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厂的早晨,阳光像往常一样从高高的玻璃幕墙斜斜地洒进来,但今天的光线似乎格外温柔。阿芳的咖啡杯边放着一张手写的便利贴,上面写着:“阳光的祝福——来自巴西客户。”她看了眼便利贴,又看了眼电脑屏幕里那条留言:“我想让我的玻璃成为我房子的心跳。”
小张站在打印机旁边,手里拿着一沓刚打印出来的“阳光定制模板”,一边翻看一边嘀咕:“这玩意儿真能让人干活不累?”
刘好仃从会议室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新买的马克笔,脸上带着点兴奋劲儿,“不是让人干活不累,是让人干活有劲儿。”
“怎么讲?”小张把模板递给他看。
“以前我们是卖玻璃的,现在我们是讲故事的。”刘好仃指着模板上的“客户心声”一栏,“你看,这不是订单,是客户对家的想象。”
阿芳点了点头:“是啊,我们不是在安装玻璃,是在帮他们实现梦想。”
“说得我都想换个工作了。”小张笑。
“你现在的活儿也不轻松。”刘好仃拍拍他肩膀,“今天开始试点客户对接,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阿芳翻了翻自己的笔记本,“三位客户,巴西、法国、日本,文化背景不同,需求也不同。”
“那就从‘听’开始。”刘好仃说,“听他们的需求,也听他们没说出口的心愿。”
小张翻开巴西客户的留言记录,轻声念道:“我想让我的玻璃成为我房子的心跳。”他顿了顿,“这客户要是来我们厂参观,估计会把我们当成艺术家。”
“那我们就当艺术家。”刘好仃笑着说,“玻璃不只是材料,是温度,是家的感觉。”
阿芳在模板上加了一行小字:“玻璃,不只是材料,是温度。”
“这句得印在包装盒上。”小张说。
“先别想包装盒。”刘好仃打断他们,“先想怎么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温度。”
三人围坐在会议桌前,开始讨论三位试点客户的定制服务方案。
“法国客户,注重环保。”阿芳翻出留言记录,“他说希望玻璃能像阳光一样纯净。”
“那我们就给他一份环保数据报告,附带我们工厂的绿色生产流程。”刘好仃说。
“日本客户呢?”小张问。
“他留言里提到‘安静’,可能对隔音有特别要求。”阿芳补充,“还提到‘禅意’,可能希望玻璃能融入家居氛围。”
“那我们就设计一款低反射、高隔音的玻璃,搭配木质边框。”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不是所有客户都需要炫技的产品,有时候,安静就是最好的设计。”
“那巴西客户呢?”小张问,“他要的是心跳。”
“心跳?”刘好仃想了想,“心跳是节奏,是温度,是家的脉搏。”
“所以我们得给他一个有温度的设计。”阿芳说。
“对。”刘好仃点头,“我们可以给他定制一款阳光房玻璃,让他每天早上醒来,阳光就像心跳一样,透过玻璃轻轻落在他脸上。”
“这也太浪漫了。”小张感叹。
“客户要的不是浪漫,是要的家的感觉。”刘好仃说,“我们要做的,不是卖玻璃,而是帮他实现家的温度。”
会议结束,三人各自回到岗位,开始准备试点客户的定制服务。
阿芳在模板上加了个新栏目:“客户心声”。她写下:“玻璃不只是材料,是温度。”
小张开始整理客户留言,准备服务记录。他翻到巴西客户的留言,再次念道:“我想让我的玻璃成为我房子的心跳。”他笑了笑,轻声说:“那我们就让它成为心跳。”
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边,看着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折射出一片柔和的光斑。他想起上一章的测试结果,想起那些情绪强烈的留言,想起客户说“如果你们能听懂我,我就下单”。
他拿起手机,给团队发了个消息:“阳光定制计划,正式启动。”
阳光依旧温柔,玻璃依旧透明,但这一刻,它们似乎多了一点点温度。
小张正在调试客服系统,阿芳在整理客户反馈,刘好仃站在白板前,写下:“阳光,不只是光,是信任,是温度。”
阿芳抬起头,看着那句话,轻轻念了出来:“阳光,不只是光,是信任,是温度。”
小张也抬起头,看着白板,笑着接了一句:“那我们,不只是卖玻璃的人,是传递阳光的人。”
刘好仃点点头:“对,我们不只是卖玻璃,我们是在传递温度。”
阳光透过玻璃,落在每个人的肩上,像是某种无声的鼓励。
小张忽然问:“那我们要不要出个品牌口号?”
“当然。”刘好仃毫不犹豫,“就用这句话:‘阳光,不只是光,是信任,是温度。’”
阿芳在文档里敲下这句话,又加了一行小字:“阳光定制计划,为每一个家,传递温度。”
小张看着屏幕,忽然觉得有点心动。他没说话,只是在笔记本角落写下:“你们的玻璃,像阳光一样温柔。”
阳光依旧从玻璃幕墙斜照进来,落在每个人的肩上,像是某种无声的鼓励。
“我们得让客户知道,他们在我们的世界里是有声音的。”刘好仃说。
“那我们从哪儿开始?”阿芳问。
“从听懂‘阳光的祝福’开始。”刘好仃说。
小张的指尖轻轻敲击键盘,输入第一句话:
“感谢您的留言,我们很高兴您喜欢我们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