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以雷霆万钧之势(科学的名义)接管了“灵魂泡面”项目,并正式将其更名为“AhU-01型便携式高能战备营养单元(试验型)”,代号:“光之面”。张局长那套“战地\/加班\/末日”的包装被全盘接受,并进行了“科学化”升级。
后勤厨房再次被征用,成为“光之面”研发基地。老王亲自坐镇,指挥若定。
“王阿姨!面粉!必须选用北纬37度黄金麦区、当年新麦、蛋白质含量13.5±0.2%的特级高筋粉!误差超过0.1%,能量传导效率下降0.05%!”
“小沈!记录!油炸温度必须控制在175±1摄氏度!时间精确到秒!油温波动超过0.5度,分子链断裂风险增加7%!”
“小林!别闲着!用你的咸鱼…靠近点!对!保持这个距离!记录咸鱼能量场对油炸过程可能产生的量子级扰动!每秒记录一次读数!”
厨房里热火朝天(物理意义上的,油锅滚烫),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王阿姨挥舞着锅铲如同指挥交响乐,沈小薇捧着笔记本和一堆传感器手忙脚乱,林闲则像个吉祥物(兼人形监测仪)抱着咸鱼站在油锅旁,被油烟熏得眼泪汪汪,还要随时报告咸鱼的能量读数:“…报告!咸鱼场强稳定!波动值小于0.001…阿嚏!” 一个喷嚏,咸鱼差点掉进油锅。
经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科学”攻关(主要是老王不眠不休地盯着),第一批符合老王“完美”标准的“光之面”终于诞生了!面饼呈现出一种近乎艺术品的均匀淡金色,散发着纯净的谷物香(老王说这是能量内敛的表现),脱水蔬菜包里的葱花都保持着完美的翠绿角度。
“试吃!立刻进行能量与口感双盲测试!”老王大手一挥,充满期待。试吃员:张局长(领导代表)、沈小薇(一线人员代表)、林闲(核心实验体兼战略咸鱼载体)。
三人怀着复杂的心情,拿起那包看起来就很“科学”、包装袋上印着AhU笑脸和复杂参数表格的“光之面”。
泡面过程也充满仪式感。老王亲自用温度计监控水温(98.7±0.1°c),用量筒精确量取灵魂汤煲里的光汤(50ml±0.5ml),用秒表控制冲泡时间(3分15秒±1秒)。
三碗散发着温润白光、香气…嗯…比较清淡(老王说这是去除了杂质,保留了能量本真)的“光之面”摆在了三人面前。
“吃!”老王命令道,眼神如同监考老师。
张局长深吸一口气(主要是壮胆),挑起一筷子发光面条,送入口中。咀嚼。表情从紧张,到疑惑,再到…一种难以形容的空白。
沈小薇紧随其后,吃了一口,大眼睛眨了眨,又眨了眨,似乎在努力品味。
林闲也吃了一口。面条入口…怎么说呢?口感…极其精准!q弹度完美符合老王设定的参数!味道…不能说难吃,但极其寡淡!仿佛所有红烧牛肉的激情、灵魂汤底的霸道鲜美,都被“科学”过滤掉了,只剩下一种…纯净的、温吞的、如同白开水煮过的麦片般的“能量感”?体内的吐槽能量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睡觉。
“怎么样?”老王推了推眼镜,充满期待,“能量摄入效率?口感优化度?分子层面的享受?”
张局长放下筷子,一脸深沉:“老王啊…这面…很科学!非常科学!科学得…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做的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沈小薇小声嘀咕:“…没…没以前的好吃…像…像在吃数据?”
林闲则直接咸鱼躺在了椅子上,眼神空洞:“王前辈…您把方便面的灵魂…也给‘科学’掉了…我现在感觉…非常‘健康’,非常‘纯净’,但…我宁愿去啃压缩饼干…”
老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如同精密仪器出现了故障提示。他拿起一碗面,亲自尝了一口。金丝眼镜后面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他沉默地放下碗,拿起记录本,刷刷刷地写起来,嘴里喃喃自语:“…能量转化率达标…口感参数偏离预设…分子愉悦度指数低于阈值…原因分析…可能是人类味觉系统对‘绝对纯净能量’存在感知偏差?或者…需要添加符合人体工学的味觉欺骗因子?…”
看着陷入疯狂计算和反思的老王,张局长擦了擦冷汗,凑到林闲耳边:“小林…要不…咱们还是把之前那碗‘不科学’的泡面配方…偷偷给老王‘参考参考’?我怕他再‘科学’下去,咱们AhU以后就得靠注射营养液过日子了…”
林闲抱着自己那条在“科学”面熏陶下似乎光泽都黯淡了几分的咸鱼,悲愤地点点头。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