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百叶窗,在桌面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光影。刘好仃坐在会议桌一头,手里拿着一支笔,正低头翻看昨晚整理好的调研笔记。纸页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运输区、仓库区和生产区的反馈,每一条都像是一个小火点,烧得他心里有些发烫。
阿芳推门进来时,手里抱着一沓打印好的表格,脸上带着一点兴奋:“刘哥,我按你说的,把‘问题清单+责任追踪表’的初稿做出来了。”
“来,放这儿。”刘好仃指了指桌子中央,“咱们今天不干别的,就从这开始。”
小林也来了,手里端着一杯热咖啡,一边喝一边嘟囔:“刘哥,你说咱们这是要搞什么?项目管理吗?”
“差不多。”刘好仃抬头看了他一眼,“你不是问过能不能当项目负责人吗?现在机会来了。”
小林眼睛一亮,但又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我还得多学点东西啊。”
“没问题。”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先从最简单的开始——我们的问题是什么?谁负责解决?怎么跟进?”
阿芳把表格铺开,上面分成了几个板块:问题描述、责任部门、预期目标、时间节点、当前进度。她指着其中一行说:“比如运输区司机反映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责任应该在调度和生产对接之间,对吧?”
“对。”刘好仃点头,“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家知道,这些问题不是没人管,而是没被看见。”
小林皱眉:“可问题是,有些事真不是我们一个部门能解决的。”
“我知道。”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跨部门协作”几个字,然后顿了顿,在旁边加了个问号,“但咱们得先迈出第一步。”
他抬头看着大家,眼里透着一股子坚定:“只要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剩下的,总会有人跟上。”
窗外,阳光正好,风也温柔。玻璃厂的厂房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仿佛每一扇窗户都在悄悄注视着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变化。
而刘好仃,正站在这一切的起点上。
他低头翻开笔记本,准备写下下一步行动计划。
可就在这一刻,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小林发来的消息:
“刘哥,你说我要是跟着你干,以后能不能当项目负责人?”
刘好仃看了眼小林,后者正低头翻看自己的笔记,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笑了笑,回复了一句:“只要你愿意学,项目负责人不是梦。”
会议正式开始。
各部门代表陆续入座,有生产区的班组长,有仓库的老李,还有运输区的调度员。气氛略显凝重,毕竟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例会。
“各位,”刘好仃站起身,环视一圈,“这次会议的目的很明确——我们要制定一套供应链协同方案,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信息孤岛?”有人轻声重复。
“对。”刘好仃点头,“比如仓库更新了库存数据,生产区却不知道;生产区安排了出货时间,运输区却没收到通知。这些问题,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系统出了毛病。”
“那你想怎么解决?”一位班组长问。
“先从一张表开始。”阿芳举起手中的表格,“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问题清单和责任追踪表。每一个问题都有对应的责任人,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听起来不错。”老李点点头,“但我们怎么确保这些信息不会再次滞后?”
“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刘好仃接过话头,“我们不能只靠口头沟通,也不能依赖模糊的记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机制,让信息流动起来,让责任清晰起来。”
“可问题是……”一名调度员犹豫地说,“如果我们这边执行了,其他部门不配合呢?”
“那就一起改。”刘好仃语气坚定,“这个表不是用来追责的,是用来推动改变的。我们不是在找谁错了,而是在找怎么做得更好。”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后有人轻轻点了点头。
“我觉得可以试试。”小林开口,“至少比以前乱七八糟强。”
“我也支持。”老李拍了拍桌子,“总比天天打电话确认库存强。”
气氛逐渐活跃起来,讨论也慢慢深入。有人提出建议,有人补充细节,还有人主动认领了几个关键节点的任务。
刘好仃在一旁默默记录,时不时插几句引导性的话。他发现,虽然一开始大家还有些顾虑,但一旦开始讨论具体问题,反而变得积极起来。
“你们有没有发现,”阿芳忽然说,“其实很多问题都是相通的。比如运输区等车是因为生产区没准备好,而生产区没准备好是因为仓库缺料,仓库缺料又是因为信息没同步。”
“对。”刘好仃点头,“所以我们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从整体来看。”
“那我们优先解决哪两个环节?”有人问。
“原材料信息同步和成品出库调度。”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来,“这两个环节直接影响交付周期,也是司机、仓库、生产三方共同反映最多的问题。”
“我同意。”老李举手,“这两个地方要是理顺了,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
“那就这么定了。”刘好仃敲了敲白板,“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两个环节,细化责任追踪表,明确每个步骤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完成,怎么监督。”
“那我们每周汇报一次进度?”阿芳提议。
“对,每周反馈,进度公示。”刘好仃补充,“这样大家可以互相监督,也能看到进展。”
“那我要是负责其中一个环节,是不是得经常跑腿?”小林笑着问。
“你可以选个助理。”刘好仃看他一眼,“不过前提是,你自己先学会怎么做。”
“那行。”小林咧嘴一笑,“我申请负责成品出库调度这块儿。”
“没问题。”刘好仃记下来,“你先把流程走一遍,有问题随时提。”
会议持续到中午才结束。走出会议室时,阳光已经移到了另一侧,照在走廊的地砖上,反射出微微的暖意。
“感觉怎么样?”阿芳走到刘好仃身边,轻声问。
“比预想中顺利。”他笑了笑,“看来大家也不是不想改,只是需要一个方向。”
“那你打算怎么推进?”她继续问。
“先从小处着手。”他说,“等这两块儿理顺了,再往上下游扩展。”
“那后续如果遇到阻力怎么办?”
“那就再来一场会。”刘好仃拍拍她的肩膀,“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往前走,就不怕没人跟上。”
远处,玻璃厂的生产线正在运转,切割声此起彼伏。阳光洒在玻璃表面,折射出一片片彩虹般的光芒。
而刘好仃的脚步,也在这片光芒中,稳稳地向前迈去。
他走进办公室,拉开抽屉,拿出一支新笔。
正准备坐下,手机又震动了一下。
还是小林的消息:
“刘哥,你觉得我适合带团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