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轧钢厂子弟回城计划(二)
牛大纲对着贾东旭说道:“东旭厂长,对于评分机制,你有什么想法,毕竟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评分机制,那么这个评分制度就会被人诟病。毕竟这个评分关系到所有轧钢厂子弟,最好是客观评分占多数,主观评分占少数。”
贾东旭说道:“牛书记,我大概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我的想法是从轧钢厂子弟自身条件和轧钢厂子弟家长条件两方面来给轧钢厂子弟评分。轧钢厂子弟本分的评分分三块,分别是性别,学历和下乡年限。因为在乡下女孩比男孩更艰苦,所以第一项性别评分是女孩得二十分,男孩得一分。学历越高,读大学的效果越好,进度也越快,所以学历是高中毕业的得三分,初中毕业的得一分。我们肯定也要优先考虑那些下乡时间长的子弟,所以下乡是第一年得以分,第二年和第三年都是每年两分,第四年到第六年每年五分,超过第六年的每年十分。这是从轧钢厂子弟自身条件的评分,除了这个还有就是轧钢厂子弟家长评分。
部级以上干部子弟得五分,厅级以上干部子弟和全国先进个人子弟,部级单位先进个人子弟得四分,处级以上干部子弟和四九城先进个人子弟得三分,科技以上干部子弟和轧钢厂先进个人子弟得两分,其他领导子弟和七级工以上工人子弟得一分。”
对于其他评分牛大纲都没有想法,就是对那个性别得分有点不同看法,毕竟只要是女孩就自动比男孩多十九分。一个高中毕业的部级干部子弟起始分数也就是六分,还有十三分的差距,十三分需要下乡五年才能超过。按照贾东旭的评分机制,下乡五年才十五分。
牛大纲就对着贾东旭说道:“东旭厂长,是不是性别人差距太大了,有十九分的差距,即便是男孩子其他条件都拉满,也需要下乡五年才能拉平分差。我的想法是男孩子比女孩子能吃苦耐劳,多下乡三年是可以接受的。并且现在人人平等,工人子弟的女孩和干部子弟的男孩享有同样评分。我个人建议是分差是下乡三年的五分,和干部差距的四分,分差放在九分。”
贾东旭听了牛大纲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说到:“牛书记,你的想法很好,比我想的周全,那就是把性别评分改一下,女孩得十分,男孩得一分。”
牛大纲听到贾东旭认可自己的建议,就开玩笑的说道:“轧钢厂的人都说东旭厂长宠女儿,我都没在意,没想到东旭厂长是真的把女孩当成宝,男孩当成草了。”
贾东旭听了牛大纲的话,就笑着说道:“牛书记,女儿都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只要不是黑心棉,也不漏分,无论怎么宠小棉袄都不过分,总比被小黄毛三言两语骗走的好。”
贾东旭说完,沉默了一会,就有些正色的说道:“虽然老人家已经喊出妇女能顶半边天十多年,但是社会还是男权社会,女孩会在各个方面都收到歧视,尤其是在农村。牛书记你应该也听过下乡女知青的悲惨生活,这不是个例,是普遍现象。所以我的想法是尽可能的让轧钢厂子弟中的女知青全部提前回城,最好是今年就全部回城。”
牛大纲听到贾东旭说起女知青的悲惨生活,也是陷入沉默。牛大纲可是太知道下乡女知青的生活了,他的一个亲侄女下乡半年,就被人糟蹋逼疯了。要不是牛大纲的弟弟及时发现异常,求到牛大纲头上,牛大纲的侄女只怕现在骨头渣子都没有了。
牛大纲说道:“东旭厂长,我心在去工会那边,调取一下轧钢厂子弟中的女知青有多少,就像东旭厂长你说的那样,我们尽可能的把我们轧钢厂的女知青都召回城。我们没能力管所有的女知青,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帮助到我们轧钢厂的女知青。”
牛大纲和贾东旭就农机换取工农兵大学名额的事情达成初步共识之后,就马不停蹄的到了工会,要工会统计处所有轧钢厂子弟的下乡情况,尤其是女知青的情况。做好表格之后,直接送到牛大纲的办公室,下午上班之前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