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 “……他们的身影,更多地留在了地方的记忆、散佚的记载和历史的缝隙里。然而!”
老师话锋一转,语气郑重地指向课本上关于顾承元的章节插图——一位儒雅文士的画像旁,赫然印着其代表作《烛幽明理集注》的书影。
李老师: “刚刚这位同学也提到了,顾云舟夫妇其实还有个非常有名的身份,那就是顾承元的父母!
顾承元,字晦明!他虽未出仕,却是当时公认的先哲!
如今我国学术界,也认同他的学术地位。
他的《烛幽明理集注》,被国家权威历史教科书明确标注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早系统阐述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倾向的哲学巨着。
他主张‘烛照万物,幽明同构’,强调实证与理性,反对迷信盲从,开创的‘烛幽学派’影响深远。其思想贡献之卓着,光照青史!”
学生b: “哇!思想家!” “老师,那这么厉害的人,他家是什么样的?”
李老师: “问到了关键!”
“顾承元的家庭背景,确实是他伟大成就的土壤之一。
他母亲,正是凌尧的侄女;父亲是江南巨富;小叔是顾文。
顾承元能潜心治学,拒绝科举出仕之路而成就非凡,离不开极其开明、包容的家庭环境的支持。
过去我们只能推测,但是现在,最新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具温度的直接证据!”
学生们伸长脖子,好奇地看着投影仪上出现的一叠泛黄、潮湿的纸张特写照片,纸张边缘破损,字迹却清晰可辨。
李老师: “这是上个月,晋地某处因暴雨漏水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意外出土的顾承元手稿散页!”
“其笔迹、纸质、墨痕经权威鉴定,确认为真迹!
虽然手稿主体内容仍是他对天文星象、物性变化、格物致知的思考和推演记录,充满了逻辑严谨的探讨和实验记录...”
李老师快速滑动ppt,展示手稿内容:密密麻麻的星图、公式推演、观察记录。
李老师: “然而,就在这卷以冷峻理性为主的学术手稿中,我们找到了极其珍贵的‘家’的痕迹!大家看这几行:”
“…星辰周转有其轨,非神意可移。昔闻爹爹言,操持漕运千帆行,亦需观星辨位,悉水道深浅潮汐之性。娘亲常晒阳于东窗,笑言:‘天晴则喜,雨落则喜,莫强求。’今日思之,大道希声,原在日用之间,爹娘早有明证矣…”
教室内响起一阵轻微的惊叹声。
李老师: “这段文字,是在论证自然规律客观性后的随笔所感。
他提到父亲顾云舟利用星辰规律与水道特性来经营庞大的漕运生意,这说明顾云舟绝非只知逐利的庸商,而是有极高实践智慧!
更宝贵的是提到母亲对天气‘随遇而安’的态度,一个豁达开朗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莫强求’三字,足见其开明性情对顾承元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老师:“再看这里:
‘…格物之要,在穷究本源。王侍郎遣人三顾茅庐,邀吾襄助历法修订,言辞恳切。告于爹爹,爹爹沉吟片刻,只道:‘汝心之所向,即为正道。家有余荫,足供挥毫。’心中磐石遂落。爹爹明理,娘亲豁达,余幸甚!…’”
教室里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和赞叹。
李老师: “‘汝心之所向,即为正道!家有余荫,足供挥毫。’
—— 同学们,这是什么?
这是来自商业巨擘父亲对儿子选择的无条件尊重和经济支持的铿锵之声!
王侍郎的聘请绝非等闲,但顾云舟尊重儿子研究学术而非攀附权贵的志向,其格局远非普通商贾可及!
最后那句‘心中磐石遂落’和 ‘爹爹明理,娘亲豁达,余幸甚!’ ,更是顾承元对自己拥有如此父母的由衷感激和自豪!
寥寥数语,一个尊重儿女选择、全力支持后代追求自我价值、充满理解与温情的家庭氛围,清晰无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李老师: “同学们,这就是顾承元手稿最新发现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并非凭空出世。
他根植于承熙盛世的经济繁荣与文化氛围,更生于一个极其开明、包容、物质富足又精神自由的商贾之家。
父亲顾云舟的务实尊重与强大后盾,母亲凌氏夫人的豁达开明与生活智慧,共同为这颗天才的头脑提供了最肥沃、宽松的生长土壤。
他们或许在正史上默然无声,但通过这些意外留存下来、浸润着日常生活气息的亲笔文字,我们得以触摸到一个真正‘友好’、‘尊重个体发展’的古代家庭环境, 这恰恰是顾承元得以挣脱世俗功名枷锁,成为烛照幽暗、明辨万理的一代思想宗师的关键基础!
历史,不仅是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更是这些温暖人心的细微角落,无声地塑造着文明的轨迹。下课!”