秒,李世民沉默片刻,随即发出畅快的大笑:“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好一个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说得好,说得好啊!”
登基这么多年,除了李靖大败东突厥之外,这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因为他总算看到了有生之年可以覆灭世家的希望。
李世民笑容收敛,却仍有一丝残余在脸上,“朕有预感,那小子今后还会给朕带来更多的惊喜。”
“活字印刷术?啧!”
“朕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陈衍那小子干的不错,今天算他大功一件,朕就不怪他跟丽质私会了。”
李承乾:“......”
啥意思?
不怪陈衍和丽质私会?
就是说功过相抵了?
这他娘的......
李承乾憋着口气,小心翼翼道:“父皇,这......这不合适吧?”
“陈县令立了那么多功劳,从来没要求过什么,起码得给他将爵位提一提吧?”
他在为自己的好友鸣不平。
李世民笑容一滞,深深看了李承乾一眼,想发火,又想起当初长孙皇后劝自己耐心一点。
只能无奈道:“首先,不是朕不愿意给他加官进爵,而是他自己不愿意。”
“其次,朕把除了高阳嫁给他之外,还将丽质也嫁给他,这难道不能算一种奖赏吗?”
“你得知道,这也是他自己愿意的。”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李世民语重心长道:“按他的功劳,爵位算什么东西?”
“一个细盐拿出来就够朕封他为国公了。”
“但若朕真的封了,那以后怎么办呢?”
“假如,上次陈衍拿出细盐,然后朕封他为国公,那他救了兕子,救了你母后,救了蔡国公又怎么算?”
“以及现在,他跑去渭南县,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搞得有声有色,更是拿出了活字印刷术,那朕又该怎么封?”
“以后那么多年,谁知道陈衍会立下多少功劳?”
“封得过来吗?”
“再者,你有没有想过,等朕老了,退位之后,你又该怎么办?”
“别忘了,陈衍比你都年轻,他才十八岁。”
李承乾越听,目光越是呆滞。
而李世民则继续说,“承乾啊,你要记住,为君者,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无论做什么事都得三思而后行。”
“你必须要看到前面三步,你才能踏出一步。”
他顿了顿,笑道:“当然,陈衍自己也很聪明,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每次都借着高阳的理由,向朕讨免死金牌。”
“有时候他跟高阳闹起来,甚至会故意在一些显眼的场合中,在家也不去阻止下人讨论,何尝又不是想犯错,功过相抵呢?”
“陈衍是聪明人,又不贪念权势,这也是朕那么信任他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