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燕……”
刘振强是个没脑子的家伙,见心上人哭成这样立刻上前询问。
“振强,他欺负我。”
江晓燕扑到刘振强怀里放声痛哭。
她真的感觉到了委屈,原本在城里过得好好的……
“晓燕,谁欺负你,我和他玩命。”
没等江晓燕回答,刘振强已经锁定了目标。
李向前!
“就是他,就是他……”
江晓燕指的当然就是李向前。
“李向前我知道你看我不顺眼,有什么事尽管冲我,欺负一个女人算什么本事。”
刘振强自觉这几句话说得极为爷们,暗暗给自己点了个赞。
李向前却忍不住笑出了声,刘振强继续怒吼道:“你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
“你问问大伙,她刚刚是怎么说的?”
李向前说着侧身退到了一边,转头看向挤在门口的女人们。
“她好像说下乡是为了李向前……”
“可不,她还说李向前是陈世美她是秦香莲。”
这时李向前开口了。
“现在你们看看,她还像秦香莲吗?”
立刻有人接口道:“不像,不像。”
“不像秦香莲,俺看啊,像,像潘金莲。”
“谁说不是,刚刚还一个口一个为了李向前,怎么这么又跑振强怀里了?”
“就这还秦香莲?我看你连潘金莲都不如,好孬潘金莲还知道背着点人。”
这句话一出口,立刻引来了哄笑声一片。
江晓燕也感觉到不对劲,立刻是推开了刘振强。
“何支书,如果没什么事我先走了?”
李向前笑着开口道。
“你走行,把你的人也带走。”
何广财也被这两二货气得够呛,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是猪一样的队友。
“你俩是继续还是回去?”
李向前坏笑着问道。
“你等着,这件事不算完。”
刘振强再傻也知道闹下去对他没好处,只得先一步出了村部。
“等等我,等等我……”
江晓燕已经失去了李向前,她不能再失去刘振强。
两人走,热闹没了,人也就散了。
李向前也离开村部回到了后山,又开始忙乎他的自留地。
……
对于村部发生的事,秦雪是一无所知。
她一上午都在“手忙脚乱”中度过,这哪是学校?根本比不上城里的托儿所。
他教的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三个班的数学和语文,结果一上课才发现很多孩子连一百以内加减法都算不明白。
开始她以为只是三年级的孩子不会,很快她发现四年级、五年级也不会。
一问才知道,学生都是闲着就来上课,忙了就帮家里干活,很多五年级的学生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发现问题就得解决问题,秦雪只能从基础一点点教。
一上午四节课下来,给她的感觉就是比下地干一天活都累。
中午回知青点的路上,她发现村民们看她的目光很是奇怪,不少嫂子、大婶更是捂着嘴笑个不停。
笑也就算还小声音在议论着什么,等她走近想想听听,这些人立刻闭嘴不说了。
直到她回到知青点,这才从柳红爱口中知道了个大概。
“早知道这样,不如让江晓燕去,教一天学生比下地累多了。”
柳爱红看着秦雪,无奈摇摇头,“你真傻。”
秦雪还是没明白,一脸天真地问道:“为什么说我傻?”
“重点不是谁当老师,重点是你和李向前的关系。”
柳爱红真心不明白,秦雪人漂亮也聪明,可为什么在感情方面单纯得像个孩子。
“我和李向前能有啥关系?不就是革命战友?”
秦雪说完,终于是反应了过来,一张俏脸涨得通火。
“真不是,他们说得那样。”
柳爱红笑笑,“你和我解释没用,你得和全村人解释。”
“那还是算了吧,我以后离他远点就是。”
秦雪父母从小就教育她,身正不怕影子斜,洁身自好就不会惹来麻烦。
其实她并不知道,有些事并没那么简单。
比如,她、李向前、江晓燕、刘振强已经成为全村人的话题。
新来的知青前三天是不需要下地干活的,所以中午饭是何静她们的。
何静、王娟都不太会做饭,好在有宋招娣勉强是把窝头蒸熟了。
吃午饭时,秦雪有意避开了李向前,免得两人都尴尬。
吃过午饭,程村长派人将李向前找到村部。
开始李向前以为江晓燕又闹出什么幺蛾子,结果去了才知道与江晓燕无关。
程村长告诉他的是,新来的这批知青上面没给拨口粮。
没给口粮?
现在是多五张嘴,原本知青的粮就吃不到开春,现在算算能到上冬就不错了。
“村里不是有储备粮吗?”
程村长立刻摇头严肃地说道:“你也知道那是储备粮,储备粮是国家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
“那你找我是啥意思?我能变出来粮来?”
李向前也有些急,他空间里是存着一些小麦、水稻可以加工出白面、大米,问题是他怎么解释来路?
程村长难得地没发脾气,温声细语地说道:“你不是有块自留地吗?”
卧槽!
李向前终于明白,程村长原来是打自留地的主意。
“程村长,那是一块实验田,能产多少东西我现在心里也没底。”
李向前只能这么说,为的就是多争取一些好处。
“产多少算多少,不够的我再想办法。”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向前还能说啥?
再者,都是知青,他也不能看着别人挨饿。
两人正说着,何广财回来了。
进门第一句就是,“上面来了调令,说是要把刘振强、江晓燕、柳平春几个知青调到达来村去。”
这对李向前来说倒是一个好消息,可随后的话让他的心凉了半截。
“现有的口粮要按比例带走,你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按比例带走?按比例至少要带走一半的口粮,剩下的口粮根本别说入冬能吃到秋收就不错。
秋收不就有粮食了吗?
理论是这样,可现实上能到知青手上的粮食是少之又少。
原因很简单,知青口粮是上面给拨一部分的,自己赚的工分再分一些。
分的这部分还是交完公粮,村里人分完才轮到知青!
年头好能分一点,年头不好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