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被废后,朝堂短暂的平静下暗潮汹涌。刘超虽因力挽狂澜深得皇帝赏识,可其他皇子们眼中的贪婪与不甘昭然若揭,那些蛰伏的势力也开始重新布局,试图在皇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尤其是八皇子刘霖,表面上温文尔雅,与文人墨客诗酒唱和,背地里却在拉拢朝中御史台势力,意图借舆论造势。
一日,刘超正在书房与周文远商议漕运改革的后续事宜,一名暗卫匆匆来报:“殿下,八皇子近日频繁与御史中丞孙德昌会面,昨日更是一同去了城郊的清风楼。”刘超放下手中的文书,眸光微闪:“孙德昌此人一向自诩清流,没想到竟与八弟搅合到一处。看来,他们要从言论上对我发难了。”
果不其然,三日后早朝,孙德昌手持笏板出列,言辞激烈:“陛下!七皇子主持改革以来,虽有小成,却也滋生诸多弊端。如今漕运商贾勾结官府,层层盘剥,百姓苦不堪言!更有甚者,传闻七皇子任人唯亲,将亲信安插在各个要害部门!”此话一出,御史台数位官员纷纷附议,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刘超不慌不忙,向皇帝行礼后说道:“父皇,孙大人所言,纯属无稽之谈。漕运改革本就是触动多方利益之事,期间偶有疏漏,儿臣定当彻查。至于任人唯亲,儿臣所举荐之人,皆是经过严格考核,有真才实学。若孙大人有证据,还请当面呈上。”
孙德昌冷哼一声,命人呈上一叠文书:“这是百姓联名状,上面清楚写着漕运改革后的乱象。还有这些官员的履历,他们或是七皇子王府旧人,或是与周侍郎沾亲带故!”
刘超接过文书细细查看,眼中闪过一丝冷笑。所谓的百姓联名状,字迹工整划一,显然是同一人所写;而官员履历,不过是牵强附会。他将文书展示给皇帝:“父皇,这联名状漏洞百出,分明是有人故意伪造。至于官员任用,儿臣敢问孙大人,朝廷用人,难道不该任贤举能?若因避嫌而错失人才,才是真正的误国!”
皇帝刘正看着争论的双方,脸色阴沉:“此事容后再议。孙德昌,若查无实据,你该当何罪?”孙德昌心中一凛,却仍硬着头皮道:“臣愿以死谢罪!”
退朝后,刘超并未回府,而是乔装改扮前往城郊清风楼。他要看看,八皇子和孙德昌究竟在谋划什么。清风楼内,雅间中传来阵阵笑声。刘超屏息凝神,只听孙德昌道:“八殿下放心,此番弹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会发动更多御史参奏七皇子,定要将他拉下马!”八皇子刘霖轻抿一口茶,阴笑道:“做得不错,只要扳倒七弟,他日我登上皇位,定不会亏待你。”
刘超握紧拳头,悄然离去。回到王府,他立即召集李猛和周文远:“八弟和孙德昌勾结,想借舆论将我置于死地。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一方面,派人收集他们结党营私的证据;另一方面,加快改革成果的展示,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好处。”
此后几日,刘超亲自前往漕运码头,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商户和百姓的难题。他还命人将改革后的成果制成图文,在京城各处张贴。与此同时,暗卫们也传来消息,掌握了八皇子和孙德昌收受贿赂、操纵舆论的证据。
当刘超将证据呈给皇帝时,八皇子刘霖和孙德昌还在洋洋得意地准备新一轮弹劾。皇帝大怒,将八皇子圈禁,孙德昌革职查办。刘超再次化解危机,可他知道,只要皇位悬空一日,这样的阴谋就不会停止。
更让他担忧的是,边境传来急报,北方游牧民族蠢蠢欲动,似有大规模入侵的迹象。内忧未除,外患又至,刘超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眼神坚定而又沉重。他明白,更大的考验即将来临,而他必须守护好这个国家,才能离心中的目标更进一步。本章完
风雨欲来,危机四伏!快来5星打赏,解锁更精彩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