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六月初八,晨光初露,汴京的天空被染上一层淡淡的绯色,似是预示着这一天的不寻常。
誓师大典的激昂余韵尚未消散,几十万大军已开始向着大同缓缓进发。
出征前,赵翊特意吩咐蔡京,安排人手前往燕京与金国进行议和谈判,看似矛盾的军事与外交并行之策,为这风云变幻的时局更添几分诡谲。
与此同时,岳飞正准备返回燕京,率领他麾下的精锐部队围攻莱州。
收拾行囊时,岳飞剑眉微蹙,目光坚毅而深沉。
他深知莱州之战的重要性,那不仅是一场攻城略地的战斗,更是关乎大宋江山稳固的关键一役。
然而,当得知此次同行的还有御史中丞秦桧带领的议和团队时,岳飞握着佩剑的手骤然收紧,青筋在手背凸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怒火在心中升腾。
在汴京的官道上,两队人马渐渐汇合。
岳飞一身银甲,威风凛凛地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是他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护卫。
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忽然瞥见了秦桧的议和队伍。
只见秦桧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身形略显单薄。
他骑在一匹普通的马匹上,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与不安。
岳飞勒住缰绳,战马发出一声嘶鸣。
他盯着秦桧,眼神中充满了厌恶与不解。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让秦桧如芒在背。
秦桧刚一接触到岳飞的眼神,双腿便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身子在马背上摇晃了几下,差点就要跌下马来。
他努力稳住身形,心中却满是疑惑:“我与岳帅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他为何用这般仇恨的眼神看我?”
而岳飞内心的震撼丝毫不亚于秦桧。
看着眼前的秦桧,一种莫名的仇恨如汹涌的潮水般将他淹没。
他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佩剑,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仿佛下一秒就要抽出剑来,将这个他不知为何如此厌恶的人斩杀。
“这个秦中丞,我与他素未谋面,也无任何交集,为何一见到他,心中就涌起这般杀意?”岳飞在心中不断质问自己,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眼神中满是困惑与挣扎。
“议和?陛下为何会派一个御史中丞去当代表?”
岳飞低声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不满与质疑。
在他看来,议和本就不是大宋应有的选择,如今派秦桧这样一个人去,更是让他难以理解。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副将,眼中满是无奈:“蔡相到底是怎么想的?这般安排,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若此时蔡京在场,怕是也只能无奈地耸耸肩,苦笑着回应:“别问我,我也不知道,这是陛下的安排。”
而此刻的秦桧,在岳飞那如利刃般的目光注视下,内心慌乱无比。他想要开口解释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只能不断地咽着口水,眼神躲闪,不敢再与岳飞对视。
这一切,都被暗中关注的赵翊看在眼里。作为这一切的幕后安排者,赵翊心中有着自己的盘算。
初次见到秦桧时,他不过是个殿中侍御史。那时的赵翊,因熟知历史,心中早已给秦桧贴上了“奸臣”的标签,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的一举一动。
特别是在担任东京总统领后,赵翊更是安排了暗卫,对秦桧等一众朝臣进行严密监视。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监视时光里,赵翊密切关注着秦桧的一言一行。
东京被金兵围城的危急时刻,不少朝臣如李邦言之流,为了一己私利,暗中勾结金兵,企图出卖大宋。
赵翊心中早有预料,甚至做好了秦桧也会背叛的准备。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秦桧不仅没有与金兵勾结,反而在朝中挺身而出,慷慨陈词,弹劾那些主张议和的朝臣,其中就包括李邦言。
当暗卫将秦桧弹劾朝臣的消息汇报给赵翊时,他正坐在书房中,手中握着一卷史书,眉头紧锁。
听到这个消息,他猛地放下手中的书卷,眼中满是震惊:“秦桧竟然弹劾议和派?这与历史上的他大相径庭。”
那一刻,赵翊心中对秦桧的看法开始悄然发生转变。
此后的日子里,秦桧的种种举动更是让赵翊惊讶不已。
无论是在朝堂上为大宋出谋划策,还是在一些关键事务上,他都无条件地支持赵翊,如同蔡京一般,成为赵翊在朝中的有力支持者。
而且,秦桧能坐上御史中丞的位置,靠的全是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得到了同僚们的认可。
这一切,让赵翊开始重新审视历史。
他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历史上那些被称为‘坏人’的人,难道真的都是本性如此吗?
还是被所处的年代所逼迫?也许,换一个环境,他们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想到这里,赵翊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他决定给秦桧一个机会,也给历史一个改写的可能。
于是,在此次议和代表的人选上,赵翊力排众议,选择了秦桧。
他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让秦桧和岳飞能够相识,甚至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从而断绝两人在未来成为死仇的可能。
赵翊心中有着美好的期许,他期待着秦桧能给他一个惊喜,期待着历史的轨迹能在此刻发生改变。
官道上,气氛依旧紧张而压抑。
岳飞和秦桧两人之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鸿沟,难以跨越。
岳飞依旧死死地盯着秦桧,眼神中虽然仇恨未减,但也多了一丝疑惑与探究。
而秦桧则低着头,不敢再看岳飞一眼,心中却在不断地思索着如何化解眼前的尴尬局面。
“岳帅。”秦桧终于鼓起勇气,抬起头,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此次议和,乃是陛下之意。
在下虽不才,但也深知大宋如今的局势。
议和与征战,皆是为了大宋的安危。
还望岳帅能理解陛下的苦心。”
岳飞冷哼一声,声音冰冷如霜:“理解?哼!我只知道,只有战场上的胜利,才能真正保我大宋太平。
议和,不过是示弱之举。
秦中丞,希望你不要辜负陛下的信任,不要做出损害大宋利益之事。”说完,岳飞一拉缰绳,战马扬起前蹄,向前疾驰而去,身后扬起一阵尘土。
秦桧望着岳飞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想要消除岳飞对自己的误解,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忠心,不仅要让岳飞改观,更要为大宋尽自己的一份力。
随着两队人马继续前行,汴京的城墙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未知的挑战与机遇。岳飞和秦桧,这两个在历史上本应有着血海深仇的人,在靖康元年的这个夏天,因为赵翊的安排,命运的轨迹开始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他们能否放下心中的隔阂,携手为大宋的江山社稷而努力?而赵翊的这一安排,又能否真正改变历史的走向?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局下,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变数,唯有时间,能给出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