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洒进会议室,照在桌角的咖啡杯上,杯底残留的半杯咖啡已经凉透,杯壁上还沾着一圈奶沫的痕迹。窗外的生产线轰鸣声依旧,像是某种永不疲倦的背景音。
刘好仃坐在长桌一头,手里拿着上一章整理出的风险点清单,纸张边缘已经有些卷曲,显然被翻了不下十遍。
“昨天咱们把风险点列出来了,今天咱们得动真格的了。”他一边说,一边把清单摊开在桌面上,“不能光知道问题,得解决问题。”
阿芳坐在他对面,手里拿着笔,眉头微微皱着:“可咱们从没做过这种方案,从哪儿下手?”
“别怕,咱们先从最基础的开始。”刘好仃笑了笑,“你们还记得昨天我们分的五个风险维度吗?政治、经济、法律、物流、生产。”
“记得。”小李点头,“可怎么把这些风险转化成管理方案呢?”
“不难。”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风险应对策略”几个字,“咱们先回顾一下每个风险点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再思考应对方式。”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大家低头翻着各自的资料,开始回忆昨天的讨论。
“比如,欧洲那边最近调整了进口关税政策,影响了我们特种玻璃粉的采购。”刘好仃指着清单上的一条,“这个风险点的可能性高,影响也大,咱们得优先处理。”
“那怎么处理?”阿芳问。
“我们可以考虑找替代供应商。”小李说,“或者提前签订长期采购合同,锁定价格。”
“好思路。”刘好仃在白板上记下,“替代供应商、长期合同、价格锁定。”
“那东南亚那边海运价格涨了呢?”阿芳翻到另一页。
“这属于物流成本上涨。”刘好仃说,“我们可以优化运输路线,或者考虑部分采用空运,虽然贵,但能缩短交货时间。”
“那北美海关检查变严呢?”小李问。
“清关时间变长,影响交货。”刘好仃说,“我们可以提前准备更齐全的清关资料,或者在当地设立中转仓,减少通关时间。”
大家渐渐进入状态,会议室里的气氛也活跃起来。
“刘哥。”阿芳忽然说,“我发现这些应对方式,其实可以归纳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预警,一种是应急。”
“对。”刘好仃点头,“预警就是提前发现风险,应急就是风险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那咱们是不是可以先建立一个风险预警机制?”阿芳问。
“没错。”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风险预警机制”几个字,“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物流波动这些信息,提前预警。”
“那具体怎么做?”小李问。
“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监测工具。”刘好仃说,“比如一些国际贸易数据平台,或者物流跟踪系统,定期分析数据,发现异常及时预警。”
“听起来像是在给供应链装上雷达。”阿芳笑着说。
“差不多。”刘好仃也笑了,“咱们不是孤军奋战,可以借助技术手段。”
“那应急预案呢?”小李问。
“应急预案就是风险一旦发生,我们怎么应对。”刘好仃说,“比如,某个国家突然调整政策,导致我们原材料无法采购,我们就得有备用供应商;如果物流中断,我们就得有备用运输路线。”
“听起来像是在给供应链装上备胎。”小李打趣道。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的目标,就是让供应链更有韧性。”
“那咱们得把每个风险点都配上预警和应急两套方案。”阿芳说。
“没错。”刘好仃在白板上继续写下“应急预案制定”几个字,“我们可以先从高风险点开始,逐步完善。”
“可是……”小李迟疑了一下,“这些工作量不小,会不会影响现在的生产任务?”
“这是个好问题。”刘好仃放下笔,看着大家,“我们确实不能影响当前的生产节奏。”
“那怎么办?”阿芳问。
“我们可以分阶段推进。”刘好仃说,“先制定一个初步框架,确定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再逐步细化。”
“就像盖房子,先搭框架,再装修。”小李打了个比方。
“对。”刘好仃点头,“这样既能保障当前业务,又能稳步推进风险管理。”
“那咱们是不是得安排专人负责?”阿芳问。
“没错。”刘好仃说,“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专项小组,专门负责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优化。”
“我可以负责预警机制。”阿芳主动请缨,“我可以联系一些数据平台,看看哪些工具适合我们。”
“我来负责应急预案。”小李说,“我可以和采购、物流、生产部门沟通,看看哪些风险点最紧急。”
“好。”刘好仃满意地点头,“大家分工明确,效率更高。”
“刘哥。”阿芳忽然问,“那万一咱们制定的方案不管用怎么办?”
这个问题让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这个问题问得好。”刘好仃看着大家,“咱们的方案不可能一开始就完美,得边做边调整。”
“那咱们怎么知道方案有没有用?”小李问。
“我们可以定期评估。”刘好仃说,“比如每个月开一次会,看看哪些预警机制起了作用,哪些应急预案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听起来像是在搞实验。”阿芳笑着说。
“差不多。”刘好仃也笑了,“咱们是在为企业做一次风险免疫实验。”
“那我们是不是还得收集反馈?”阿芳问。
“对。”刘好仃点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反馈机制,让一线员工、采购人员、物流团队都能参与进来,提供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方案才能真正落地。”小李说。
“没错。”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看着上面写满的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刘哥。”阿芳忽然说,“我突然觉得,咱们好像在做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是啊。”刘好仃点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而是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工程。”
“那咱们现在就开始?”小李问。
“对。”刘好仃转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咱们先从预警机制开始,再制定应急预案,最后建立反馈机制。”
“分工明确,目标清晰。”阿芳说。
“好。”刘好仃拍了拍手,“大家分头行动,数据继续查,信息继续收,方案继续写。”
他拿起桌上的清单,轻轻翻了一页,目光落在其中一行数据上,眉头微微一皱。
“怎么了?”阿芳问。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把清单翻得更仔细了些。
窗外,玻璃厂的生产线依旧轰鸣运转,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会议桌上,映出一片光斑。
刘好仃低头看着清单,手指轻轻划过那行让他皱眉的数据,心里隐隐觉得,这关,可能比想象中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