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样品展示区的玻璃柜台前,手里拎着那个掉漆的保温杯,杯底还沾着点水渍,像是刚泡过一壶茶。他盯着柜子里那个新设计的杯子,嘴角微微上扬。
“这玩意儿,真能走出去?”他自言自语,声音不大,但刚好让站在他旁边的阿芳听见。
“刘哥,你这是怀疑自己了?”阿芳笑着递过来一份报告,“数据出来了,咱们得看看。”
“走,开会去。”刘好仃把杯子放下,像是放下一块心头的大石。
会议室比前几天热闹多了,墙上贴着密密麻麻的图表,角落里还堆着几个没来得及拆的快递箱,全是不同国家寄来的市场反馈样本。
“先说重点。”刘好仃坐下,把报告翻开,“国际市场的反应,怎么样?”
“整体向好。”阿芳指着一张折线图,“在东南亚和欧洲几个主要市场,品牌搜索量比上季度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七,社交媒体上的提及率也翻了一倍。”
“这说明啥?”刘好仃抬头。
“说明咱们的设计被看见了。”一个组员抢着说,“尤其是那个夜光杯底,很多人拍照发帖,说晚上喝水像拿着个星星。”
“星星?”刘好仃一愣,随即笑出声,“咱这是玻璃厂,不是童话屋。”
“可人家就喜欢这个调调。”阿芳说,“还有环保涂层,很多国外博主专门测评,说咱们的杯子用完能降解,环保又实用。”
“那数据有没有水分?”刘好仃皱眉,“咱可不能自己骗自己。”
“我们也担心。”阿芳翻到下一页,“所以做了交叉验证,国内的电商平台数据、海外的社交媒体热度、还有几个合作商的销售反馈,都对得上。”
“那成本呢?”刘好仃问,“咱们的设计,有没有把利润压得太狠?”
“这个问题我们也分析了。”财务那边的小伙子接话,“虽然新材料贵了点,但销量上去了,单件利润反而比以前高了百分之十五。”
“好。”刘好仃点点头,“看来这步棋,走对了。”
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有人开始讨论下一步怎么推广,有人翻着数据图比划,还有人掏出手机查国外的社交媒体趋势。
“不过。”刘好仃忽然开口,“咱们不能光看数据。”
“刘哥的意思是?”阿芳问。
“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咱们得看看,这些数据背后,消费者到底在想啥。”
“你是说……用户反馈?”阿芳反应快。
“对。”刘好仃点头,“不能光看转发量点赞数,得看他们怎么说,有没有真心喜欢,有没有吐槽,有没有愿意回购。”
“我来整理!”一个年轻的组员举手,“我这几天在翻评论,发现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说说看。”刘好仃来了兴趣。
“咱们那个杯底的小凹槽,本来是放茶包用的,结果很多用户说,他们拿它当手机支架。”组员一边说一边笑,“说杯子一边喝水一边撑手机,一举两用。”
“哈哈。”会议室里一阵笑。
“这说明啥?”刘好仃却没笑,“说明咱们的设计,有延展性。人家用了,还能自己加戏。”
“那咱们要不要顺势推出一个‘多功能系列’?”阿芳眼睛一亮。
“先别急。”刘好仃摆摆手,“咱们得先搞清楚,到底是偶发,还是趋势。别一拍脑袋就上新品。”
“那接下来咋办?”有人问。
“继续收集反馈。”刘好仃说,“尤其是海外市场,咱们得安排人盯着,看看用户的真实反应。”
“刘哥,你是不是担心数据太好,反而有问题?”阿芳问。
“对。”刘好仃点头,“市场就像天气,晴一天容易,晴一季难。咱们得防着突然变天。”
“那要不要调整宣传策略?”有人提出。
“现在还早。”刘好仃摇头,“咱们先稳住这波热度,看看能不能持续。要是真成了趋势,再考虑下一步。”
“刘哥,你这思路,越来越像大公司了。”阿芳打趣。
“我不是大公司。”刘好仃喝了口茶,“但我得让咱们的产品,像大公司的产品一样,站得住。”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大家低头记笔记。
“行了。”刘好仃放下杯子,“你们分头行动,数据继续盯,反馈继续收,宣传那边也别急着加码。”
他起身准备走,又回头看了眼墙上的图表。
“记住,咱们不是要火一阵子。”他认真地说,“是要火一阵子,然后火一辈子。”
说完,他拎起杯子,走了出去。
几天后,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边,手里还是那个保温杯。
窗外,玻璃厂的生产线正在忙碌运转,机器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一首属于工人的交响曲。
“刘哥。”阿芳走进来,“最新数据出来了。”
“怎么样?”刘好仃没回头。
“在北美市场的用户满意度调查里,咱们的评分超过了几个国际品牌。”
“真的?”刘好仃转过身。
“千真万确。”阿芳把报告递过去,“而且有个设计师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说咱们的设计‘既有东方美学,又有现代实用性’。”
“这话说得,我都想给自己鼓掌了。”刘好仃接过报告,翻了几页,嘴角忍不住上扬。
“刘哥,下一步咋办?”阿芳问。
“下一步?”刘好仃合上报告,望向窗外,“咱们得把这火,烧得更旺一点。”
他转身,走向会议室。
“来吧。”他轻声说,“咱们一起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