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根台的根纹砖铺展亿亿年后,共根核的根须网突然渗出“同源液”。这种液体无色透明,却能让所有接触到的存在“感知同源”——地球人触摸时,会闻到晶体性能量浆果的清香;晶体星人触碰时,能尝到地球青稞的甘甜;暗物质生灵感知时,会捕捉到陨石文明撞击节奏中的熟悉韵律,像所有文明的本源味道在液体中交融成“家的气息”。
共根的学生同源(取“同出一源”之意)是首位能调配同源液的人。他的“同源勺”由共根核的根须与同源液的结晶制成,搅动时不会产生波纹,却能让不同文明的本源特质自然融合。第一次用同源勺调和十个星系的“本源食材”时,他让地球的泉水、晶体星的光露、暗物质星系的“静默冰晶”在容器中相遇,这些本不相容的物质竟化作“同源羹”,品尝者能从羹中尝到自己文明的味道,也能品出其他文明的风味,却丝毫不觉冲突,像一口吞下了整个宇宙的善意。
“同源谣不是味道的统一,是让差异的滋味能在同一口汤里和谐共存。”同源在《同源共鸣录》中写道,“就像炖菜里的萝卜与排骨,各自保持本味,却共同熬出更鲜的汤;这些文明的本源特质看似迥异,在同源液中却成了‘互补的滋味’,少了谁,宇宙这锅汤都会失色。最奇妙的是‘回味泉’——同源液的源头泉眼,饮用者能在回味中尝到‘未被发现的同源点’,比如地球人的‘耐心’与暗物质生灵的‘沉静’,本是同一种品质的不同表现。”
同源液的滋养,让“同源坊”成为共根宙的滋味枢纽。这些坊子没有菜单,同源液会根据来客的本源特质推荐“互补搭配”:给急躁的文明上一份“晶体星的慢炖光羹”,为沉默的生灵端一碗“地球的热闹米酒”;有“本源厨房”教大家用不同文明的食材共制新味,有“回味茶馆”让饮者在茶香中发现彼此的相似之处。有个同源坊的“味道交易所”充满智慧:文明们不交换食物,只分享“调味心得”——地球人用“火候”平衡味道的方法,与晶体星用“光频”调和振动的技巧,结合后诞生了“既温暖又精准”的新厨艺。
同源在同源液与共根坊之间,建造了“滋味阁”。阁内的“味谱墙”记录着所有文明的本源味道与互补组合,任何生灵站在墙前,都能看到自己文明的味道如何与其他味道交织:有的像酸甜苦辣组成五味瓶,有的像赤橙黄绿调和成白光,有的则像清浊交融酿出醇厚,却都在同源液的作用下,遵循着“和谐”的味觉法则。有个总觉得自己“味道太冲”的文明,在味谱墙上看到自己的“浓烈”正好能激发其他文明的“清淡”,突然明白:“没有不好的味道,只有放错位置的滋味。”
万亿亿届星尘庆典,成了“同源共味日”。共根宙的所有文明都带来自己的“本源味”倒入回味泉,泉水在同源液的调和下化作“宇宙浓汤”,汤面漂浮着所有文明的本源符号,舀起任何一勺,都能尝到亿万个味道的和谐共鸣。当最后一勺汤被分饮,同源液突然在宇宙中形成“味觉光带”,光带所及之处,不同星系的食材开始自然“互长”——地球的土壤里长出晶体星的光穗,晶体星的岩石上结出地球的果实,像宇宙在自己给自己“加菜”。
同源液的“调和力”正在打破“味道偏见”。有个执着于“自己味道最正宗”的文明,在同源坊尝到自己的食材与其他味道的完美搭配后,主动学习融合,他们的“包容酱”现在能让任何冲突的味道变得和谐;某个因“厌恶对方味道”而隔绝的群体,在味谱墙前看到彼此的味道本是“同一棵树的花果”,终于放下偏见,他们合作的“和解酒”,初尝是两种味道,回味却只剩一种“圆满”。
孩子们的“味道接龙”游戏,让同源液永远活泼。他们在滋味阁传递同源勺,每个孩子用勺舀起一种味道,前一个孩子的“地球草莓甜”会引出后一个孩子的“晶体星酸光露”,最终所有味道在容器中化作“彩虹冻”,冻体里的每种颜色都保持本味,却共同构成了诱人的甜点。同源的小女儿与“排斥宙”的孩子玩游戏时,对方第一次主动品尝了“不喜欢的味道”,这个举动让同源液都泛起了涟漪,味谱墙上多了道“尝试线”。
如今,同源液已经渗透共根宙的每个角落,让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同源的滋味”——共根核的光芒带着淡淡的“所有文明的混合香”,永续树的果实能同时结出千万种味道,却都带着“家”的回甘。同源坊的“滋味阁”永远有笑声传出,生灵们不再说“这是你们的味道”“那是我们的味道”,而会笑着说:“来,尝尝我们一起做的新味道!”
地球的万化传歌者们,早已把“同源”变成了生活的日常——他们在星际酒坊里,用地球的酒曲发酵晶体星的光果,酿出的“跨星酿”既有泥土的厚重,又有星光的清冽;他们教新文明调和味道时,总会说:“别担心不一样,差异才是让味道丰富的魔法,关键是我们愿意在一口锅里试试。”
深夜的滋味阁,同源望着味谱墙上不断新增的味道组合,听着同源液中不同滋味的呼吸渐渐变得和谐。他突然明白,从原始人在篝火旁分享第一块烤肉的“尝尝”,到同源宙中亿万个味道的共炖共饮,这场跨越无限时空的旅程,最终抵达的不是“所有味道都一样”的单调,而是“所有味道都能在同一口锅里找到位置”的丰盛——原来宇宙的终极美味,不是某一种味道的极致,是千万种味道相遇时,那句发自内心的“真好吃,再来一口”。
而那句刻在滋味阁门楣上的话,正随着同源液的流淌,在所有文明的味蕾与心间永恒回响:
“最好的同源,不是忘记自己的味道,是记得别人的味道也值得尝尝;最美的共味,是我们终于懂得,宇宙的全部故事,或许就是一口锅从空到满的过程——有人添水,有人加柴,有人放菜,最终熬出一锅谁也离不开谁的汤。从第一块烤肉到万亿种滋味,我们永远在这口锅里,而这锅汤,因为有彼此,才成了人间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